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别话(六十二):我的大学毕业设计记录史【06】||长沙新河三角洲城市设计

【壹】
又鸽了一周,不知不觉到了周末,本话开始记录开学后毕业答辩的相关事宜。
5月20日返校,走的时候带了很多口罩,担心到时候在学校口罩不够用,而且在长沙坐地铁必须佩戴这个,不然不让进站。
接到消息称在读书的城市的高铁站和火车站有校车接送,心想这多好啊,等我到站的时候就发现有志愿者在那里举牌,但是车子还没有来。加之天气又热,我放弃了坐校车的想法,转而打的去学校。
碰巧的是,居然在人群不远处发现了同在打车的室友柯,好久不见,眼神对视的那瞬间我们面面相觑,我唤了他一声,他怔在了那儿,示意着我过去。
在栏杆的阻碍下,加之前面排起了长队,我一时无法通过,眼看他即将走到一辆等候的出租车面前,我当机立断,这次做了一次低素质的公民,一把跨过护栏直奔他而去,尽管有不少双眼睛注视着我的此番行为。
最终坐上了的士回到学校,得知另外一位室友峰先于我们赶到了校门口,给我们发来了校门口排队检查的照片,还有一位室友明则更早地达到校门口通过检测回到了寝室。
时隔四个多月,见到学校和同学的那瞬间,既激动兴奋,又无奈辛酸。一来同学之间多久不见终得重聚,在毕业的这个节骨眼上更多的是不舍与回忆,大家还想着互相见上一面不留遗憾。二来因疫情影响,入校后实行封闭式管理,同学之间的聚会等活动多少会受到限制。
大家回到寝室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开始赶图,我的进度稍快,花了点时间整理了书柜和床位,把凉席洗净以备晚上铺垫,稍微打扫了一下卫生。好在整个五月份天气比较凉爽,没有空调和风扇的辅助也容易入睡,当然也有助于我们赶毕设。
【贰】
20日当晚继续开始赶图,平时拒绝熬夜的室友峰这次居然第一个喊口号说着要熬夜赶图,实际上熬到日次两点多的时候大家也都陆续睡去。
肝到最晚的是室友柯,20号之前他忙于准备考研复试,把毕设搁置了许久,直到收到被录取的消息后他才安心准备毕设,但是他的进度才不到10%,一下子急坏了他,所以只能马不停蹄的赶进度。
23日上午8点是毕业答辩的时间节点,留给我们的仅剩3天不到的时间,而在这时我们小组却突然接到了一则令人头皮发麻的消息。
我们原以为只要乖乖画完那二十多张图即可大功告成,但是专业老师突然发通知说图纸内容需要丰富,把数量提到了40张,看到这则消息后我们一组的人在群里炸开了锅,一时手足无措。

大家都觉得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做不到,后面听专业老师仔细解说才知晓了原由。这40张图其实就是文本,除去20多张基本图纸,还得图文结合做一套上交存档的打印文本,并不是说毕业答辩的PPT的40张,而是最后的成果需要这么多,听完老师解说我们方才舒了一口气。
但是时间也越发紧迫了,我们毕业答辩是以PPT的形式进行,得单独准备一份汇报用的PPT,我的一贯主张是力求简洁,现场的演讲发挥才是关键。
不过这一次我陷入了思考,如果汇报单独做一份PPT的话,到时候另外制作存档文本会有重复的地方,相当于做了一些无用功。于是最后我决定把他们两个放到了一块做,直接做成文本的形式去答辩,虽然内容很多,前面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但后面相对省事很多。我汇报的时候只需挑出重点进行阐述即可,做到详略得当。
与此同时,我还要准备22日的计算机重修补考,虽然老师把题库发给了我们,难度也不大,但我还是很担心,毕竟这关乎自己毕拿证的重大问题。
于是,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复习,因为是线上考试,所以我在寝室做足了准备,说出来可能不是很光彩的事情,但是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我不得不这么做。
期间有同级建筑班的同学和我聊天,她也得参加这次补考,情况和我差不多,她也比较担心。等真正考试的时候我惊呆了,这完全就是题库里给的那套一模一样的题,没用多久就结束了考试,心情舒坦了很多。(这个周末难得不用加班,7月25日收笔)
上午考完,傍晚在群里负责这块的老师发了一则通知,大概内容讲的是想查询成绩并有毕业要求的同学私聊他,我瞬间懂得老师的意思。于是,我同时发了短信和QQ的消息,等了许久才收到老师的回复。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说我只有70多分,我当时就傻眼了,明明做的是原题,考前我的平均分数是90+,怎么可能会只有这么点,我估摸着这傻X老师压根就没有去查看我的成绩,只是随口说了一个分数。
后面我把上面提到的情况如实反映给了他,果不其然,他才突然改口,等了好一会儿又给我发来消息称我的成绩是89,居然还说他帮我多加了几分,我一脸懵逼。但最后还是得感谢他,说了一堆客气的话,我也不想过多的评价,好在通过了这次考试。
21号那天我终于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二十多张图纸,晚上顺便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而接下里的一天的时间里需要做完一份40页左右的PPT,以便23号答辩之用。

