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动画创作考研模拟试题
北京电影学院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动画学院 电影动画创作 科目名称:命题创作
小狐狸的房子不见了,他和男孩一起踏上寻回房子的旅程……根据这个故事,自拟题目,在规定时间内绘制16-20格分镜头。
并从《幽灵公主》、《天书奇谭》、《功夫熊猫》三部电影中任选一部,默写10格以上分镜头。
扫一扫,分享更多的考研资料
二、百科改错题
多选,下列 ABCD 哪一处有错改出来,三小题,共 30 分,要求把改动的句子序号抄下来,再写改好的,再用下划线划出改动的地方。往年是自己动笔改,题型又变。
1. 有关药物 心绞痛本品非心绞痛发作时治疗药物,非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初始治疗药物。不应在住院前及住院初期服用本品。若心绞痛发作,应重新检查冠状动脉病,调整治疗方案。
2.正确的原文在此: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采用存活植物构筑边坡结构,稳定河道(流)坡岸和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本文简要讨论了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和活枝扦插、柴笼、灌丛垫以及复合工程等基本种植技术;介绍了我国第一个采用土壤生物工程修复河道坡岸的示范工程,对比了工程实施后河道坡岸 10 个月来的坡岸土壤剪切力,生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和示范工程表明,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可以稳定坡岸、改善坡岸的栖息地质量、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可以在我国各类岸(边)坡的生态修复中广泛运用。
真题在这段话的基础上有改动,要求找出错误之处。
3.经合组织
三、应用文(30 分 600 字)
求职信
假如您是北京语言大学某外语专业或其它专业本科,研究生为翻译硕士的学生高志强,根据附上的招聘材料,结合个人特长和在研究生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才能,写一封求职信,字数要求 600 字左右,30 分。
材料如下(可能有少许改动)
这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充满激情,昂扬奋进;这是一个专业的岗位:沟通交流,潜心笃志。这是华为公司翻译部,全球领先的 ICT 行业人文管理类翻译团队,致力于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翻译服务,成为华为公司国际化交往的窗口和内部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华为翻译部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成长为 ICT 行业的最高水平的人文管理类口笔译团队!随着华为公司项目运作跨文化交流业务需要,且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重要客户、政府、媒体来访日益增多,对人文管理类文档的笔译、内外部交流的口译人才需求增长,故现需从外内部引进技能强、经验丰富的高级别翻译人才。
【热门招聘职位】
英语笔译、英语口译、德语口译、俄语口译、西语口译、葡语口译、阿语口译
【职责描述】
一线项目场景口笔译工作;公司高层领导和重要媒体/客户互动、行业论坛/展会、公司重要信息披露等场景的口译工作;某一领域翻译业务、包括笔译、审校、编辑、排版;口译现场服务等工作。
【职位人员要求】
• 本科及以上学历;目标语言达到或接近母语水平;
• 两年以上管理文化类口笔译经验,或者大型跨国公司、外事机构与高校等专职口笔译工作经验;
• 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对语言差异敏感,有跨文化工作/生活经历者优先;
• 对现代管理理念有理解、有理工科背景或有一定 ICT 行业知识者优先;
• 华为内部具备产品解决方案经验,英语水平突出,具备优秀口笔译能力者优先。
【工作地点】
深圳总部且全球出差
【应聘及推荐方式】
请您以“应聘岗位语种+姓名”为主题,发送简历至:
公共与政府事务部 人力资源部 *****@huawei.com 和招聘专用邮箱****@huawei.com,并注明姓名、联系方式等,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四、大作文(50 分 600 字)
中国网对全国政协委员黄友义关于“翻译”与“一带一路”的专题采访(用外语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翻译工作需中外结合),提炼感兴趣且自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观点,展开议论。要观点鲜明,结构紧凑,语言精练。
材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在参加“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期间强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央文献翻译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紧迫性与日俱增,如何把解说中国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变得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同时,也受到诸多质疑。一些批评人士认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的是提振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他们将这一倡议视为一种新形式的中国威胁。面对国际社会的误解,通过有效的翻译和对外传播来消除误读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黄友义指出,当今渴望了解中国的国际社会主体已经从过去少数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变成“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外国普通受众没有接受过中国历史的教育,也没有接受过中国政治话语的教育,所以他们不理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黄友义解释道。由于受众对中国了解的局限性,他认为,应当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让中国的对外传播变得“更接国际地气”。“‘一带一路’故事,会作为一条线、一条路,把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起
来,”他说。“这需要外宣媒体发挥才能,把整个理念化解成具体生动的故事讲给外国受众。”
对于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黄友义认为由于文化、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找到准确的对外表述难度极大。他认为,翻译过程中需要“中外结合”。“翻译一个词,不是简单的查查字典。我们需要了解外国受众的心理,理解中文的原意,再找到合适的词,这个不是中国人自己闷头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译者基本在中国话语体系里成长,在国外留学的几年时间也不足以了解外国人如何看我们的文章和表述,所以外籍专家参与中央文献翻译的环节不能省略。”他说。
黄友义形容对外翻译经常是“一字千金”。他解释道:“中外专家进行讨论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智力和财力,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投入非常值得。”“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逐渐推向世界舞台中央,对外翻译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资深翻译家,黄友义对当代青年译者也给出了中肯建议,他强调,青年译者应该为中西文化搭建“有效桥梁”,做到内知国情,外晓世界。翻译工作不会一蹴而就,“从事翻译的时候,因为有时间压力,所以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回头再看看当年下的功夫,你会发现都是非常有效果的。”黄友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