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要求医院清理编外人员!在编人员也难逃?

2023-04-19 15:25 作者:考试宝典官方账号  | 我要投稿




近日,关于“医院清理编外人员,医生‘铁饭碗’不保”的消息在医疗圈引发热议,激起了部分医生的焦虑情绪。


消息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涉及的“精简编制”的大方向密切相关。


《方案》提到,要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01、引发焦虑


《方案》发布四天后,哈尔滨市率先“动刀”。哈尔滨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通知,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其中提到,医院等用人主体要结合专业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自聘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并逐步将已自聘人员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



这是今年以来,首份将“医院”纳入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并写明实施细则的文件。


而在很多医院里,包含临床医生在内的非编人员已占一大半。对这些人而言,他们会受政策影响、被清理出医院吗?


担忧也在向医院编制内人员蔓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原主任魏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清理编外人员是信号,先从清理编外人员开始,然后逐步精减编内人员。



02、医院用工“鄙视链”:在编人员仍处顶端


哈尔滨发布的清理编外人员文件中提到,医院可以将自聘人员逐步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随后,围绕医院不同用工形式及其背后挂钩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在医生群体间引发热议,一条“医院用工鄙视链”浮出水面。


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关于上述用工形式及其对比被反复提及。福建一名医护人员公开表示,“毋庸置疑,编内最好”。她举例称,工资待遇上的区别最为明显,在同家单位且同等学力下,编内人员的月薪至少比其他人多500元,五险一金的缴纳标准也会更高。



03、改变用工性质,对双方意味着什么?


对很多医务人员来说,社会化服务外包即时是从合同制员工变为派遣员工,虽说自己有了一份工作,但是也存在着隐形待遇问题,毕竟现在很多很多医院还没实现同工同酬,派遣制员工的一些福利待遇是和医院员工不同的。


不仅如此,作为劳务派遣的医生,明明做着跟其他编内医生的活,同样守护在生命的第一线,但是不管是身份上,还是待遇上,都是一个不属于医院的人,只是来出力的劳工。


来自卫健委的王艳也表示,社会化服务外包这种方式,并不能从其他事业单位简单粗暴地复制粘贴到医院,「虽然社会化外包可以降低医院一部分财政支出,但也会出现很多管理问题:如果院感科外包了,医院的质控方案需不需要调整?如果只有编制人员和外包人员,医院的科研该怎么办?医院的运营成本反而有可能会增加。」



04、会不会影响正常诊疗运转?


虽然清理编外人员可以减轻医院一时的经济压力,但在医院中,编外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与编制内人员的岗位相似,虽然喊了多年同工同酬,但其实他们的薪酬待遇相对而言还是比编内人员较低,这就给医院的业务管理收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比如不少医院辛苦不挣钱的科室都是招聘编外医护人员较多,像急诊科、康复科、儿科等等。这些科室累且磨人,业务量大,如果将这些科室编外人员彻底清退,估计要会要命,工作能不能正常运转,都要打个问号。


另外,在这些科室工作的编外人员待遇并不高,相比较而言,医院业务收入大于付出编外人员工资。也就是对于这一块来讲,并不存在清理编外人员会减轻医院经济压力一说。


在典小宝看来,并不是编内的就对医院有用,编外的就是对医院有副作用。编外人员和编内人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他们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工作为医院带来价值。不如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于个人于医院其实都是一件好事情。


不管是编内还是编外人员,想要稳住自己的地位,保住的饭碗,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称。

要求医院清理编外人员!在编人员也难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