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住院经历

2023-03-14 16:32 作者:看星台  | 我要投稿

二零二二年的九月月底,右耳突然听力下降。回想一下,耳膜积液这个状态已经大半年没有复发了,现在复发也有时间去好好处理掉。事情的起因是在二零二一年的三月份,右耳朵的听力慢慢下降,直到丧失八成的听力。到附近的三甲医院就诊,经过诊断是鼻息肉加鼻窦炎,堵塞了右耳的耳水排出导致右耳耳膜积液性中耳炎。医生的建议是住院做鼻息肉切除手术,这样就是可以根治。回家稍微想了就决定手术,之后就是办理各项住院的手续,并顺利入住医院的耳鼻喉科住院部。

走入耳鼻喉科的住院部,在护士站办理入住手续后,进病房时才发现整个住院部的房间空置率应该有八成。之后的通过CT检查,确定了鼻子两侧都有鼻息肉,只有右边的比较严重。住院期间吃一些中药来调养身体。直到准备手术前一天测血糖时,我的血糖指数太高,根本不适合手术。然后医生给出了建议就是先回家调养,将血糖控制好,再考虑手术。就这样我正式成为糖尿病病人。确定了我已经患有二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出院后就按照医嘱进行糖尿病治疗,只是转到街道门诊进行长期治疗。耳膜里的积液因为没有根治,只能让听力下降到不能接受时后再去做除积液的小手术。就这样经过四次的清除积液后,听力就神奇地没有降低过。直到二零二二年九月底,右耳的听力又出现下降,就决定住院做手术了。碰巧是在十一期间,于是等到十一过后才进行。在决定去问诊前就考虑要进哪家医院。由于有过之前的住院体验,加上我爸在另外一家医院进行了喉咙囊肿切除手术,据说那家医院的口碑不错,就真的不太想再去原来那家医院,最后还是选择我爸那家医院的耳鼻喉科问诊。

从挂号开始就体验出差别,虽然都是用手机预约挂号,但到了诊前第二家医院就可以到诊签到,这样让患者的到诊时间就更加自由。综合两家医院的医生在各方面的情况,对比之后真的差距不大,都十分令我满意,就是第二家医院的医生的态度更加热情。问诊的中途,医生就咨询住院部的床位情况,看能不能马上安排住院,最后告诉我等下问诊结束去住院部问问床位的情况。整个问诊过程十分舒服。

这里有个小小的不足就是医院的电梯明显不够,上下楼都要等上至少十五分钟。

去到住院部才被告知,由于原本要出院的病人要明天才能出院,所以要推迟一天才能办理住院手续。这样也好,好让我回家做住院的准备。因为有爸爸的住院经验,住院的行囊收拾起来也相当简单。当天直接到住院部办理入住流程,但因为本来要出院的病人的床位需要等到下午才能使用,可以先放行李就是了。到了派午饭时间,派饭的姐姐推着餐车到来,然后招呼病人来领饭。没有点餐的我上前咨询点餐的需要什么手续,还有现在没有点餐想吃午饭要怎么处理?姐姐很礼貌地让我稍等一下。等到姐姐将点餐派送完毕,先是说明了点餐指引,然后给了我一份剩下的午饭,到时候在点餐系统补回这次的点餐就行。整个过程小姐姐都很礼貌地解答,服务态度一流。

下午,住院医生来通知我,手术定在明天的下午。哦,真的有那么高效率吗?是因为明天手术室集中做耳鼻喉科的手术。在住院第二天的早上,主刀医生通知我到办公室签署手术的相关文件,其中就包括需要亲属签字的全身麻醉同意书。医生表示,像我这种小手术就本人在清醒的时候签署也没有问题。因为手术前是禁食的,吃完今天的晚饭后,就开始一天的禁食。对于这次的禁食内心很平静,因为有吊营养液的缘故,基本不觉得饿。

手术的当天,护工姐姐先来询问我是否需要当天请护工?之前我爸就建议我手术当天必须请护工,于是暂时就请一天。由于我误以为手术是上午十点就开始手术,就给我妈发了个信息。原本我就不让她来医院,结果她一直从中午等到下午四点半。虽然说是第一次做手术,但心境出奇地平静。随着吊完葡萄糖,走出住院部的门口,和我妈去到手术区外面。在手术区的护士小姐姐的引导下,进入了手术区的等候区。当厚厚的不锈钢的移动门缓缓关上,这小空间里的冷气比外面的要重,坐在凳子上的我披着防寒的毛巾。在等待的时间,看着刚做完手术与送进去做手术病人,通过护士和护工在这里做完交接工作后,要么进手术室要么回病房。而我只是很漠然地看着。等待了大约十五分钟,刚刚那位护士小姐姐来和我再次确认我的信息,然后在她的引领下走进手术室区域。宽敞的走廊两边的手术室门都是关着,整个空间安静又冷清。进入手术室里面已经有四人在,一位主刀医生,两位副刀医生,还有一位男护士。我微微低着头没有看清他们的脸,按医生的吩咐躺到手术台上。原来手术台很窄,仅仅刚好容得下我的小身板。躺下后就听着医生在忙着准备手术的声音,从他们聊天的内容得知他们的工作量是有多大和辛苦,原来其中一位副刀医生已经通勤了十六个小时,此时请求主刀医生帮忙明天顶替一台手术,而主刀医生也是已经有班,做完这台手术后再商议。

