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我是一个女性
注意:本文有严重的剧透,没看过电影的慎点,以下平淡的叙事也难以突出电影氛围。
她,叫金智英,生于1982年4月1日,那是一个樱花纷飞的日子,当时她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家中还有姐姐和弟弟智勋。家里最疼的是弟弟,奶奶平时常说:“我的智勋呀,我的智勋呀……” 大姑常说:“老幺就是老幺,是来疼爱的……” 爸爸去英国出差特地给弟弟带了钢笔。除了母亲,母亲一视同仁,为了孩子放弃了一切,付出了所有。

智英学生时代补习时,曾被男生尾随骚扰,幸得好心阿姨解救。爸爸了解情况后:“不要去招惹他们,裙子穿的这么低,还有为什么去那么远的地方补习……” 智英的姐姐因为家里拮据,不得已选择了读师范,因此智英有机会进入大学,毕业后靠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公司。

在公司里,智英倾佩的上司是一个女强人,她为了事业,放弃做好母亲、好女儿……甚至生产后一个月便复职。智英工作很努力,当时公司正在筹办一个企划组,智英落选了,上司:“企划组一干就要五年甚至更久,作为女性,可能无法顾及工作与生活。” 就这样,智英默认了现实。

不久后她结婚了,丈夫在家里的唠叨下跟智英商量生孩子,为此还发誓:“一定会帮助,并且做出改变,比如早点回家,不跟朋友聚会喝酒,换尿布喂奶……” 智英很反对:“催完结婚催孩子,催完一胎催二胎,何况你的改变和我的改变能一样吗?” 不过,智英还是选择了离职生儿,产后照顾女儿,相夫教子,料理家务,生活琐碎闭塞。一下子女儿两岁,在这两年里智英却仿佛失去了什么,生活并不开心,按照她的话:“被封闭在一个空间里,走不出来……” 她常常一个人发呆,在日落时恐惧。

带孩子的生活并不轻松,跟孩子在公园里喝杯咖啡,在旁上班的男白领:“真羡慕,不用上班,靠老公养,就能悠闲喝咖啡。” 智英惶惶地离开了。

丈夫觉察到智英的反常,春节临近,看着一脸疲态的智英:“要不今年过节不回家了,我们去度假”,智英:“可以吗?我以前怀胎足月时都回家过年,不回怕被说的不是你,而是我”。丈夫无言,二人春节时仍是去了丈夫老家。婆婆总要准备节日食物,智英一回来就一刻不得闲地帮忙,丈夫看她忙便帮着洗碗,婆婆:“我儿子真好啊”,智英着急解释:“不是的,在家一直都是我洗”。凌晨一早,婆婆早早起来就忙前忙后,睡梦中的智英听到声响迅速起床,帮忙摘菜准备过节。

终于,焦灼的春节就要结束了,丈夫知道智英的难,早早收拾后招呼智英:“咱们早点回家”。不料,丈夫的姐姐来串门了,早回的希望瞬间破灭,婆婆:“智英啊,赶紧准备点东西,大姑子在婆家应该很累,回来可得好好休息”。智英在一旁早已怔住,过了一会突然说:“亲家母,我们智英回婆家也很幸苦,你让自家女儿好好休息,是否让我女儿早点回家……” 在场的人愣住了,丈夫拉着智英抱着女儿匆忙离开,随后才跟家人解释:“智英病了”。
没错,智英病了,精神压抑,偶尔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丈夫经历了好几次,但他选择了隐瞒闭口不言,只是让智英去看精神科,智英则完全没意识到自身的异常,她会在半夜起来喝酒,起床后却都忘了,她会突然称呼丈夫:“女婿啊……”

金智英很想打破这个困境,想到的方法是重回工作,但丈夫却不太愿意。此时,旧上司自己开公司,她主动发信息也受到了邀请,智英很开心,重新学习做好准备,发传单找保姆照顾女儿,可是没人应聘。丈夫开始也不同意,但看到智英明朗的转变,便提议:“要不我休育儿假吧”。智英感激着丈夫的支持。可是,这事让婆婆知道了,婆婆很生气,打电话向亲家母抱怨:“你女儿这样做,会影响我儿子的大好前程……”

生活这座高墙给智英开了一条缝,她以为是一条门缝,但她看错了。智英的状态更严重了,她生病的事也被更多人知道,打击最大的是她的母亲,她怪自己关心不够,也怪丈夫对女儿的忽视。丈夫向智英说明了她的情况,并责怪自己——智英的病可能是因自己而起,而智英也幡然醒悟,开始了心理治疗。
一天,智英带着孩子去喝咖啡,女儿吵闹不止,她不慎弄倒了咖啡,几个陌生人投来鄙视眼光,话里抱怨不止,其中一个:“真是条妈虫”,在地上清理的智英站了起来走向他们:“从你进来到现在才十分钟,你也根本不了解我,你凭什么趾高气扬,不费力气地说出伤害别人的话”,恶言者避嫌地悻悻离去,事后她跟医生说:“这样做感觉不赖”。
不过最后,智英还是放弃重新工作的想法,她有了家人的体恤,也积极治疗。智英拿起了曾经的梦想——对文字的热爱。转眼女儿上了学,智英的文章也在杂志发表,高墙还在,但她为自己搭了一把梯子。

这是82年生的金智英的故事,一位出生为女性的故事,但只是金智英一人的故事吗?其实是所有女性的故事。电影控诉了社会中对女性的不平等歧视和刻板想法——女性是男性眼光的奴隶,但没有充斥斩钉截铁、情绪激昂的反击评论,全都是平静且沉默的描述,甚至连结局都相当柔和,没有因受不了选择离婚,也没有歇斯底里的疯狂,还有一位体贴且自省的丈夫,维护着女儿的母亲……可这一切却很残酷。

电影中对女性的弱势描写还不止这些,智英的上司能力出众却一直不得晋升;智英的女性朋友发现洗手间被人装了隐形摄像头,偷拍照片在男同事群被分享;丈夫的男同事抱怨着时代的不自由,一不小心就会被说成性骚扰,同时对育儿假也嗤之以鼻……更不用说一个个刻板言论:你不结婚就不正常,你不生孩子就不正常,你工作不奋斗就不正常,你裙子短是你的错,女人就应相夫教子,男人就应事业为重——虽然以上一切不能一概而论,但很多却客观存在。
时代总残酷,有人觉得理所应当,自行代入角色,有人选择了反击,我行我素,有人选择忍受,最终将自己的痛苦给下一代人,有人忍受不了,抑郁自行了断,时代把人逼疯……

时代没变,刻板印象还在,金智英也是靠自己获得新生,这或许是电影最大的讽刺,也是电影最大的希冀。
看罢电影,生为男性的我也惴惴不安,我不安着母亲的付出,人何德何能在接受别人的爱时还能大言不惭、理所应当,最讽刺的是不安后自己的行为却难有改变,真是十足的伪善,我也在困境中。故日有一省:是否自己因为出生或家庭获取了某些利益还理所应当的沾沾自喜?很多时候,拥有一项权利或能力,不是我们应有,只是我们恰好拥有。
图源:豆瓣,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