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开一代豪放之先风——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023-02-24 12:04 作者:松朋竹友君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注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

提到范文正公,我们都不陌生。毕竟我们几乎都被《岳阳楼记》支配过。《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忧后乐”的士人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观。都体现出范仲淹一代典范的完美形象。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等历代名家都对他推崇备至。范仲淹的人生,贯彻践行了“不以己欲为欲,而已众心为心”的伟大信念。赢得了士人们一致的尊敬。

范文正公像


他的谥号“文正”。是对文臣的最高评价。比欧阳修和苏轼的“文忠”都还要高的多。终宋一代仅有9人得到此谥号,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范仲淹和司马光了。

他的人生经历与政治风波常伴,甚至亲身参与北宋和西夏的战争。有兴趣我们以后可以专门聊他的传记,今天还是以欣赏诗词为主。

苏幕遮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范仲淹

仄平平。 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仄平平。 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词牌名苏幕遮,唐代教坊曲名。他的来源,基本可以确定是音译的外语,来自于唐代西域高昌国,没错,就是那个国王和玄奘法师结拜兄弟,后被大将侯君集灭掉的西域国家。据记载,“苏幕遮”是一种民间节日活动。节日中人们唱歌跳舞,互相泼水,类似泼水节。而这个词的本意,指在活动中为了不使水泼湿,而戴在头上的帽子或头巾。发音为“苏莫遮”或“飒磨遮”。如今,已很难确认形制了。如图,西安韦顼墓石椁线雕,雕刻的女胡帽,可能有类似要素。

女胡帽


此活动传入中原后,所使用的乐曲被选入教坊。分为若干曲调,其中一支曲调即为苏幕遮。并且一直传了下来,为词中所用。

怀旧。

范仲淹大约是调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写下的这首苏幕遮。

此前,范仲淹因反对丞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引起朝堂之上的轩然大波,被贬饶州。即今天的江西鄱阳、景德镇、上饶一代,此时是景祐三年(1036年)。

西夏和宋对峙图


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原本称臣于宋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率兵进犯宋境。因边事吃紧,仁宗皇帝被迫重新启用范仲淹。到任延州,即今陕西延安。范仲淹整顿有方,战略得当。还提拔了狄青,种世衡等人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样的时代背景,使这首思乡怀旧词,也透露出不同凡响的阔大气象。

苏幕遮词牌,前后双调各七句,仄声韵。

所谓双调,指的是词的长度较短,不分段,称为“单调”。如果是较长的词,前后分为两段,即前后两阙。即是双调。也称为“双叠”。

仄声韵,指的是词的韵脚都为仄声,韵脚如标红字。

我们看正文。

上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开篇就是一片辽阔天地,天高气爽的典型北方秋色。碧,本意是石之青美者。从多种词汇中,如碧水,碧空,碧玉,我们可以感受到。大约指的是一种绿色,但不准确,有深有浅。我们要注意,古人所说的颜色,往往指的是一个范围,而非一种很准确的颜色。如青山,青丝。这个问题我们这里先不辨析。古人的颜色认知,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了。

前两句,碧云接黄叶,色彩鲜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是说秋景连着水面,水面上烟雾笼罩。烟雾中透出或许是草木,或许是天空的绿色。与开头的碧云天浑然一体。翠,《说文》解释为:靑羽雀。可见也是一个范围内的色彩。有可能如翠鸟的色彩。

翠鸟的色彩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斜阳在山上映出余晖。天接水,重映第三句秋色连波。

芳草,是常用的思乡意向,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用芳草蔓延而生,比作思情的滋生。

无情,也是非常古老的诗意。人自己悲伤,会移情到周围事物上。似乎周围一切也都应该悲伤了,甚至会怨这些事物居然不知悲伤,没有感情。如韦庄的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古人早就有今天傲娇内味儿了。

芳草居然依旧青翠,也不知悲伤。一直蔓延到斜阳余光之外。真是令人伤心。此时已悲从中来。

上半阙。以开阔景象带出黯然之情,一洗五代词和宋初“西昆体”的萎靡。将情感从个人引向了天地之间。使愁绪与天地秋色悠悠相通,愁绪中亦能感到振作。

下半阙: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黯,深黑色,黯然,暗淡的神态,沮丧悲伤的样子。江淹:“别赋”中的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思乡令人黯然伤神,又叠加了孤单的旅思。追。指追随。追和随同义,这里指伴随的意思。

如果不能做个好梦,那是怎么也睡不着了。说明之前有过一场好梦,令人安心入眠。如今却很难再体验到。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高楼,是中国诗中的传统意向。早在诗经中,就有《陈风·月出》。“月出皎兮,劳心悄兮”的句子。悄。忧愁的样子。

历代以来,明月相思的意向为诗人常用。如曹子建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一直到唐代更是百花齐放,使明月,高楼。成为经典的固定搭配。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触景伤情,解劝自己,还是别一个人登高思乡。本欲饮酒一醉方休,酒却化作思乡的眼泪难以克制。全篇到此结束,思绪沉浸在乡愁中,文尽而意犹未尽。

以上,作品我们就注完了,这篇内容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

宋词,又称为诗余。这一诗体在晚唐五代逐渐兴起。往往主写浓艳和柔情,与诗的内容出现了差别。范仲淹是较早开始像词中注入诗的意境的作者。与苏轼一同有力于豪放。使豪放逐渐与婉约并立词坛,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

范文正公无论文学书法、品格行为。当时就有第一流人物之称。王安石说他:“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道服赞-范仲淹书法


黄庭坚评价:“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

甚至教员也说。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范仲淹于明代配飨孔庙。是中华历史中杰出人物的代表,他的精神和思想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和学习。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诗不可一日不读,三连亦不能不求。感谢大家的观看。

开一代豪放之先风——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