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时间管理法则【全10集】

第一课 理清思路
身份建立
建立自己的风格和专业,把自己当作一
项事业,当成个人品牌在经营,帮自己
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会
价值下的职位。
方向
提升效率,做正确事,正确做事
时间水蛭
手机,电视,网络,游戏,完美主义,寻找东西,无效回应,会议,社交,新闻,电话。
记录时间
时间段+事件+消耗时间
分析时间
(周/日)
1.
什么活动占用了时间
2.
谁在占用你的时间
3.
哪些时间是被浪费的
4.
分析可自由支配时间
5.
哪些可以不做或给别人
6.
哪些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7.
哪些时间再做有贡献的事情
计划时间
1.
培养对时间的感觉(自己做某些事情的大概时间)
2.
有的放矢的做计划(留一定空闲应对突发事件)
3.
形成规律的日程表
第二课 压力放松
压力来源
工作多,事情杂乱,干扰多(混乱的思绪,手机和信息),事情无成效
大脑清空与记录
1.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事情的
2.
记录需要做的事情
3.
想做的事情
4.
随时到来的灵感
5.
走神时候的事情
事件收集箱
1.
待处理的文件,邮件
2.
待办事件
3.
想阅读的书籍,电影
4.
网页信息
5.
想做的事情,随时的灵感
第三课 建立清单
果断处理
1.
丢弃:不需要的东西丢弃,
2.
两分钟原则:两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就立马去做
3.
标签分类:杂乱事物,打标签,放到不一样的地方
等待清单
事件分工,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委派外包给别人,提高效率
1.
确定事情分工
2.
监督事情进度
日程清单
1.
有明确时间限制的事情列入日程表中间:档期(被别人占用的时间)
2.
方便合理规划
3.
团队分享:要让团队知道你的档期,提高效率
暂缓清单
1.
想做但时间不确定
2.
需要回顾此清单,使得理想照进现实
项目清单
1.
多步骤的事情
2.
需要尽快做的事情
参考资料
1.
以项目为核心的资料
2.
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资料
第四课 管理行动
拖延原因
定义太模糊、找不到第一步行动
明确每日待办
行动公式
动词+场景+人物=行动
比如:打电话给某同学咨询托福考试
批处理行动
1.
在同一个场景完成的任务放在一起
2.
用批量处理来提高我们的专注度,提高专注效率
3.
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大脑会自动选择最简单的事情做
情景清单
1.
电话清单(给谁要打电话),邮件清单,购物清单(有目的的要买什么)、外出清单(要去哪干嘛)、上网清单(上网时间和目的)。
2.
注意计时,定义时间,制定计划
风琴夹工作法
1.
三个工具(风琴夹、便签、笔)
2.
把工作中遇见的事情记录下来,搜集在一起,不中断当前的工作。
3.
转发待办事件
第五课 项目管理
项目定义
多于两步、可以分解为“行动”、需要多人合作
关于目标
1.
设定目标: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结果导向、时间限制)
2.
目标分解:从长期到短期、截止时间、阶段时间、关键任务
3.
下一步行动:第一步行动、时间计划。
4.
项目常规化:总结规律搜集资料、制作清单、回顾与分享
5.
目标设定具体,可达成,分解成小目标
找出第一部行动
1.
第一步行动可能会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却不会做
2.
解决拖延的第一步
3.
正确的定义问题
4.
开始第一步就完成40%的目标
第六课个人知识管理
工作效率
1.
快速找到信息
2.
找到专家团体
3.
应用与传承(记录参照流程)
4.
持续学习(主动进行流程改进)
信息分类收集与筛选
1.
项目资料库(项目时间,联络人信息,地点,竞争对手,背景资料)
2.
知识体系资料库(个人知识结构,阅读写作,音乐电影,知识沉淀,经验积累)
以项目为核心的信息
1.
处理信息的原则:随时收集、便于查询、随时可以找到。(出行信息,酒店,物品,乘车,联系人)
2.
个人知识体系学习并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东西。
3.
总结创新,形成标准化流程SOP和传承
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信息
1.
关注点:明确关注点、兴趣爱好、10000小时
2.
从量变到质变:知识的应用沉淀
3.
知识库:建立分类、利用“标签”、方便查询、资料电子化
4.
知识信息:日常信息收集、分类标签搜索、知识灵活运用
第七课 组织管理
两类事情
1.
高效时段(思考类):任务相对复杂困难、相对整块时间、相对不被打扰
2.
其他时段(事务类):流程相对熟悉、可能需要和他人沟通、对整块时间要求不高
要事第一
1.
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2.
高效时间做最最重要的事
3.
高效时间段做创造的事情
碎片化的时间利用
1.
等待、途中、排队、间歇
2.
重点不是哪些碎片化时间,而是我们能为这些碎片时间做什么准备
碎片时间的准备
1.
清单:电话清单、微博回复清单、邮件清单、今日待办
2.
