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坦然面对因抑郁而荒废的五六年?【直面困惑13】

改变消沉的状态:仅靠自己去想和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去与环境做互动——在互动中把方法变成能力,进而用能力创造可持续的改变。
【与环境做互动】:就是把“想法”和“方法”勾连起来的纽带
互动,分两步:
①认识你所处的环境,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
②把环境中的人、资源和工具都统统变成帮助自己改变的力量
下面,结合4种常见的应对抑郁的方法来做具体解释:


方法一:跳出自省、自责
长期处于消沉的状态,大概率都能观察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退步:记忆力、学习能力、情绪控制、待人接物的积极性……
关于自责的应对:
①每当察觉到自己在拿过去的自己与当前比较,意识到自己又犯同样错误时(会引发自责),马上就拿只笔写下来(或打出来)。人的回忆与自责会自发在脑中充满故事性细节和画面感,头脑中就会被纷乱情绪占满、不能进行长线程的思考。所以,写出来,把它们从脑子清理出去。
②评价自我时,多找找参照点——多找找当前自己的进步点,多记录自己的小成功、“好棒棒”的点,形成积极的信心氛围去鼓励自己。
自责对于处于消沉的人来说弊大于利。

方法二: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
锻炼!
失眠、倦怠、体重超标……是不是你!
都有些身体小毛病,身体的萎靡不振必然会让你失去思考的耐心与力气
吃好、睡好、多出去走走、多接触自然
如果可以的话,找人陪自己一起做运动,去上团体课。白天多运动也有助于晚上睡眠

方法三:远离致郁因素
识别出让你不愉快的因素,远离它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有能力能选择脱离主流的 设定、按照自己的想法能一走了之,所以自己要做好取舍,

方法四:多去社交、融入社会
去和别人聊天,在自己输出语言时,那种组织语言、梳理想法的过程,把模糊的感受变成可以被分析的语句,进而实现比本能和直觉更深层次的推理。
多花时间在主动搜索,少被动推送。
找到合适的社交场合,多去做交流输出,接受别人的认可和感谢。(无论线上或线下)
被认可,是原始的心理需求
作为在高度分工的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可能处于中间一环、并不是能常常即时看到自己的产出,所以,就失去了获得感、成就感,你会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
可以去做一些短链条的事情,比如做义工、照顾老人、做UP主去输出自己的作品


现代社会中,心理危机常发生在两个年龄段:
一是15-25岁的青年危机
二是35-45岁的中年危机
青年危机的主线是青少年在知识面扩大后,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开始思考人生、怀疑传统,开始渴望用自己的想法去安排世界,寻求一些永恒、宏大的东西。但在这个时期,他们仍然缺少承担世界运转任务的能力,特别是处理琐碎、纠葛和模糊问题的能力,所以眼高手低就成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痛苦来源
中年危机的主线是成年人对自我的呼唤,是在承担了很久的社会责任之后、在长期响应他人需求而忽视自己需求后,重新开始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两种困境的出路都像是要给人生这辆车换个引擎,只不过青少年要增强的是【能力引擎】,成年人要完善的是【价值观引擎】。
当下的问题在于,互联网时代里,成年人的议题被无差别地推送到青少年的生活里,以至于大多数年轻人在没完整度过青春期的困境前,就快速步入了成年人的困境,进而出现【认识世界的方面早慧,而应对世界的能力晚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