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票战争”爆发,特朗普与拜登发力,马斯克:巨头破产在即
美国持续的汽车工人大罢工,随着特朗普和拜登的加入,已经演变成了“选票战争”。

26日,拜登前往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人罢工现场发表讲话,支持工人加薪40%的诉求。27日,特朗普也将前往密歇根州向罢工工人讲话。舆论普遍认为,两位潜在候选人前往罢工现场,并不是为了解决劳资纠纷,而是为了拉拢选票。
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主要“票仓”是大企业,而拜登所在的民主党“票仓”则是产业工人。无论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最终都暴露了一个重大现实:美国传统汽车行业已经危在旦夕。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就表示,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是准备让美国汽车三大巨头(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推向破产的快车道。
实际上,不需要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美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电气化的道路上早已经落伍了,不但没有像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整个供应链都高度依赖进口。尤其在三大核心部件方面技术十分短缺。

一个前总统,一个现任总统,为了角逐下一任总统的宝座,顾不得产业发展的方向,在选票问题上,选择了牺牲整个行业,所谓的“美国制造”可能以后成为一句空谈。
笔者秉承“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坚决支持美国汽车工人的诉求,汽车制造太辛苦了,不如让华尔街多印些美元。

其实,美国汽车工人已经进行了多次罢工了,就拿2023年来说,就已经进行了三次,每次车企损失都在几亿美元,其他制造业也识别效仿。这显然让两任总统鼓吹的“美国制造业回流”成为泡影。现在墨西哥等国坐等美国汽车产业大迁移,其他汽车厂商默默关注美国汽车行业的巨变。
既然美国做不了,干脆就让能做的企业来做,似乎已经成了定局。当然,美国可以提高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其实还是普通消费者。

马斯克说:罢工最终会会让人们买不起汽车,导致销量大幅度下降,最终导致破产。实际上,马斯克算是美国汽车工业唯一幸运的人,有分析师指出,无论最终协议的细节如何,这场罢工中真正的赢家是特斯拉。因为,其不受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约束。
当然,马斯克也知道,这样的赢家局面不会保持太久,特斯拉与美国工人汽车工人联合会之间博弈,最终的局面在两位总统亲自站台下,可想而知。

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让马斯克进一步扩大海外工厂的建设速度。目前欧盟已经掀起了对中方新能源汽车的反倾销调查。其实质还是想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但是实际上其高度依赖于中方的产业链。
那么,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向东看已经是最佳的选择了。所以,美国的汽车工人大罢工,以及“选票战争”的爆发,最终的结局还是加速美国汽车工业的外流,美国汽车工人协会的影响力无法遍布全球,可能是下一任总统亟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