资料:英文单词、待阅读的博客文章、书籍、其他
每日计划
日程表:繁忙时间、空闲时间、其他人的日程表
今日待办:按重要程度排序、找出最重要的一件
等待清单:需要和关键任务沟通的任务
项目清单:待办事项、授权与委托
计划安排原则
1、 寻找高效时间:了解自己的日程表、了解他人的日程表、尽可能不被打扰的时间
2、 专注工作:关闭手机、注重收集(一次做一件事情)
3、 其他时间:化整为零、按批次处理事情(电话、邮件等)
另外八小时
可用于学习和成长的8小时:专业研习、阅读写作、运动健身、家庭关系、心灵成长
利用分数得取激励,寻找队友
第八课 实践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作用
(1)面对复杂任务,无从开始: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任务分解,先找到第一步,给自己一个协议,排除一切干扰,在25分钟内集中火力去解决。
(2)各种琐事,一地鸡毛
(3)拖延症:越拖越久
番茄工作法
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循环往复,建立节奏,保持高效。
1个番茄时间是30分钟:包含25分钟排除干扰的高效工作时间和5分钟休息时间。
各时间段的番茄工作法
5-8点:番茄阅读、番茄锻炼
8-9点:番茄阅读、番茄英语
9-11点:高效番茄时段
11-12点:番茄上网清单
人的专注力与葡萄糖有关,临近饭点比较饿的时候葡萄糖比较低,专注力相对会低一些,可以做一些事务性工作。
任何时间段都可以设置一个番茄。
番茄工作法结合清单使用
《先吃掉那吃青蛙》青蛙是指一天中最难最重要的事情。先吃掉大青蛙的时候,番茄工作法会非常好用。
然后再根据清单按情景批次处理其他事情。
番茄事件+时间日志使用
高效时间段的时间消耗更有参考价值。
经常记录时间,就可以大概估计出来自己每项工作大概需要几个番茄时间,可以更高效合理的制定工作计划。
5分钟间歇时间可以做什么
喝水、微运动、卫生间、回复消息、其他等
我们做时间管理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机器人。
实践番茄工作法
1、列出今日待办清单
2、将重要事件分配至高效时段
3、用番茄工作法掌控工作节奏
4、计入时间日志:按照番茄的方式记录时间消耗,并同时记录时间长度。
5、评估效果:一定要认真实践,才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第九课 总结和计划
时间日志
以天为单位,精确到小时:记录时间、修正、培养时间感
早晨记日记《晨间日记的奇迹》
曼陀罗九宫格日记总结法
每天5-10min
日志九宫格内容
1. 月计划(强化目标)
2. 今天三件最重要的事
3. 昨日财务状况,收支
4. 昨天的美好,无论多小的事情
5. 今天的特别(纪念日、第一次、见面等)
6. 每天人脉(新朋友、老朋友)
7. 每天坚持的好习惯
8. 每天健康总结(运动,饮食,保健)
9. 每天灵感,新想法,新创意
周回顾
1.
零态清爽:清空各种收件箱、归零
2.
检视进度:检视项目进度、配合清单检视
3.
回顾清单:日程表、项目清单、下一步行动清单、等待清单
4.
提高层面:月计划、年度计划、长期计划
九宫格周回顾
1年度目标
2本月计划,周回顾,周进度
3长期目标,年目标
4清空(邮件,桌面,笔记本,相册,通话短信记录)
5本周日程,项目,下一步,等待清单
6回顾上周,日志,文章,资料,知识体系,财务,人脉
7本周感悟
8一个行动
9新的想法
目的
写下目标、回顾、做出一个行动
练习
1、 对自己的时间日志做出评价
2、 尝试制定自己的日记模板
3、 尝试作每周回顾,制定自己的周回顾模板
4、 写下自己的目标
5、 每周为长期目标做出一个行动
第十课 高效工作的艺术
原则
收集捕捉—明确意义—计划组织—检视回顾—行动—收集
办公桌
1.
收集区:便签、笔、实体收集箱(干扰信息收集在这里)
2.
番茄工作区:定时器、今日待办清单、时间日志
3.
项目资料区:单页文件夹、大风琴夹、便签
4.
工具区:POST贴、数据线(充电器)、耳机、手机、小风琴夹、表
资料库
信息收集:邮件、相片、短信、纸质资料(名片)、网页信息
资料加工:项目支持、知识体系、信息分类、标签、工具
数据同步:同步是高效的前提
人脉管理
名片:纸质名片的缺点、名片电子化(中英文名都存)、简写便于搜索、备注信息
通讯录:统一存放的通讯录、云端存储、便于识别搜索、随时同步
邮件列表:弱链接、仔细对待邮件列表、善于利用“密送”、误区与雷区
人脉管理工具:印象笔记人脉、QQ同步助手、Gmail通讯录
群体学习与实践社群:共享资源、协同工作、
习惯培养
早起 :错开高峰、健康高效
清单:日程表、清单
工具:纸笔、风琴夹、笔记软件、清单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