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抑郁、厌食纵欲|珍妮艺术神专探索人对归属的渴望
很多时候你不知道生活什么时候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对于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这种充满不稳定的生活总是毫无征兆地让你被无形的网绑住,动弹不得,失去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Janet Jackson也面临过类似的处境。1993年,她在新婚的幸福中制作和发行了专辑《Janet.》,一别前两张专辑硬朗的节奏线条,开始展现出女性的自然情欲,彼时的她进入到事业巅峰里难得的松弛。这是她在维京的第一张唱片,维京天价签下当时凭借节奏王国拿了专辑年冠和7首前五单曲的她。这张专辑继续有亮眼的单曲成绩,《That’s the way love goes》拿了8周冠军,在美国的专辑销量也突破700万张。当这张合约到期后,珍妮和维京续约,这次的签约费更高。在外界看来,她太成功了。
然而在专辑发行后,她陷入了严重的痛苦中。抑郁症的特点便是一系列长期事件累积的断崖式爆发。一向勤勉工作的她可以连着五六天不现身录音室。她厌恶自己的身体,觉得自己胖就拿头砸墙,尽管她已经成为身体美和节奏韵律的标志(2000年VMA现场我吹爆)。痛苦让她暴饮暴食,又让她无比厌恶自己而厌食,于是她在贪食和厌食中疯狂摇摆。
她还想起了许多过去的往事。那个她在年少是毅然决然离开的父权家庭控制,那个她年少结婚却家暴她还跟她说“没了他,不会再有人要你”的前夫,那些一直需要她表现得阳光健康的目光。大多数是不太能应对自己的心理状况的,尤其是对于心理健康还没有那么进入流行话语的90年代来讲,这个问题更是没人重视,你表达自己的痛苦只会被以为做作。而大多数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忙过去”,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这些感受就像定时炸弹,一点点拖垮你。这正是珍妮的处境。

终于到了一天,这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珍妮总算回到音乐,以音乐作为自己的疗伤和出口。她给专辑命名为“The Velvet Rope”。标题的意思是首映礼或夜店门口拦着人的那根线。这根线有多重含义,线外的人希望跨越那条线进入某处获得归属和认可,线里的人用线保护自己不受外界侵害。人对亲密和归属的渴求是专辑最本质的主题。珍妮在邀请亲密关系中的对方,还有作为听众的自我,跨越这条线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尽管她的世界危机四伏、压抑丑陋、四处鸣笛。
自节奏王国以来,珍妮的专辑便开始用间奏串联歌曲,在开头的intro结束后的track 2通常是专辑的定调作。在节奏王国中,track 2是节奏王国同名曲,展现了概念专辑的主题和强烈的工业音效;在《Janet.》中,track 2是《That’s the way love goes》,从节奏王国的硬朗节奏和社会议题中转化为女性享受生活和情欲的舒缓软性作品,整体洋溢轻松怡然的氛围;而在《The Velvet Rope》中,track 2的同名曲为专辑的沉郁、压抑和硬节奏定下基调,初现专辑的主题。“We have a special need/To feel that we belong/Come with me inside/Inside my velvet rope”,珍妮的歌曲是有很多性的双关的,这些歌词既可以是打破心理防线、走进内心披露伤痛建立信任,也可以指进入性。
性本身便是一个把自己剥落、赤诚相见的事(某些乱性的人或许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内,他们对性、身体和亲密的理解和我不同),诉诸性既可以是亲密,身动情热,也可以是掩盖亲密缺失的过度补偿和自我欺骗。这首歌完全没有性挑逗的灼热感,反倒是在激烈的工业音效中对人之处境的思考,带着“就因为这种希望得到归属得到爱的‘病态需求’,我们才如此落难”的沉郁。标题的暗喻更是指向亲密关系和性中的权力不平等,用情至深、渴求亲密和归属的人往往落入权力下位,他们的感情被习以为常,他们也可以被对方毫无顾忌地抛弃伤害。
这便是人生的困局。你越渴望感情,你就越得不到平等的感情。你越需要被治愈,你反而得不到治愈,因为你的脆弱和无助只会吸引来不好的人。

