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满满的蒸汽朋克感,一战美国CLB 75坦克,只生产了2辆

2021-03-14 18:17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一战时期坦克已经在战场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当时称得上坦克大国的恐怕只有英国和法国了,不过其他国家也没有闲着,美国也开启了国产坦克的早期尝试,CLB 75就是其中之一。

Clarence Leo Best公司是当时美国一家拖拉机设计生产公司,它与著名的霍尔特是竞争者,在坦克设计生产上也是对头,后者在自产拖拉机的基础上研制了霍尔特G9坦克,这两家公司在当时算是针尖对麦芒了,都想争取军方的订单,至于这两家公司之间分分合合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CLB 75坦克也是履带式拖拉机改的,当时CLB公司在拖拉机设计制造上也颇有造诣,手中握着不少的技术专利,先后收购工厂扩大实力,在1916年决定设计坦克时,公司手中有成熟的拖拉机底盘进行改装。

当时的拖拉机大多都带有前导轮,具有协助转向等功能,CLB 75坦克也没有对底盘进行大改,第一辆坦克基本就是在拖拉机底盘上扣上防护钢板,这个造型就像一条翻过来的小船,装甲板为铆接式,两侧开有一些观察孔。

在车体履带位置上方安装了一座旋转炮塔,炮塔的装甲厚度为半英寸(约12.7毫米),炮塔内除了可以****之外,它还意外的前后各安装了1门6磅炮(57毫米口径),至少看起来具有很强的火力水平。

第二辆坦克在结构上和第一辆差不多,不过车体装甲不再采用船底的形状,而是棱角分明的平直铆接造型,炮塔部分基本没变。

CLB 75坦克虽然是美国早期技术探索的成果,但是它和霍尔特G9坦克差不多,都缺乏实用性,底盘的承载能力差,越野机动性差,无法和欧洲战场上成熟的雷诺FT-17这类坦克相比,因此它自然没有机会跨越大西洋前往战场。

留在本土的CLB 75也并非毫无价值,当时为了筹集资金,美国大量发行战争债券,CLB 75和霍尔特G9坦克一样被用来当成宣传工具,不仅车身上画着各种宣传画出入于各宣传场所,还频频出现在海报和报纸上,它们富有蒸汽朋克风格的造型确实有很强的震撼效果,也算是为战争出了力,CLB 75还曾在加利福尼亚国民警卫队里参与训练,可能是让军警们对坦克有个初步的概念,士兵们将它称为“野牛”。

有意思的是该坦克的6磅炮,据说从来没有真正开过火,只是一个“装饰品”,这可能是因为坦克结构不允许,原本的拖拉机底盘和车体装甲之间没有真正契合,只是单纯的扣了一个尺寸更大的装甲壳子在底盘上,安装在车体装甲上的旋转炮塔无法承担射击后坐力,而专业的坦克从底盘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装甲的安装以及重量的分配,彼此之间就像螺丝钉和螺丝帽一样构成一个整体,紧凑但更加有效。


满满的蒸汽朋克感,一战美国CLB 75坦克,只生产了2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