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单身的海狮
南海狮,也叫南美海狮,是南美洲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鳍足类动物之一(南美海狗数量可能超过南海狮,但是统计数据稀疏而且年代较久远),也是最符合大众朋友们心目中“海狮”形象的动物。成年雄性南海狮有着巨大的脑袋以及厚实的鬃毛,看起来颇有海中雄狮的风范。尽管看起来很壮实,但其实成年雄性南海狮的体重大多数都在300千克左右,而雌性南海狮的平均体重只有大约130千克,不过这样的体型在海狮科动物里也算是大家伙了。

南海狮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从巴西南部到大西洋海岸的合恩角,再到秘鲁北部,它们在南美的分布几乎是连续的,甚至能出现在福克兰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不过,它们并不在巴西繁殖。大西洋的南海狮的最北端繁殖地位于乌拉圭(33°56′S 53°29′W),太平洋的南海狮最北部的繁殖地则位于秘鲁(03°40′S)。

南海狮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域,一般较少去远洋,但是成年雄性南海狮的扩散能力很强,甚至能够出现在离岸320公里远的远洋水域,这样促进了不同繁殖地的南海狮基因交流。相比之下,雌性南海狮则保守的多,一般以小群体在近岸水域或者离岸较近的开放水域活动,很少离岸超过100公里。南海狮主要的猎物是鱼类和头足类,包括带鱼、凤尾鱼、无须鳕鱼以及鱿鱼和章鱼。饮食因地区而异,太平洋海域的南海狮主要捕食凤尾鱼、无须鳕,以及各种鱿鱼;大西洋海域的南海狮主要捕食石首鱼科鱼类和凤尾鱼以及阿根廷短鳍鱿鱼。而且,雄性和雌性个体的饮食习惯存在一定差异,雌海狮主要以底栖物种为食,雄海狮则底栖与远洋物种都吃,少数情况下还攻击南美海狗幼崽,企鹅甚至南象海豹幼崽。

繁殖群主要由雌性和幼崽组成(约80%),剩下的包括成年和亚成年雄性加上两性年轻个体。雄性南海狮在4-6岁之间达到生理成熟,但是要到9岁以后才能建立自己的后宫。雌性南海狮5岁左右开始繁殖,在到达繁殖地2-3天后就会生下幼崽。雄性南海狮一般在12月下旬来到繁殖地并建立领地,雌性则要晚一些。未能建立领地或者被打败的雄性南海狮有时候会发起群体袭击,以制造混乱从而趁机与雌性交配,地主南海狮有时应接不暇,这些单身汉便会得逞,从而绑架一些雌性海狮留在繁殖区,这种行为经常导致海狮母子分离。更有甚者会绑架南海狮幼崽,以迫使雌性南海狮追着它们来到繁殖区。有些亚成年雄性南海狮会将抓来的幼崽聚集在一起并和它们XJ,这可能是为了获得日后控制雌海狮的经验,倒霉的南海狮幼崽则经常因为雄性海狮绑架过程中的粗暴行为而惨死。

产仔的高峰期大约在1月中旬,不同地区的种群略有差异。幼崽出生一个星期后雌性南海狮就会进入发情期并且与雄性交配,之后雌性南海狮便会进入海中觅食,大约2到3天后回来照顾幼崽。幼崽在4周大时开始下水学习游泳,1岁左右断奶。雌性南海狮通常只照顾自己的幼崽,对靠近自己幼崽的海狮,无论雌雄还是老幼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

到目前为止,通过基因分析,确定了南海狮的六个大种群,依次是:秘鲁种群,北智利种群,南智利种群,乌拉圭种群,阿根廷种群以及福克兰群岛种群。其中乌拉圭种群在减少,南智利种群和阿根廷种群(主要是巴塔哥尼亚)正在缓慢恢复。总的来说它们并没有濒危的危险,2021年的调查显示,南海狮的全球数量大约有44万头。过去人类为了获得它们的毛皮,对它们进行了大肆捕杀,几百万头南海狮被人类杀死。随着保护措施的出台,它们坚强地挺了下去,并继续在南美洲繁衍兴盛。

夹带私活:南海狮可能在鳍足类动物里算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因为它们似乎是“硬件”最强的海狮科动物。但是,笔者想要呼吁的是,南海狮的魅力绝不仅限于硬件,它们的生态信息要比硬件信息有趣得多。单身雄性南海狮的绑架行为在海狮科动物里基本上是独树一帜的,其他海狮都没有观测到类似现象,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繁殖策略。然而,在秘鲁海域的一个种群里,海狮们之间的关系要缓和得多。雄性海狮常常聚集在一起吸引异性,雌性海狮则自己选择配偶,雄海狮不会控制雌海狮的活动。这可能是因为秘鲁海域的极端性别比例(雄:雌=1;17)使得雄海狮想要控制雌海狮只在自己的后宫内活动变得极其困难,因此它们演化出这样的繁殖策略。所以,提到南海狮,希望朋友们可以想到更多除了“同体型最强海狮”以外的描述,因为它们的美绝不仅限于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