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ster观后感
我看完了,我终于看完了—— 以下有剧透,谨慎观看。 在这个安定的暑假末尾,我看完了monster。(终于不再是之前那种同时看MONSTER,巨人第4季和高达Z的压抑状况,还要赶作业) 对这部作品久仰大名,一直以来在我疯房子21世纪前10年䃼作品列表上。在我搜索浦泽义雄的作品的时候,我常常能在评论区看到诸如“烂尾”,“虎头蛇尾”之类的评价。所以我在看monster结尾的时候,其实是做了一点心理准备的,但我觉得毕竟这部作品已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说实话差不到哪里去。 看完之后的感想是真的好看,比死亡笔记好看多了。中间有微妙的地方,结尾也确实有微妙的点,就看能不能明白并且接受作者想要说的那种非常西方古典戏剧化的东西。 首先就是“为什么天马老是不开枪”。 因为天马这双手就是救人的手,救人的手不能用来杀人。“人命没有贵贱之分”只要他杀了一个人就没法回头了,没有happy ending的余地了——哪怕被杀的人是个穷凶极恶的人。 而关于这一点,马汀的故事则向我们说明了另一层含义。“不可以按照恶魔的剧本行事,不要去看”。如果马汀和约翰在走廊擦肩而过的时候回头望了一眼,或是有了些什么交流,那艾娃必死无疑。马汀也一度称彼得为怪物,怪物要他去杀了艾娃,但是他没有按照怪物的要求做,所以艾娃活下来了。 后文中妮娜的故事也同理:约翰告诉彼得把他的所在告诉妮娜,随后妮娜会杀死他。但是妮娜没有这么做,所以妮娜即使在各方面的情绪压迫下一度想自杀,最后还是没有扣下扳机。 反面案例便是十年前李贝特夫妇死亡的那天,妮娜按照约翰的话向他开了一枪。在这里不仅是“跟着恶魔的剧本走”,也是向约翰表明认同他的处事方式,一定要抹除所有知道他们俩过去的人,她也认同只有这样才是安全的。然后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没完没了的70多集。(大雾) 所以最后,约翰请天马杀了他,要是想到达美好的结局天马这个时候必不能开枪。他最后中枪于一个酒鬼父亲在危机时刻爆发出的对孩子的关心也算是神来一笔。 其次对于结尾,我看那段的时候特意没开弹幕,但是我觉得我用大脚趾就能想到大家会根据那段吵成什么样子……只能说我能接受这样的结尾,并且更深刻的意识到了前段时间在群内唠嗑的时候,看到他们说日本人的创作思路。 “日本那套就是罪由人犯,惩罚实施者也由人,那宽恕也由人来,往上没更多,单纯的工具式物。” 霓虹金就是这么想的,天马这个角色从头到尾做的事情就是救人,故事末尾告诉你他还在救人。他负责赎罪,负责宽恕,负责救人,别的没了。 但是即便如此,真正宽恕约翰的只有妮娜也只能是妮娜。 这两个角色我都相当喜欢,特别是出于我个人爱好会对非人感拉满的约翰有相当的偏爱。我看这作品一开始其实有点偏向天马和约翰的CP,到后面看着看着心全偏到骨科了,太香了2333333 这两个角色从角色塑造上来看,就必须是放在一起讨论的。我想在作品构思的时候,这两个角色也应当是被一起创造出来的。 约翰的行事风格来源于他们那个儿童心理实验的始作俑者法兰兹,他看这位母亲憎恨的人因为爱上了母亲而开始清除知道相关事件的所有人。于是如法炮制,清除一切有可能知道他们俩过去的人。而动机则来源于最后一集才揭晓的,母亲于二人藏身的三个青蛙酒馆里做出的选择。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秘密警察找上门来,法兰兹表示这是一个实验,只要给他一个孩子就好。约翰当时打扮得和妹妹一样,母亲其实一个孩子都不想给,但是迫于当时的状况必须放弃一个。两个孩子都哭喊着祈求母亲不要放开自己,但很难说两个孩子这种时候想的是把其中的一个推出去就好了。这件事情对约翰来说是他少有的像人的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牢牢的把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恶魔锁在了人的位置。 “那个时候被母亲抛弃的到底是谁?” 没有答案,或许那个状况下的母亲觉得两个都保不住,便随手推出去了一个。然后他们只能祈祷。但是我想那位能顶着临盆依然决心逃脱实验所的母亲是不会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的。 妹妹回来了,妹妹看见法兰兹杀了在场的42人(这里的人数对不上的事情我还真不太清楚,新闻里报道埋在后院的骨头一共是46具。也许是法兰兹把后来除掉的相关人士也来到了这个地方)妹妹把一切告诉了哥哥。于是哥哥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他将妹妹的记忆据为己有,让妹妹不必为自己从那种实验中活了下来而恐惧,把怪物的名号背到了自己身上。 然后他要抹除一切知道他们俩过去的人。 哥哥的动机就是如此,但是是否会有一些更深层次的理由就不得而知了。故事最后展现出的那个质问着“母亲到底推出去的是谁?”的约翰简直是我见过的最有人味的约翰。 “这样我就能替她分担痛苦吗?这样我就能让自己或让她好受一点吗?被抛弃的人到底是谁?我应该庆幸自己没有抛弃吗?我应该安慰妹妹吗——一个没有去参加实验的我?” 以上均为我的猜测,也许他这么想过,也许他没有这么想过,谁知道呢?因为参与了实验而活下来的妹妹,约翰与妹妹分享了记忆主动成为了“无名的怪物”。只是他不知道,逃出来的妹妹被告知“你们是非常珍贵的宝石,不要成为怪物。”这段记忆也被妹妹一并遗忘了,但终究是被说过这句话,只能说阴差阳错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角色确实可以代饭桶,虽然本作非人感拉满的角色不止他一个,但在“人”这一点体现中的强对比可谓深得我心。