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二战日本海军尖端武器——伊-400型潜艇
本文摘自《那些脑洞大开的武器》。
会潜水的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当今世界海军当之无愧的霸主。可以说航空母舰完全是靠着把“俾斯麦”号、“威尔士亲王号”、“武藏”号、“大和”号这一艘艘威风凛凛的战列舰踩在脚下来成就了自己在世界海军舰种中的霸主地位。
总结一下人类战争史会发现一条定律,凡是能最大限度扩展自身作战空间的一方,总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比如长途奔袭的骑兵、深海杀手潜艇、空军、洲际导弹等。航空母舰作为一个可以在海上移动的机场,自然具备很多优点,比如可搭载多种作战飞机,执行对空、对舰、对潜、对陆等多种攻击任务,其他舰种无可比拟的攻击距离等,这些都是航母具备如此大威力的原因。
但是航母具备的这些优点中,唯独没有隐蔽性好这一优点。航母自身防御力并不出众,一旦出海作战,需要多艘甚至几十艘其他作战舰艇随同一起执行作战任务,所以目标极大。我们看看二战中的航母战史就会发现,只要航母被敌方发现,不管是敌方的战斗机还是潜艇甚至水面舰艇,航母一方都是凶多吉少。
所以说如何提高航母的隐蔽性,对于各国海军都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设想,其中,潜水航母这种方案自然也会进入各国海军战舰设计人员的视线中。但是军舰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向来讲究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简单来说就是在有限的吨位限制下用最少的造价实现战舰的主要功能。所以军舰以舰种论,都可以算是功能性战舰,比如战列巡洋舰只要求重火力和高航速、登陆舰只要求搭载兵员级装备数量。因此,如果有哪种军舰能够做到面面俱到,那基本也不会是好军舰。而对于航母而言,实现可潜水与舰载机搭载搭载数量,天生就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共同体,两者只能选择其一,因此大部分潜水航母的设计方案仅仅是出现在海军军舰设计师的绘图板上而已,但是有一个国家是例外,那就是日本。
一战结束后,胜利者们自然要分配一下胜利果实,原先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马里亚纳群岛等归属日本托管,而美国则占有夏威夷群岛及中途岛等,不管两个国家想不想,事实上的对抗已经开始了。众所周知,美国当时的综合国力远在日本之上,日本深知如果按照常规方式作战,绝对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因此,日本唯一的胜算除了先下手偷袭之外,就只能在非对称作战上面想想办法了。
对于如何战胜美国,一战后日本就一直在琢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日本得出如下结论:以日本的国力想要完全消灭美国是白日做梦,根本不现实。唯一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开战,即对美国太平洋地区部署的兵力予以痛击,同时对美国本土造成威胁,迫使美国不得不面对现实,签署对日本有利的条约。


在国土防御方面,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国土有辽阔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保护,敌方想要进攻美国本土难度非常大,可以说在本土防御方面美国基本没有后顾之忧,那么怎么对美国土本造成威胁呢?我们本节的主角——日本海军伊-400型载机潜艇登场了。
1942年11月,在伊-25号前艇上起飞了一架E14Y1型侦察机,并向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的森林投掷了两颗小型燃烧弹。受这次行动的鼓舞,日本海军计划发起对美国重要城市及巴拿马运河等战略目标的攻击,日本海军在“丸五”造舰计划里加入了总数为18艘的伊-400型潜艇。
伊-400型长122米,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是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潜艇。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33,000海里/16节,可持续作战4个月以上,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门5.5英寸(140毫米)50倍身管长甲板炮,艇首的8具鱼雷发射管,指挥塔上的1门25毫米防空炮,机库上方的3座三联装25毫米防空炮,此外还可以搭载3架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
“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由爱知公司制造,可携带800千克炸弹或直径为450毫米的空投鱼雷。机长35英尺(10.67米),翼展40英尺(12.19米),航程654英里(1053千米),有效载荷1800磅(816千克)。丢弃浮筒后,“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可搭载副油箱和炸弹,执行“敢死”任务。“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平时装载于艇上的耐压机库中,浮筒被拆开放置,机翼和尾翼可折叠。经训练的艇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的装配、加油、挂弹和弹射。
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35.05米)长,12英尺(3.66米)宽的机库,可容纳三架折叠的“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25.91米)长的弹射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射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射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有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另外,伊-400型还装有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警戒雷达和雷达信号接收机。
伊-400型潜艇的主舰体采用横向双筒结构,这是为保障艇内弹药库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专门设计的。设置在艇尾的乘员舱室恢复为单筒,这种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艇首有两个鱼雷舱室,每舱有纵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共备雷20条。伊-400型的下潜时间为56秒,吃水为23英尺(7.01米)。设计潜深400英尺(121.92米),试航中潜到了328英尺(99.97米)。
伊-400型的指挥塔偏离中线7英尺,机库位置向反方向偏移了2英尺(0.61米),这是为了保持全艇的平衡。因为这种不对称的设计,在发射鱼雷或遇到紧急情况时,伊-400型在水下操作会较不稳定。
伊-400型设计艇员人数为145,后来增加到213人,实战中达到220人。伊-400型的巨大航程使其舰载机可攻击旧金山、华盛顿、纽约等多座城市。
机库下方有用于艇载机维修和检查的舱室,紧挨着它的是弹药室,存放着4条空投鱼雷,15枚炸弹以及大量机枪弹药,舱室上方有装甲保护。两个机舱各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每条轴联接一台1200马力的发电机,为潜艇潜航提供电力。伊-400型潜艇水上最大航速为18.7节,水下最大航速为6.5节。


