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渤海小吏新一期视频中谈到姜维,个人的一些浅见
错守诸围是从刘备时期就一直延用下来的汉中防守战略,到姜维这改成敛兵聚谷。视频中表达说这个战术相当不合理,认为姜维这么做有为自己名利地位考虑的因素,但是我觉得是错怪姜维了。在刘备那个时期,益州是天府之国,从汉末军阀乱战中,一直是相对比较和平的,没有怎么经历战火。而曹魏统治下的中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那么在这个时期,蜀汉和曹魏的实力对比还没有那么悬殊。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丞相主张北伐,因为这个时候确实存在有战胜曹魏的可能。在曹真进攻汉中时,双方的兵力情况蜀汉应该不会明显弱于曹魏,且蜀汉占据地利,作为进攻方本来一般就要投入更多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分兵错守诸围,敌人自然难以突破。而到了兴势之战时,王平在汉中只有不到三万人,而王平选择坚守,等待涪城和成都的援军,而费祎还跟来敏来了一出镇定自若的戏码,最后用了两个月才到达前线,最终击退了曹爽的十余万大军。可以看到这个时候,蜀汉的防守已经比较吃力了。但这个时候蒋琬还在,诸葛丞相走后留下的政治环境还保持着,蜀汉上下齐心。到了姜维时期,军政权力已经分开,朝堂内部都不支持姜维,姜维为了避祸才屯田沓中。我们都知道,钟会之所以能攻破阳平关,是因为出现叛徒,阳平关的守将之一蒋舒直接带兵出关投降。而在钟会进攻汉中前,姜维已经上表请求派廖化张翼驻守阳平关口和阴平桥头,蜀汉可是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的说法,如果派这两位镇守,从威望方面可能就能镇住那些投降派,也许也能复刻王平兴势之战的战绩。但黄皓却说敌人不会进攻,等到钟会大举进攻,朝廷才匆忙派出援军。这时姜维在沓中面对敌人围追堵截,展现了高超的指挥技巧,仅仅十余日便从敌人的包围圈中跳出,抵达阴平。这时候有一个争议点是从阳安关到剑阁中间还有白水关和汉寿,而姜维选择了弃守白水关和汉寿,退守剑阁。有人认为原本可以层层阻击消耗敌军,而这一举则是主动放弃地利。问题是最后在邓艾偷渡阴平之前,姜维是死死守住剑阁,钟会攻不下了都打算撤退了。另外一点,剑阁峥嵘而崔嵬,剑阁关是比白水关更险要的关口。如果你守白水关后失守了,不仅是损失了兵力,而且打击了士气,溃退的军队还能不能做到再守下一个关隘,还是一泻千里?到诸葛瞻战死,姜维得到消息后还分兵回援,但最后成都投降,姜维在涪城投降了钟会。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放弃,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从精神上不得不说他是十分坚韧顽强的。而从才能上,我也不认为汉中失陷,蜀汉灭亡的主要责任要由他来背负,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每次情况急转直下的时候,姜维都在考虑最能够弥补现状的方式,并且始终保持着反攻的可能,证明在能力上他也没有什么大问题。虽然很喜欢up主之前的视频,但这个视频对姜维的评价我不太认同。
我很喜欢英雄联盟潘森的一句台词:“我将死战不休,直至长枪坠地,匍匐不起,但我仍然不败,以血沫唾敌。”历史上的兴衰成败,不过是过眼云烟。即使来到平行世界,历史上的姜维继承丞相意志,成功反转局势,最终光复汉室,到如今一切也照样尘封。但不变的是他流传后世的精神,我觉得这才是最可贵的地方。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有错漏之处希望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