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9元 VS 900元,小米屏幕挂灯大战明基ScreenBar Plus

2020-07-15 19:39 作者:PPimy皮米  | 我要投稿

上篇文章,用几款山寨屏幕挂灯和正主明基的ScreenBar Plus做了一个横评,主要是想让大家避坑,不要入手三无产品。结果评论却被小米 米家挂灯的屏幕呼声给淹没了。。。

       

     

emmm...不是我不想测,毕竟上篇参比的都是不合规的山寨产品。和小米 米家屏幕挂灯的对比,当然必须得重新开坑,再加上我们这里连续暴雨,上周才收到产品,既然大家这么期待,那我果断再为各位肝上一波~细品一下,这款屏幕挂灯新秀和屏幕挂灯的鼻祖产品ScreenBar之间的不同吧~

灯管设计

       

     

       

     

首先是外观部分,主体材料上两款挂灯都为铝合金材质,乍一看两款挂灯除了颜色上的区别,还真的挺难辨雌雄的~        

     两款灯管的长度基本一模一样,明基的ScreenBar Plus稍微长那么1mm。虽然灯管的长度上基本一致,但是LED灯珠数量却不一样。

明基ScreenBar Plus为90颗灯珠,产品有提到LED灯珠符合IEEE PAR1789 LED灯频闪规范,并通过欧盟IEC/TR 62778无蓝光危害认证,提供最高1000 Lux照度以及RA>95的显色性。

小米米家屏幕挂灯为80颗灯珠,宣传无可视频闪,蓝光暂时还未提有提到RA>90的显色性。

       

     两款产品的外观看起来非常相近,但是在光路的处理上采取了非常类似的的处理方式。都是通过LED灯珠所产生的光线,是通过折光板向外反射光线,从而产生一个特定角度的束光。

       

     

但在光线的“柔化”处理上,两款灯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区别在于:

明基是在折光板上处理了很多细腻的蚀纹,而开口处的透光挡板则是完全透明的。

小米米家挂灯则是直接将柔光蚀纹,处理在了开口处的透光挡板上。当光线经过凹凸不平的蚀纹透光挡板时会被散射,使得光线的扩散方向增加。这样设计,会在最终光线输出时打散整个光路,失去非对称光路的收束能力,透光挡板的设计让我感觉有点迷。

       

     因为我是首发购入的,所以我的明基ScreenBar为MicroUSB接口,貌似现在已经都更新为type-C接口,小米米家则为触点磁吸式结构,实际供电接口设计在灯座上,为Type-C接口。

灯座设计

       

     灯座设计上,两款产品虽然长得很不同,但是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后配重+前夹的方式进行固定,转轴的内部有弹簧的,放在显示器的顶部可以自适应的调整位置。

       

     两款灯座的重量非常的接近。

安装

       

     

       

     两款灯座的开合的原理虽然相同,但是开合角度却差的挺多。明基灯座的开合角度大约为80°左右,小米米家灯座的开合角度则在30°左右。

       

     

       

     这就导致小米米家挂灯的兼容性会差一些,如果屏幕顶部厚度比较大,灯座就无法完全落下。从前端的挡板到后部弧面的平行距离大约3.2cm,准备入手的同学,建议先测量一下你的屏幕顶部的厚度。

       

     明基的开合角度比较大,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屏幕兼容问题,我这台超厚的直下式背光电视,都可以完全贴合的挂上。

控制

       

     控制方面,明基ScreenBar Plus采用线控设计,和灯光供电线是一个整体。

小米米家挂灯则采用使用了2.4Ghz无线控制设计,2节AAA电池供电,官宣续航为2年。相信所有人都应该更喜欢小米米家这种分体设计,控制自由度会更高一些。

       

     两款台灯都支持亮度/色温调节,明基还额外支持光感自动调光。        

     小米的控制器虽然无线控制更为便捷,但是细节上还是有几个槽点:一个是电池盖有点太难打开了,我折腾了十分钟才打开。另一个就是底部的防滑抓地不是很牢,加上旋钮尺寸比较大,重量比较轻,放在玻璃桌上调节参数的时候控制器容易跑,建议安装重一点的电池会改善不少。

光路测试

             

     

说实话,毕竟差价这么大,我对米家台灯还是非常期待的,有谁愿意花更多的钱做冤大头呢?但是点亮后对比光路,还是蛮失望的。。。        

     尤其是小米米家挂灯这个光路的实际效果,对比官宣的效果图,真的有点不敢相信是同一款产品。这个锅应该主要出在它那块蚀纹透光挡板上。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实际效果。

   

             

     米家这款挂灯,可以25°旋转灯管调整灯光角度。所以我试了一下实际使用效果,

上图为顺时针最大角度,光线会直接照到人眼。

下图为逆时针最大角度,光路虽然避开了人眼,但是同时会有不少光线投射到屏幕上。

       

     

       

     

明基的灯管也可以旋转调节光路的投射角度,调节角度估摸着应该也是25°左右。明基的光路设计明显相对要更好一些,有刻意的避开人眼,而且投射到屏幕上的余光非常少。

亮度测试

     补光能力也是挂灯相当重要的考核指标,在使用纸本工作时,只有达到照度500Lux才算够亮。我将两台挂灯亮度调至最高,并关闭所有的照明设备和窗帘(我是双层吸光窗帘),确保环境足够黑暗,同时记录下两款挂灯,在上图所示5个测试点的照度。

 

P.S. A→C的距离约为40cm,D→E距离约为80cm

       

     上次不少朋友吐槽说看对比图看懵了,所以我这次直接做成直观图表对比。

可以看到,在完全没有额外光源的情况下,明基ScreenBar Plus可以至少在80 x 50 c㎡范围内提供超过500LUX的充足亮度。提供小米米家挂灯则仅在中心区域(大约50 x 30 c㎡)提供了500+Lux的照度,但是整体表现要比上次测试的几款300+元的山寨灯要好不少。

最后

不论是做工还是整体的体验来,小米相比之前的300+的仿品更好

小米存在一些瑕疵:非对称光的设计理念没有借鉴到位,光路在最后一步用蚀纹透光挡板来柔化光线的操作有点迷,最终导致光型发散,导致有不少光线会投射到屏幕上。同时灯管开口位置和角度也有待加强使用显示器和挂灯时,部分角度光线会存在直接入眼的情况。这些方面,明基ScreenBar Plus在同时使用显示器和台灯时体验会更好。

用屏幕挂灯的首要目的还是护眼,所以建议,晚间用电脑时间不长,对光线敏感度不是很高的基础需求型人士,选择小米可能就足够了。但对于需要时间长面对屏幕,特别是需要高度集中盯着屏幕的人士(例如设计师、剪辑师、网络作家等习惯晚间办公的刚需人士),明基ScreenBar依旧是最佳的选择。

不少人吐槽ScreenBar系列价格太贵,品牌溢价肯定是有的,我入手的时候也肉痛到不行。但是综合体验上仍旧是没有一款产品可以与之匹配,如果市场上有能够与之竞争的产品,相信明基自然也会调整定价。

随着屏幕挂灯越来越火,平价的产品越来多,不过大部分产品还是更在意性价比,但体验感方面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希望厂商可以舒适体验上加大投入,而不仅是一的追求性价比。如果体验上能和明基ScreenBar五五开,相信再贵个几百块,大家还是很愿意买单的。

199元 VS 900元,小米屏幕挂灯大战明基ScreenBar Plus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