伊-400型装备了日本研制的早期预警雷达和雷达信号探测器,由于日本的雷达性能不足,舰桥上还装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作为补充。由于远洋作战将持续4个月,所以潜艇的每一个角落都塞满了食物和补给品,连狭窄的过道也不例外,艇员只能弯腰踩着食物和补给品通过。
伊-400型潜艇原计划建造18艘,但随着后来战局的恶化,日本军舰建造产能严重不足,决定只建造5艘,但实际上最终只勉强完成了3艘,另外两艘尚未建成日本便已宣布投降。
1943年1月18日,伊-400号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伊-401号及伊-402号不久后在佐世保开工,伊-403号原定在川崎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后因故取消,伊-404号于1944年2月在吴县造船厂安放龙骨,后在盟军的猛烈空袭中沉没。
日本联合舰队代理司令小泽治三郎为伊-400型制订了第一个作战计划,称为PX行动。该行动计划出动10架舰载机对美国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岛屿投掷细菌武器。
1945年3月26日,该计划被丰田副武海军上将取消,他担心“使用细菌武器将导致与全人类的对抗”,亦有说法称此计划是被陆军大将梅津美治郎以过于不人道为理由终止的。取而代之的是轰炸旧金山、华盛顿和纽约等城市。最终确定的是炸毁巴拿马运河的计划,这将使美国海军数月内无法通过该运河输送兵力。
攻击巴拿马运河的来回航程达17000英里(23758千米),需要至少1600吨燃料。然而,当时的吴县军港根本没有那么多柴油,日本海军于是派伊-401号前往中国大连运送燃料,却于4月12日被一枚B-29轰炸机布下的水雷击伤,只得返回修理,之后由伊-400号运回了行动需要的燃料。


1945年6月上旬,4艘潜艇加满燃料,装足武器,更换了新型通气管,还装上了迷惑美军的假烟囱,向北通过对马海峡,穿过日本海到达本州西海岸。因美军布设水雷和潜艇活动频繁,加之缺乏汽油,舰载机的训练受到很大影响,只对巴拿马运河的模型进行了模拟攻击。
不过,此时的二战战况对日本来说已经十分悲观。盟军已经开始执行进攻日本本土的“奥林匹克”行动,仅舰队就由超过3000艘战舰和运输舰组成。这使得攻击遥远的巴拿马成为无关紧要的牵制行动。经过激烈的争论,日军大本营最终决定攻击目标改为在乌利提环礁的美国舰队。
1945年7月4日,伊-13号在本州北部的大凑海军基地装上两架新型“彩云”式舰载侦察机后,前往已孤立的要塞特鲁克岛,伊-14号于7月14日出发。7月23日,伊-400号和伊-401号离开大凑海军基地,将在三周内分别前往乌利提环礁东南海域的集合地点汇合。
1945年7月16日,伊-13号在本州以东海域遭美国护卫驱逐舰“劳伦斯·泰勒”号和护航航空母舰“安奇奥”号的围攻,被其舰载机击沉。另外3艘也不是一帆风顺,伊-401号遭遇强烈风暴,伊-400号则因电子设备起火而发生火灾。
1945年8月4日,伊-14号将两架“彩云”式舰载侦察机送到特鲁克岛。这两架当时日本海军最先进的侦察机,航程可达2400英里(3862千米),将为伊-400和伊-401号于8月17日进行的空袭做预先侦察。东京的第六舰队长官此时也在计划同时展开自杀性鱼雷攻击。
曾是联合舰队最重要堡垒的特鲁克岛,此时已成为美国新飞行员的实践基地,他们驾驶B-29轰炸机从关岛起飞,几乎每天都在轰炸这座小岛。轰炸摧毁了岛上所有的远程侦察机,只有少量攻击机尚堪一用。
就在攻击即将发起前的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广播了投降诏书,3艘已抵达攻击位置的潜艇对此很是震惊,引发内部激烈讨论。战队司令最终决定遵从东京的命令:潜艇上浮,挂起黑旗,销毁所有资料,打光所有鱼雷,舰载机全部抛进大海。
1945年8月28日,在本州以东海面,美国海军接受了伊-400号、伊-401号、伊-402号潜艇的投降。此后,三艘潜艇被拖往美国本土进行进一步研究,在研究结束后,伊-400号被拖至瓦胡岛外海自沉,伊-401号在夏威夷近海自沉,伊-402号在五岛海域自沉。
就这样,曾经世界海军吨位最大的潜艇,没有向敌人发射一颗鱼雷,没有出动一架飞机,就悄然无声地消失在茫茫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