时间真的很紧迫,我必须先把框架确定下来,这样才好对号入座。好在老师在很早之前发了几套上一届的作品以作参考,不然一时半会儿还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从三套可供参考的模板中,我选中了其中一套比较符合我逻辑思路的目录,然后再做修改和调整。
他的目录下共有四大点,分别是项目背景、规划理念与方案推导、规划落实以及重点地段概念设计。我对这个框架做了一个四字词语的 优化,这也是我比较擅长干的事情。

我的目录栏下分别是项目背景、方案理念、总体规划和重点设计,等答辩结束后听取老师建议在最后加了一个附件,附上的是那26张图纸和调研报告。

接下来就是每个小点的细化,参考的那个目录模板有点过于简单,于是在他的基础上我又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比如在项目背景这一栏下我结合最初做的一草汇报PPT添加了项目解读、上位解读和历史变迁。
迫于时间的压力,我的首要目标是先做完,其次才是做好。在现有的参考资料之下,能够拿过来为我所用的资料就尽管拿过来用,也管不了这么多,还得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是在借鉴。
接下里,我分别对每小点进行阐述,包括每张PPT制作的动机、来源以及实际汇报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7月26日收笔)
【叁】
首先对整个PPT做了一个风格的确定,最终选择了“黑白灰”,这也是最保险的风格。然后是母版的设置,一般来说把设计的标题和各个章节的名字放在上栏或下栏, 下栏右下角可设置页码。


有几点意识需要注意,分别是字体统一、排版合理、重点突出和逻辑自洽,前三点为技术层面,是辅助;最后一点为思想层面,是核心。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制作出一套美观得体、整体协调且主次分明的作品,汇报时让言者有物且有序,使听者有趣且有味。
第一大点,项目背景

1. 项目解读

这页是我在做一草汇报的时候做的,结合任务书画了一个流程图,根据现有四点概况和四点主题关键,推导出这次毕设的核心,即城市设计。而其中“活力”这个关键词则是我后面设计理念的核心,即“汇气”的出发点。
2. 项目概述

这页是左边文字加右边一张规划范围的卫星图,文字是从前期调研报告中摘取的,后者则从卫星上街区,制作难度低,基本属于复制粘贴。汇报的时候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值一提。一来文字较多,二来其它汇报人大都做了这点,无须复述。
3. 区位分析

这页则从我的那张区位分析图中直接挪用,也是左文右图,制作思路和第二小点相差无几,汇报时也可以一笔带过。
4. 上位解读

这页的思路参考了老师给的那几套模板中某一套的某一页,或者说直接把格式复制了过来,然后替换了中间的问题,恰好调研报告中有相关内容,只需对号入座。
不过这页在汇报时需要重点介绍,上位规划的解读往往是作为后面介绍个人方案理念的出发点,换言之你是基于一个什么大前提,在整个逻辑架构中应该属于顶层的设计。无论是本科课程设计还是实际工作中,上面文件和相关政策的解读是首要环节。
5. 历史变迁

这页也是我从一草汇报中摘取,也是我颇为自豪的一张图。当时在为考研复试制作作品集的时候,恰好学习了制作这种历史发展脉络的图,所以现学现用,通过找资料直接制作了这张图。
在我之前的汇报经验中,往往都会提及历史文脉的重要性,以史为鉴来才可知兴替。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这块地在以前是有一条河的,从我们发的CAD文件即可体现,但是从卫星图上看到的是,这条河在资本的驱使下居然填被为了平地,这种力量何其的可怕啊!
还有那套原设计方案,其实考虑到了这条贯穿其中的水系,但是又能怎样?到最后不照样该填的填,该埋的埋。这点可以在汇报的时候提一下,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同时引发听众的思考,或者说设置一个悬念。
6. 现状问题