比起《Janet.》和下一张《All For You》,这张虽然长度差不多但是难消化多了,部分是因为我不怎么听非常硬的节奏,另外专辑无论是内容的阴暗沉痛还是安排上的杂乱无章都让我听起来很吃力。进入一个精神痛苦的人的世界本身就是痛苦,无论是在你不痛苦、得要把你凿开才能共情,还是你本身很痛苦了,听这样的东西会让你有应激反应。专辑用了很多间奏(实际上是对话)把专辑的内容串起来,每个间奏过后都会是一个主题的内容。(去年25周年发行的豪华版里收录了很多混音,那些听起来要轻松多了。)
作为珍妮的专辑,一个不容忽视的元素便是性。她对性的探索来自于节奏王国的部分曲目,尤其是《Someday Is Tonight》,《Janet.》深入探索、更多是在欢愉上。在《Janet.》发行的前一年,麦当娜发行了一张大胆的专辑《Erotica》。整张专辑集结了纽约先锋和地下文化的精华,告别了麦当娜早年音乐里的享乐气质,从更阴郁的角度探讨了女性在释放天性和背负道德之间的撕扯、性欢愉的匮乏、性中的权力错置以及用“脏”来保护自己的边缘人士的心路历程。到了《The Velvet Rope》,珍妮也走上了这些内容的探讨,性不再是性本身,还带了很多权力、亲密等社会属性。麦当娜讲这些更多是夺权和玩味,珍妮更多是渴求亲密因而被动和纤弱。
对于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性还多了层意味。性往往与生死联系在一起,当一个人失去社会功能的时候,对性的渴求是其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活着”的稻草,或者是其“死亡”欲望的承载,无论方向如何,总是极端的。人的生命如同坏了的发条,对性的渴求可以成瘾,可以脱轨。如果碰上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这种坏掉了的状态更容易陷入死循环,因为ta总希望能够一下子恢复到ta最好的状态,一旦无法恢复便回归颓废,还会因为内疚自责进一步拖垮自己。珍妮在《Rope Burn》中探讨了BDSM(看标题就能猜到),是专辑难得的轻松之作。另一首《Tonight’s the Night》是翻唱自某位男歌手的歌曲,这首歌谈的是珍妮的同性经历,但是在我听来有高位者引诱性爱的意味,尤其联想到杰尼斯事务所的事情。性可以是欢愉的解放,但也可能夹杂了太多不纯的东西。
专辑里有直白讲寂寞的《I Get Lonely》,直面情欲的《My Need》《Go Deep》,有控诉家暴的《What About》(2018年再度经历家暴的珍妮公开演唱了这首歌),有探讨接纳的《Accept Me》。此外专辑还有其他几首歌探讨了同性关系和性少数的处境。《Free Xone》便讲的同性恋情和社会的歧视,颇有互联网刚开始网络聊天和千禧年y2k的风格,而全球成绩开花的《Together Again》用快乐的House曲调唱给艾滋过世的朋友,为什么爱的人去世了一定要痛哭呢,欢乐歌唱也可以。

今年Coco(李玟)的去世让抑郁症、尤其是公众人物的抑郁症在社会层面热议。珍妮表达过,她在公众面前创造的那个可供幻想的女性可能并不是她自己,但是一旦她进入工作,她就不得不成为那个人。她觉得自己没有被当成一个“人”来看待。Coco和深受珍妮影响的Elva(萧亚轩)在舞台上唱跳俱佳,性感明亮,但是这种明亮背后是对生命能量的过度消耗,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你超额完成的东西,还变本加厉。
在珍妮的《The Velvet Rope》之前,很少有人把过往的各种伤痛和不安全感如此直白而彻底的写入音乐里,她对自己脆弱的坦诚和直面的勇气是值得鼓掌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看到或者听到一群新人在自己专辑和访谈中大聊特聊心理疾病、浅薄空洞矫情结果粉丝还吹上天的时候,只想翻白眼的原因。在当年,珍妮发这张专辑顶住了巨大的压力,让人们正视,让这样的讨论和自我披露能够进入主流文化并成为赋权的力量来源,内容空泛于是找点话题博同情装阅历完全不在一个层次,需要感谢她铺路。
专辑我最喜欢的歌是《Got 'til It's Gone》,神级采样Joni Mitchell的《Big Yellow Taxi》,完美实现了黑白融合,体现生命的韵律,带着沉静而醇厚的内在力量。Joni的歌声在提醒着“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直到它离去”。也许是生命中不可再得的宝贵时刻和财富,也许是前一秒你还觉得幸福、下一秒晴天霹雳陷入无限深渊,也许只是这首歌、这篇文章结束了,你才发现后劲这么大,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