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笃信笔杂谈——敬/鲁迅

2020-05-03 22:02 作者:多三三丶  | 我要投稿

我说实话,对待死亡我看得没有那么透彻。不止是厌世,是打心底里开始认为人们的性格变得腐烂。

    到了一定的岁数,会形成一定的思想与世界观,不同的事物也都会有来自于我个人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大多数的人们都以自身为参考,来衡量别人的思想,甚至是轻蔑。鲁迅先生说过:

  “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何况“倘再与叭儿教,则心力更多白费。”——《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

    所以,对于这些人,人们往往是回予自身最有力的反驳。却深不知的是,那些文氓宵小是不会与你有更多的回应的,这些人不会改变,所以也不必再谈。反之来看,他们缺失的并不是文学素养,只是针对再进行无谓的“辱骂”。“谩骂”、“乱骂”。所谓的不予心力,却不是一味地懦弱:

  “有些下贱东西,每以秽物掷人,以为人必不屑较,一计较,倒是你自己失了人格。我可要照样的掷过去,要是他掷来。但对于没有这样举动的人,我却不肯先动手;而且也以文字为限,”捏造事实’和’散布’流言的鬼蜮长技,自信至今还不屑为。”——《学界的三魂》 鲁迅(见《华盖集续篇》,1926.1.24)



     那么,我又是什么样的思想?

    一种病态的思想我承认,是上不了台面的。许是因为难以忍受的病痛罢,又或许是因为被外人的逼迫罢,于是开始厌恶了世界,开始向往更加无垠的宇宙。

    自然也不会是以“人”的样子去到。

    只不过人们说,我们身体中每个原子,都曾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或许我们不是离开,而是回家。

    说到这里,我的思想你们大概已经很明白了,就不再多说。

    所幸的是,我现在到还没有真正回家的意图。是因为明白,这个岁数的思想多数是不完整的,存在着差异。不能为了一时年少的懵懂无知,辜负了十多年的年岁与韶华。我不确定的是,这种思想会不会持续到长大之后罢了。人死后化为灰烬,这是肯定的。会有回到宇宙之中的部分吗?我并不清楚。只要是还有意识的那一块,就不会继续毁灭下去,人不过也是如此。
    
    我想了想,假使某一天,宇宙不在按照人们所认为的轨道运行,却惊慌地以为世界将要不复存在。殊不知,只是以另外一种形态生活在另外的空间中。

    而在如此阴暗的世界之中生长,早已丧失了自我。所喜爱的,向往的,与理想却被当今的人们指着骂,无所适从。这样的世界简直比宇宙更黑暗!

    所谓的吃人本质,互相残害也毫无意义。我没有生活的余地,退一万步说这不是逼迫我,而是在精神上杀害我。


    “自杀是卑怯的行为”
    “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

    所以说,不能在黑暗的环境下走出,也不能轻易做出判断。人总是在自杀未逐后思考很久,才真正意识到并不是想死,只是难以渡过一关,想用生命逃避一切罢了。

    然而这种人往往是最愚蠢的。

    我向往死亡,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而是希望自己的死能做出最后的贡献,并不为死亡而死亡。而那一些厌恶与残踏我的人,我相信终有某个时刻,会遭受到报复,另些只是以低端行为攻击我的人,我着实是瞧不起,对于这些人,往往他们给我十刀,而我还他们一箭。真的不去在意不是绝对的,那些从没停下过极端行为看出,我不好惹,也不能惹。

    最后的死亡肯定不如我意,盼着我死的人一定在某个恶臭的房屋嗤笑,可我相信,那时的我绝对是不在意的了,我不是圣人,但也不是贱人。

    “我想欧洲人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然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且介亭杂文末编·死》


     二〇二〇年五月三日,仅以此文,致敬鲁迅先生。



笃信笔杂谈——敬/鲁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