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我们翻越山海,又回到人间里来。”
自存,可能会授权公众号发布。
最初听到ilem老师这首《小孩小孩》是在今年春晚后,我百无聊赖,趁着刷视频的空当,正巧就看到了这条歌曲推送。本来我总觉得这几年拜年祭没什么意思,但是惯性促使我把它点开——于是就这样巧合般的听了一遍,然后就无尽循环了一遍又一遍。
我其实不是第一次听ilem老师的作品,甚至我一直都很喜欢他写的歌,但是这次的《小孩小孩》令我格外动容。即便我可能有一些个人的判断惯性在里面,但是这首歌真的有很神奇的内核,能适合所有人来听一听。
可能是年纪大一点了,这种文字平平的歌总是让我心头一动。它整体都是非常国人的格调,味道像平常人之间的感情,细腻又朦胧。
我长大了便常常要离家,妈妈即使天天埋怨我不懂事,也会在临走前为我打理一遍行李。尽管我出了很多次远门,但是每一次都还像第一次一样细致,中国式家长很多都不太会描述爱,他们的爱却像是微尘一般无处不在。
青天是不是一汪水儿 水里边漂着太阳
云彩撑长篙 一篙青 一篙老
用了和后面歌词完全不一样的、非常直观鲜明的小孩口吻。小孩在梦里要一汪澈透的水来漂太阳,他的云彩是赶太阳的船,梦里的人们都是追太阳的人。他们朝着光阴跑过去,时光轻而易举的穿过他们的身体,再是新生也很快折旧。从这里就引到了从青到老的过程,但是这只是这云彩船的一点点行进,一次最平常的换桨动作。毕竟总有后浪要别过前浪,总有一只桨要在前。
我从远方来 见过山 见过海
大山大海 不如我的小孩拥在怀
从这里开始“小孩”变成了“大人”。这些大人们追逐时光的过程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回到了自己应该回到的地方——虽然也不一定是回到,毕竟总有人穷尽一生追寻素未谋面的精神故乡。但是这路上过程怎样都和现在没什么关系了,他们找了个地方把自己的魂魄放下来,舍弃大山大海,落脚在了某一处,落在了某个“小孩”身上。再配合ilem老师《大吉》里的歌词“保卫我的生活”一起看的话,那就有一些“我终于回到人间”的意味。回到这里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小孩会作为大人们生命和意义的延续存在。
看月升月落和潮水涨 人去人来是心头想
小孩你就像花一样 春天生 夏天养
等到有一天 大山高 大海远
大山大海 借给我的小孩闯一闯
大山大海 指我向我的来处望
人们看似展望,实则回望。我们能陪伴小孩们的只是春天的萌生,夏天的成长。在言外的秋天和冬天,是小孩们自己的时光。大人们可能会想,小孩你会不会走我曾走过的路呢?即使这片山和海你也该去闯一闯。但是山太高,海太远,你会不会受我受过的苦呢?我实在不忍心放你去闯荡。我那么好的小孩,求求山海要软软的待他们。我们交手已久啦,把我的小孩借给你照看吧!务必让他好好的回家。尽管山海涛声依旧,它只认来路,但是它或许也有人情味吧?