约翰对妮娜的感情可谓是复杂至极,如同我在上文中所说的那样摇摆不定又患得患失,实在是美味。 MONSTER里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角色。抛开唯一指定天使天马和对立统一的双胞胎,被弹幕戏称为硬盘哥的伦克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位同志实在是将偏执进行到底,是本作唯二非人感拉满的角色之一。前期我看这个角色只会觉得火大,必须要靠弹幕冲淡一些愤怒感——因为他真的好死脑筋,他非常固执的认为天马就是伤害里贝特夫妇的凶手,不管天马怎么跟他解释他都不信。最后天马救了他,他还非说果然天马有双重人格。 兄啊,你也是没谁了。也就只有弹幕在伦克同志一次次推理中调侃的“一定是天马干的”,“果然是天马”,“大哥你暗恋天马吗”能让我暂时开着弹幕把这个角色当搞笑役看。 但这个警官找对方向之后,真的是进度突飞猛进,一度比谁都快。(然后就要下线一段时间等着主角赶进度)而且最后展现出的他对家人的关心——其实这个点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做的好还是不好,我觉得有点奇怪,就是这个角色之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相关的铺垫,只不过突然开始在最后被罗伯特说的时候出现了情绪的波动让我觉得有些唐突。诚然在调查红蔷薇事件的时候,他可能有所触动,但是我觉得也不至于就能让他转变成这样……好吧,其实都说得通。但我就是觉得这个地方有点刻意了。 再说说天马的前未婚妻艾娃,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但是我真的不喜欢。属于离非人感差得远,本身的人物塑造也不是我喜欢的正大光明类型。那既然两个极端都不是,只能被我讨厌的了。不过从人物塑造的复杂程度来看,这个角色其实是相当有意思的。 最开始让天马动摇的就是艾娃说的“人命有贵贱之分”,天马因为极力否认这一观点才会在那种状况下忤逆院长的决定,要去救那对兄妹。(不然这段随波逐流的内心挣扎可能还要久一点,可能就赶不上兄妹那会儿了) 艾娃的出生和生长环境注定了她是傲慢、目空一切,认为人有三六九等之分的人。大肆的浪费以及醉生梦死的生活,让她把所有的不如意全部都归结到了让她的依靠,造成了她父亲死亡的天马身上。 但是在追逐天马的过程中她一点一点的接触到人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逐渐学会平等的对待人,逐渐学会信任与尊重。算是一个塑造的不错的角色。 然后就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名字的超人葛利玛。他是511的产物,是感受不到情绪的人。是从出场开始逐渐走向大圆满的角色(而不是从零开始)从这个角色的许多行为举止中都能感受到洒脱——和不知道是不是某种程度上的不在乎。我想就是因为他行为中的洒脱部分冲淡了相当的非人感,他其实已经非常努力的在去做一个人了。(成功的没有加上我的初始好感度x)布拉格那个私立幼儿园被一切的孩子碰到约翰那一段的时候,弹幕都在猜是不是这个孩子会死,然后葛利玛才会回忆起自己儿子死亡时的感受,才会切身地感受悲伤。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这个角色居然是以自己的死亡与对511中仅存的记得的他人的名字的怀念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我不是很想讲罗伯特,这个角色真的没什么好讲的,属于那种扁平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工具人。葛利玛记得他的名字,但他却非常认真的说自己是无名的怪物,满不在乎的被约翰利用,最后被抛弃。但作为对照组,作为真的不知道自己名字是什么的葛利玛得对照,真让人难受。 关于故事的结局,约翰在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后逃离了。他第一次没有抹除自己留下的痕迹,他获得了自己的名字,再也不是那个无名的怪物了。(个人觉得对名字留白这个处理挺好的)而标题中的怪物,我想所指的便是每个人心中的恶。 人有很多欲望,其中有好有坏。存天理灭人欲是没必要的,放弃爱也是没必要的。看着每个人心中的monster,拥抱那个monster我想是最好的答案。 “见众生如见佛,见众生如见我”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我想MONSTER同理。 这个作品诞生在那个习惯于做年番的时代,很多作品恨不得24集起步。所以对于master来说,个人认为在叙事节奏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所在。17 18集一直到二三十集这段有太多支线了,很容易耗掉观众的兴趣度。有的支线我觉得是需要用足时间讲的,但有的支线我觉得是可以稍微加快一点速度的。所幸是这部作品在集数过半之后突飞猛进,真的一集比一集有意思。不过后面水时长的状况也很明显,很多时候记得开头就是上一集末尾的重复,大概水了3~4分钟。感觉能把这里整合整合,然后把分镜再做调整一下,后面会更精炼观感更好。虽然不说砍一半吧,但是砍个十来集是可以的。 而且这部作品诞生的时候疯房子如日中天,虽然这部作品整体来看可能有点穷,但是分镜演出都相当到位,渲染氛围也很棒,声优演出也很牛。真的是相当不错了。 期待10月份的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