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学音乐,你的另一半拖后腿了吗?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我们通常说“好老师不如好父母”,在孩子学音乐这件事上尤其是这样。
有太多例子证明,父母的从业方向、教育理念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选择和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音乐行业——众所周知,我们熟悉的很多音乐大师,都成长于音乐世家。
比如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神童莫扎特,父亲曾是欧洲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而被称为“音圣”的贝多芬,父亲曾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

为什么音乐世家更容易出大师?
很显然,孩子从小在音乐环境中耳濡目染,时时刻刻会对父母进行模仿,音乐对他们来说相当于自己的“母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想学会都很困难。
就像写出《蓝色多瑙河》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尽管同样是作曲家的父亲竭力反对,他还是凭借从小滋生的热爱,毅然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

当然,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完全是个随机事件,相信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是:
作为非音乐专业的琴童父母,又该怎样培养孩子呢?
首先,依然是要尽最大可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不会演奏,那就多听。在有着深厚音乐文化积淀的德国,大多数父母哪怕不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也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意识地给予他们音乐方面的熏陶。

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从来不听音乐、不参加音乐会的家庭里,能培养出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就像没有水分的沙土中不可能长出鲜艳的花。
而如果父母能爱上听音乐,那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只有自身变得丰盈,才能给予孩子更多养分。当然,外界的阳光、雨露也必不可少,多多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参加社会和学校里的各项音乐活动,对孩子的音乐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与此同时,父母在音乐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一个个关卡,只有父母齐心协力、统一战线,才能给到孩子最强大的支撑。
如果留心的话,我们会发现在音乐史上很多古典音乐大师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都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
比如莫扎特不仅有一个演奏家父亲,母亲同样兴趣广泛,喜欢拉小提琴,有着颇高的音乐素养。
父亲曾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带着六岁的小莫扎特在欧洲进行音乐会巡演,而母亲也为了莫扎特有更好的音乐前程,放弃了家乡安稳的生活,陪同20岁出头的他一路跋涉到巴黎寻找机会。

另一位著名音乐家门德尔松,尽管是在母亲的启蒙下开始学习钢琴演奏,但他的银行家父亲同样非常支持孩子的音乐学习。他为儿子请了一流的音乐老师在家中授课,甚至为了方便14岁的门德尔松学习指挥,送了一整支管弦乐团做礼物…

而反观我们今天的很多琴童家庭,父母能够统一战线、在教育理念上达到一致的屈指可数。
在做乐队项目和音乐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很多琴童家庭,也进一步了解了父母在孩子音乐教育中的分工和教育理念的差别。
最常见的是“一方撒手不管”型。
大部分孩子的音乐教育是由父母中的一方全权负责的,而另一方则仅仅负责经济支持,并不关心具体的教育内容和学习方法,只是偶尔“验收”一下孩子的学习成果,把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和崩溃完全留给自己的另一半。
去年参加我们暑期“整个乐队”活动的孩子中,60%的家庭都是妈妈全权负责孩子的音乐教育,20%由爸爸负责,而父母双方都为此付出心血的非常少。

这还不算什么,可怕的是那些“拖后腿”型的。
有些琴童父母中的一方,秉持着“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才去学音乐”的观念,认为孩子学音乐就是浪费钱,每次送孩子去上课,父母之间都要争执一番,长此以往,难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我们社群中也有位钢琴学了两年多的小朋友,整个学琴过程就一直受到爸爸的反对。在这位爸爸看来,与其学习音乐培养这些抽象的审美,不如更实际一点去学学体育增强体质。在爸爸的质疑声中,这位琴童的学习过程也很不顺利。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也很令人头疼,那就是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完全相悖。
比如一方是坚定的传统教育观念拥护者,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时时刻刻都在“鸡娃”,不分白天黑夜逼着孩子练琴;另一方认为这并不是科学的教育方式,拼命阻拦…
或者一方认为学音乐就是培养点艺术细胞,孩子学多学少都看缘分,而另一方却直呼钱都白花了…
父母教育理念的剧烈摩擦,会处处体现在孩子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阻碍孩子成长进步的同时,也成为了亲子关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父母双方统一的音乐教育理念真的很重要!
那到底该怎么办?
——建议每个琴童家庭都备上一份我们的古典音乐鉴赏课程:《20节课带你听懂古典乐》。
这套课程主打的就是不会乐器,不懂乐理,也能听懂音乐,理解音乐中情感的表达,非常适合自己本身不懂音乐又特别需要陪同和监督孩子学习音乐的家长。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只是一份音乐审美提升课程,更是从全科知识层面系统地梳理了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意义,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的框架,将音乐融入日常场景,与我们的生活、感受紧紧关联,蕴藏了更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

在我们的学员中,有大量海外琴童家长,也有孩子在莫斯科柴院天才班学习的家长。
很多家长在看过课后,纷纷表示希望我们可以将其中蕴藏的教育理念提炼出一套课程供大家学习,因为这对于改善夫妻关系非常有用。

也有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另一半在听完课程后,对音乐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突然认识到原来学音乐并不是一件苦大仇深的事,整个人都变松弛了,随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做出了改变。
而这套课程的另一个神奇之处,也很有可能是让琴童家长真正爱上音乐的开始,很多家庭因为这套课真的把音乐变成了全家的共同语言,想象一下拥有这样的家庭,孩子该是怎样的学习氛围。
所以,如果你也正因为另一半跟你的音乐教育理念不同而烦恼,完全可以把我们的课程给另一半看,让Yusi来当你的最强说客,还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当然,更重要的是,孩子再也不用处在父母看不见的“硝烟”之中,可以轻松快乐地学音乐了!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私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