桃花夭夭 小孩小孩 你快长大
酒盅摇摇 戴红花 娶新娘
时光迢迢 小孩小孩不害怕
一代唱一代 小孩你是最好的一段
过了桃花夭夭豆蔻梢头,小孩就长大啦。他们该找一个归宿成一个家,至少大人们是这样想的。兴许小孩们也要去看看山海,但是人就像风筝,是要线拴着的。有了这根线就算再远的路、再漫长的坎坷都不用害怕,因为他们有家,知道不管遇到再大的风雨都有一处可以收留自己的地方,这样心里就不会空落落的。小孩们羡慕大人自由自在,大人们也羡慕小孩们还有可以依靠的东西。这时在他们彼此的眼中,都是生命中“最好的一段”。
桃花夭夭 小孩小孩你快长大
红灯笼照照 穿红装 嫁新郎
时光迢迢 小孩小孩好造化
一代看一代 小孩都是最美的负担
小孩们就应该一生都是亮堂堂的,要穿漂亮的衣裳、要有好姻缘、要万事都有回报,因为小孩们“好造化”,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些都是在传统国人观念里很标准圆满的幸福,但是年轻的小孩们总会想逃离这一份稳定,与此相对,大人们也要自然的承担起生活的责任。之前看到过一个故事,里面爷爷对穿西装扮成年人的小孙子说:“多好呢,现在还有人把你当小孩。我却没得倚靠咯,只能靠自己啦。”小孩总是不明白大人,大人也总是不理解小孩。他们只把对方当有一点点烦人的负担。
看苦乐连年有 一口糖 一口酒
把糖留给那小孩尝尝 酒给咱走一个走
小孩你别馋 糖也甜 我的酒也甜
春风招招 春花飘飘 又一年
不管日子是怎么过去的,但是它就是这样过去了。小孩们也会有自己的小孩,曾经的小孩学会了生活,也会慢慢像大人一样习惯所有的苦乐。我们都是小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也会慢慢学会怎样把酒喝出糖味,把糖让给小孩。不论是糖还是酒大家在最后都要有自己的福享,这才是“过年”。可能这才是这首歌出现在拜年纪里的原因,这种特殊的补偿性抚慰,实在是太有标准的中国年味了。
来来来 小孩来坐一起 一杯我满上 一杯你
是谁在他心头许 听新歌 唱新曲
直到有一天 起大风 落大雨
大风大雨挡不住 他要往哪去
他说他要回到大山大海里
大人小孩坐在一起,少不了要吹牛扯皮。在孩子们看来,大人口中的远方很有吸引力,大人们会说,等你长大了你也可以去看看呀。于是在各种堪称传奇的故事的催促下,孩子们终将踏上大人的道路,他们也在肩上挑着风风雨雨,就这样走进了大山大海里。但是即便大人们不和他们提及远方,他们也总有人属于那些远方,要去闯一闯。人总要走过足够多的地方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故乡。他们先要到大山大海里去,最后才能回到人间里来。每一代都是这样,每个人也都是这样。
桃花夭夭 小孩小孩你长大了
酒盅摇摇 戴红花 娶新娘
时光迢迢 小孩小孩不害怕
一代唱一代 小孩你是最好的一段
桃花夭夭 小孩小孩 他长大了
红灯笼照照 穿红妆 嫁新郎
时光迢迢 小孩小孩好造化
一代看一代 小孩都是最美的负担
明明和上面的那段是一样的词,但是放在这里的味道却不太一样。在前面的人看着孩子们长大了,小孩们或许还没远走,或许早在远处安下了家,也可能觉得眼前就是自己的山海——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们都会长大,都不再会害怕。即使大家仍然是对方有点烦人的负担,也不再像之前那样面目可憎。他们去过同一片山海,终于获得了互相理解的砝码。但是总会有疲倦的一天,他们就带着和生活交手的战利品回到故乡,这些故事依然闪闪发亮。
真正的情感有时候不需要太华丽的用词,每个字只是落在这里,就足够表达作者要表达的一切了。我觉得这首歌真的适合所有人来听,那些孩子们可以在歌里看自己的父辈,看自己的未来;大人在歌里探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梦,唱自己的小孩。
我们没感知到家人的爱,并不是他们不爱“小孩”。可能是因为这份爱可能太平常了,只在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面扎根。但是更多的时候人很敏感,怎么会感知不到阳光下流动的尘埃呢?只不过因为我们总在抗争,不愿意困在大人安稳的羽翼下面,于是把他们的爱也一并否认了。即便我们心里明白这份爱,但是我们要先去看看山海才愿意认清。
最后我们都走过大山大海,来到人间,然后并肩。那些隔阂大多会被时间冲淡,角色会达成一个交接。为什么说隔代亲呢?因为爷爷奶奶辈的长辈的看小孩,觉得和他的父辈可真是一个样儿。这些长辈也会为自己的那时亏欠内疚,却又是别扭的性子,于是这份喜爱便落到了现在正小孩的小孩们身上。
我们都会有遗憾,我们也都可能会错过最好的偿还时机。但是最后这一切反而都没那么重要了,我们走过天高地迥,跋涉过心潮和梦,最后回到这个没什么了不起的人间,当一个没什么了不起的人。
这就是最了不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