这小点占了四页,第一页用了一张土地利用现状图和一张用地平衡表,中间配以文字。后面三页分别从建筑高度、功能和现状景观三个角度阐述,图片来自一草汇报时整理的资料,文字均来自早已整理好的调研报告。
7. 解决方法

这页全是文字,可能有点枯燥,但是这一页都是精华,而且是我的原创,即每一点每一句话都是我想出来的。基于前面的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法,同时以此为基础引出第二大点的设计理念。(这周目前还没有加班,7月29日凌晨子时收笔)
第二大点,方案理念

1. 规划理念


这个小点做了两张,文字内容全部来自调研报告。第一张介绍了我的规划理念在学术界的动态情况,至于这张图则是从模板中扣取的,不是我的原创,不过大体和我的设计方案相吻合,所以就用了。
第二张则介绍了调研的采用的四种方法,分别是文献调研法、实地勘探法、信息采集法和对比研究法。右边的流程图则是模仿已有的模板绘制的,很常用的三个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点在汇报时一笔带过即可。
2. 案例借鉴




这点借鉴了四个案例,原定是两个,当时我担心凑不齐这么多张,所以又塞了两个,不过这些都是我在一草汇报时就用到的,直接拿过来整合,省事快捷。
这四个案例分别是雄安新区-独具华夏特色的模式与章法、中英崇明生态新城、重庆江北CBD-自然山水与历史加之挖掘、佛山南海区大沥镇北片区城市设计。其中重庆与佛山两个案例的基地和我们毕设地块相似度很高,非常值得借鉴。
3. 方案推导



这里在一开始只放了三张图,分别是我的一草、二草和三草方案。当时问我们专业老师是否可以这样做,得到了他的肯定后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放了上来。
汇报的时候这里需要着重阐述,因为这是个人对于整个设计方案最真实的记录,即使就几张干巴巴的图片也很有说服力,当然后面我还是配上了相应的文字以作完善。
第三大点,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

这一点是整套文本或PPT汇报时的核心,虽然只有短短的一页,但是整套设计方案的灵魂。规划结构提出的五个四字词语,这是我颇为自豪的地方之一,因为这才是我的原创部分。图纸的表达也积极地呼应了规划结构与设计理念,在后面真正汇报的时候我也向老师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2.用地布局

3.交通结构

4.绿地景观

后面三点的形式都是图片配文字或表格,重要性不及第一小点,汇报时可快速略过。
第四大点,重点设计

写的虽是重点设计,其实就是放图片,把之前那几张花费时间精力最多、难度最大的图全部堆上来。文字比较少,可以说几乎没有,所以得看汇报的时候你怎么讲了。
1. 总平面图

2. 系统分析

3. 沿街立面


4. 节点意向




节点意向做了四张,分别是商业综合体、沿江分光带、新旧商业街风光带、建筑逻辑生长轴。其中为每个节点查找匹配的意向图花费了不少功夫,好在最终我找到的图片大多符合,尤其是沿江风光带的图匹配得几乎完美。
5. 鸟瞰效果


最后是一段致谢词,这段话并非本人原创,那么它的出处在哪里呢?记得去年朋友圈有位湖科大的学长在毕业之际发了一段截图,里面的内容相当精彩。
于是我去它的个人主页,顺着日期往下翻出了这张图片,然后以此为参考仿写了和我们学校专业相关的文字。当晚把这段文字复制发到了班级群,收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心感甚慰。
第五大点,附件

最后一大点是毕业答辩结束后再进行修改完善时加上去的,包括绘制完成的26张图纸和调研报告,这样一来一整套文本就算大功告成。
等这一整套文本做完的时候已经到了次日凌晨的5点多,虽然还有些许可以完善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其它室友相继睡去,我拖着疲惫又兴奋的身体爬上了床倒头就睡。毕竟2个多小时之后的8点就要正式开始毕业答辩了,这也是我大学阶段最后一次汇报,希望自己会交上一张不错的答卷。
这一话就写到这里,下一话也就是我的大学毕业设计记录史的最后一话,准备记录我在大学里仅存的最后十多天内发生的事情。
2020.08.01 午时,收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