听医生聊天听得很过瘾的时候,就被戴上了全罩式氧气罩的我意识慢慢模糊,之后就失去知觉。

等慢慢有意识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时间,人也回到住院部。醒来的第一感觉是不能呼吸,正确来说是鼻子被医疗器材给塞住,不能正常用鼻子呼吸,只能用口腔来呼吸,这样一来口腔很容易干燥,此时之前预定的护工姐姐就开始起作用,不定时地用棉花棒沾水湿润我的嘴唇和喉咙。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被护工姐姐照顾到,我就会不断对她道谢,最后弄得姐姐都不好意思,说知道我的好礼貌,但也不用时时刻刻在那里说着。对于手术后要不要请护工姐姐的事情上,我一开始是犹豫的,因为手术后到能自理可能就是半天的时间,真的有必要请吗?后来我还是想起我爸说起他住院的经历,于是还是请了一天,结果这一请还是值得的。除了喂水之外,麻醉退散的初期,大脑还是有眩晕感,四肢根本站不稳,需要有人在旁边帮忙搀扶一下。那服务态度确实不错。

接下来的康复时间就确实难受,首先就是要用口腔来呼吸,这样口腔就很容易干燥,需要时常保持湿润状态。其次就是鼻腔以上到前额位置的胀痛感。其实在手术前,主治医生建议过我,若是怕术后忍受不了痛楚,可以加一个减痛泵来减轻痛感。因为这个我没有经验,但忍痛我倒是有点自信,所以就没有加减痛泵。而亲身体验后,那种痛楚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只是在第一天的时候胀痛感厉害,还有眩晕的情况,之后每天的感觉就越来越好,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

说到饭,住院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首先说点餐,现在各大医疗机构都是网络化,也保留了人工点餐的服务,很人性化。然后是送餐服务,那送餐姐姐的服务质量可真的好得没话说,听了那么几天时间还真的有点爱上那嗓音。最后就是食物的质量,人们一直认为病号饭都是不好吃,某些特殊情况的饭菜是真的不好吃,但一般来说还是可以,甚至可以达到好吃的水平。虽然住院期间我全程点了素面,面条是一般的蛋面,而汤则是鲜味很足的汤水,整个汤面好吃得可以。

术后每天就是休养、吊消炎药和吃饭。每天都盼着将鼻塞给拔出来,结果经过三十六个小时的等待后,我被安排到小型手术室做拆除鼻塞物。这一拆卸真的一个叫酸爽。医生先让我坐到手术椅上,然后他坐到我对面头戴照明灯,让我仰起头来观察一下鼻塞的情况后确定可以拔除。接着我手拿一个接垃圾的容器放在下巴处,医生拿着镊子先将最外面的鼻塞拔出。医生准备好止血的材料后,再将二道鼻塞拔出。这鼻塞的长度比我想象中还要长,在拔出的瞬间一阵刺痛直接冲上脑门,脑袋微微眩晕。囤积在鼻腔里的血水、黏液像决堤般汹涌而出直流到容器里。由于耳鼻喉是相同的,那些鼻腔里的东西也同样流到喉咙再通过口腔吐出。等稍微流干净一点后,医生将布条塞进鼻腔里止血,待布条吸满血水后再更换,但置换的过程确实上头,特别是布条塞进鼻腔深处时,痛感直径由鼻腔直窜上到天灵盖,眼泪不自觉地从眼角边流出来。经过几次布条的置换后,见鼻腔的伤口不再出血,这就完成治疗。结束治疗后,虽然鼻子是畅通不少,但痛感也同样强力,两边的鼻夹位置有胀痛感,伤口的痛感从鼻腔直冲上额头。即使是这样,整个人已经舒服了很多,最起码可以用鼻子呼吸。经过这一段后我挺佩服我自己,让我觉得在忍受痛楚方面真的可以做到忍一忍就过去了。

本以为结束了这个治疗后就可以很快就出院啦,结果每天还是照样吊点滴,主要是加速伤口愈合还有消炎排毒。甘于了寂寞的笔者,继续拿着手机到处找无线信号,或者跟病友们聊聊天,或者在病床上来回磨蹭,总之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打发时间。我最后觉得最好的打发时间其实是睡觉,这是什么灵感的来的想法?记得日本漫画《封神演义》内的一个角色太上老君,面对漫长的时间洪流而想到最好的度过时间就是什么都不做,舒服地睡觉。想想,其实这真是比较少花精力又快多时间的方法,但最后因为睡多了根本睡不着,而且身体出现了疼痛,最后只能放弃。

