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梭罗的木屋从来不锁 | 读《瓦尔登湖》其三

2022-04-18 17:53 作者:金兽读书  | 我要投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

1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该如何处理政事,季康子问:“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这种做法您觉得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处理政事,何必杀戮?只需行善,百姓自然也跟着行善。上位者的品德好比风,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论语中的这则小故事留下来了一个成语:风行草偃

2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村子》这篇文章中,引用了这则故事。

在《村子》这篇文章中,梭罗写了自己下午在湖中游泳,在湖畔散步,写了自己小屋周围的人生活的状态,也写了偶尔来到的外来者。对这样的生活,梭罗乐在其中。

梭罗也提到了自己被捕入狱的经过。被捕的原因是梭罗拒绝纳税。梭罗拒绝纳税的原因是他拒绝承认政府的权威。对于政府的做法,梭罗认为是骚扰。

3
梭罗的木屋从来不锁。

疲倦的漫步者可以自己进来休息,烤火;来访的文人可以自由翻看桌上的书;甚至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好奇,走进来看看梭罗的橱柜,猜测他早晚吃什么,这些,梭罗都不在意。

唯独政府,被梭罗认为是打扰者。

梭罗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像我当时那样,简简单单地生活,那么我深信,世上将不会再有偷窃抢劫之类的事发生了。在瓦尔登湖的26个月,是一场生活的实验。梭罗亲身践行自己的理念。

不纳税,被捕了也不纳税,用自己的行动“反抗”政府,不想政府打扰自己的生活。梭罗并不是完全的无政府主义者。他只是不喜欢无良的政府。

按照他的看法,好的政府,应该做到以德服人,风行草偃。

4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说得真好。

梭罗在《瓦尔登湖》这本书的第一页,第一段,就说了:房子是我亲手搭建起来的……期间完全靠着我双手的劳动过活……

梭罗在书中提到,自己建小木屋用了28块多美金,可是他却没有提到小木屋是建在谁买来的土地上。梭罗提到自己借了一把斧头,却没说自己是向谁借的。梭罗说自己砍伐了附近一些白松,作为自己的建筑材料,却没提到为什么砍了这些树却没有人来找自己麻烦。

难道这真的是一片无主的土地吗?

梭罗不断强调自己是如何贴近自然,反抗政府,亲近人民,反省内心,却偏偏不提是谁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自己。

他不能说。

说了,他精心构筑的这让人无比向往的乌有邦,就真的会化为乌有。

5
提起这本《瓦尔登湖》,听到最多的并不是阅读后的体验,而是讲述自己买来以后放在书架上落灰的体验。

有这样体验的朋友,也许,并不必急着去阅读,而没读,也并不见得就有多大损失。

该被供奉的,就放在神龛上吧。

脱了裤子,谁也不比谁的大。


梭罗的木屋从来不锁 | 读《瓦尔登湖》其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