经过两天的治疗后,这天巡房时间,巡房医生看了看病例后,告诉我明天要去照一次内窥镜和鼻腔治疗。下午到了内窥镜治疗室外,登记好后就等着叫号。轮到我的时候被安排进入内窥镜等候区,护士姐姐将局部麻醉的布条塞进鼻腔,等充分麻醉后拔出布条然后躺上治疗床。主治医生先是将一块手术布盖在治疗的位置只露出鼻子,接着开始用话语来安抚我的紧张的心情。这位医生的男中音真的太好听,而且还很温柔,可以说是莺声细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就开始治疗,首先用内窥镜伸进鼻腔里观察后,用医疗镊子将鼻腔里最后一块止血塞,用旋转的方式慢慢取出,在鼻塞拔出后淤积在鼻腔里的淤积物就流到咽喉处,通过口腔挤出到嘴巴再用抽管吸走。止血布条再次塞进鼻腔里吸收掉出血,等待了五分后钟,换上新的止血布条继续止血,等到血完全止住后,内窥镜抽管伸进鼻腔里吸出里面的淤血、黏液和肉芽。此时我必须用嘴巴来呼吸,必要时还要将由鼻腔里流到喉咙的黏液咳出嘴巴,再由抽管吸走。内窥镜插入的鼻腔的较深的位置,感觉像内窥镜会直接伸到我的脑子里面似的,那种难受的感觉真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整个治疗过程要保持仰头姿势,忍受着伤口和内窥镜伸入鼻腔抽吸的痛楚,泪腺受到了痛感的刺激不知觉地分泌出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流。鼻夹里有些位置是不能直接看见,需要将内窥镜掰开鼻腔,痛楚也增加了不少。经过十五分钟的治疗终于将鼻腔清洁干净,整个过程,主治医生一直用他那男中音安慰着,温柔的话语真的让我的耳朵都陶醉了,间接地也让神经都得到放松。治疗刚一结束,我马上就向医生表示感谢,但此时由于痛楚只想赶快回病床上躺着,根本没有细看主治医生的脸。等回到病房后,痛感稍减精神上来,结果就和病友分享起刚刚的经历。

两天消炎水后,这天巡房医生来巡房的时候,我就问今天是否可以出院?得到可以出院的回答后,那一刻我虽然心里是有点兴奋,但依然是静静地开始收拾自己的物品。这次的收拾真的挺快,经过不到一小时的收拾就完全可以提包离开,在最后等待的这段时间,还不忘和认识病友道别。中午时分,从病房办公室那里拿到出院通知书后,就匆匆拿着行李到了缴费处排队将住院费用给结清,再到药房将后续的药品拿上。

当踏出医院的出口时,站在阳光底下,虽然是初秋之时但太阳还是有些灼热。往旁边一看,还真的有两位妇女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过了塑的宣传卡,想必这就是现在新兴的行业——陪诊员。

迈开脚步,往家走。寂寞,虽然嘴里不说但其实压心底下有那么一点压抑,通过行走的过程好好享受这宽敞的空间感,也顺便活动活动躺久床的筋骨。一开始也就是慢悠悠地走着,看着路两边那熟悉的景物,腿脚活动起来之后脚步也加快了许多。一路无话,迈进家门的一刻,平日再熟悉不过的空间也没有变化只是多了一层灰尘。放下行李打开热水器,等水一热从里到外洗刷干净。

到此为止,就是整个住院的经历。

做个总结,整个流程下来,真的觉得人的选择真的会受眼见和口碑所影响。眼见第一家医院的情况,加上得知口碑的情况,于是就选择了第二家医院,而现实的结果是让我满意的。首先是就诊方面,两家医院基本都开发了自己的公众号和网上系统,无线挂号和收费的服务都很满意。不过有区别的是第二家医院是有签到功能,这样一来,真的方便患者问诊时间,更好安排就诊时间。医生问诊的态度都差不多,耳鼻喉科都比较好,有问必答。住院部就有点差距了,主要是病人的入住量取决服务质量。第一家医院的住院部只有不到十位病人,加上这些病人基本是可以自理的,所以相关的人员配备就基本满足要求。第二家医院则是人满为患,即使有来实习的护士小姐姐来帮忙,人手还是略显不足。意想不到的是服务质量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准,最能体现的就是那服务态度,从住院医生、护士小姐姐、护工姐姐,乃至送餐的姐姐都表现出很好的态度,最起码让病患的心情避免受到刺激,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其实在我看来,除非是那种恶意的医闹外,医患关系紧张的起点很多都是患者已经失去耐心,而医者的态度则是决定这一点。


住院经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