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解析、参考书、真题答疑、考博信息、面试、导师推荐

2022-10-09 12:36 作者:我爱学习kaoyankaobo  | 我要投稿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研究方向、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育明考博-李

研究方向:

01课程论
02教师教育课程

03课程与教学论

04课程论

05课程与教学论

06课程与教学论

07课程与教学论

招生人数中含对口支援2人

导师信息:

01课程论02教师教育课程:吕立杰

03课程与教学论:李广

04课程论:刘学智

05课程与教学论:唐丽芳

06课程与教学论:邵志豪

07课程与教学论:朱文辉

招生人数:7人

考试科目:

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
②2999材料评议
③3999综合考核(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招生简章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2 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工作实施细则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及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全面考查,强化主体责任,确保公平公正,制订此实施细则。

一、组织管理

1.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教育学部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工作实施细则》,统筹各项具体工作,履行领导、组织、协调、监督职责。

2.学部分别成立“材料审核小组”和“综合考核小组”,组长及成员由学部研究生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选定。

3.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材料审核小组”和“综合考核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确保工作按照规定方案和程序进行,保证工作质量。

二、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040101教育学原理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0401Z1农村教育0401Z5教育管理与政策

三、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心理健康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3.申请人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1)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注:考生持国(境)外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并提交《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非学历教育,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无毕业

证书),报名时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4.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

5.外语要求:

(1)英语水平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①CET-4≧425 分(2005 年以前 CET-4 成绩为“合格”);

②CET-6≧425 分(2005 年以前 CET-6 成绩为“合格”);

③IELTS≧6.0;

④TOEFL≧85;

⑤英语专业四级(TEM-4)成绩为“合格”;

⑥英语专业八级(TEM-8)成绩为“合格”;

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⑧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学习、用非中文撰写毕业或学位论文并获得硕士学历 (学位),通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并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日语、俄语:参照相应标准执行。

四、考核程序

(一)网上报名

申请人须登录我校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前须仔细阅读我校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本细则。

报名成功后,下载打印 1 份《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表》,确认无误并签字。

(二)提交材料

申请人须将以下全部申请材料用 A4 纸打印 1 份,按材料顺序一并装订成册,于 2022年 3 月 28 日前邮寄至学部。为确保材料及时稳妥送达,务必使用邮政 EMS 或顺丰快递。

1.东北师范大学 2022 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材料封面(附件 1)。

2.《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表》手写签字原件。

3.有效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4.硕士阶段学籍/学历、学位证明材料:

(1)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硕士阶段《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打印件;

(2)往届硕士毕业生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提供①硕士阶段《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打印件和②硕士阶段《学位证书在线查询结果》(或《学位认证电子报告》)打印件;

(3)在国(境)外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考生,提供硕士阶段《国(境)

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5.本科阶段学历证明材料:

(1)本科阶段《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打印件;

(2)在国(境)外获得本科学历(学位)的考生,提供本科阶段《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6.硕士生课程成绩单(应届生培养单位盖章;往届生须到培养单位档案馆或档案所在管理部门查档复印,并在复印件上加盖档案馆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8.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含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专著等)复印件。

9.获奖证书或其他可以证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

10.申请学科或相近学科的两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附件 2),推荐信应对申请人 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科学作风、治学态度、外语水平、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工作成果、培养潜力及综合素质作出简要评价。

11.往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及已完成部分的论文文稿。

12.个人陈述(附件 3),包括学术背景、研究经历、申请理由、参与的科研项目简

介及自己在其中的贡献(需要举证)等。

13.研究计划(附件 4),不少于 5000 字,包括研究问题、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

状、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框架等内容。

14.曾变更姓名或证件号码的考生,还须提供目前有效户口簿本人信息页或公安机关

出具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以上所有材料恕不退还。

(三)材料审核及跨学科认定

学部“材料审核小组”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认真审核,并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给出审核成绩。审核程序如下:

1.材料形式审核

“材料审核小组”对申请人提供材料的完备性、真实性进行审核。不符合报名条件者,不予进入后续的考核程序。

2.材料评价审核

“材料审核小组”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对其学术背景、学业成绩、科研成果、专家推荐、研究计划等作出评价,给出材料审核成绩,满分为 100 分。材料审核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60 分,未达到合格线者,不予进入后续的考核程序。

学部对跨学科申请人不设加试。

材料审核工作预计在 2022 年 4 月中旬完成。材料审核工作完成后,将在学部网站公布材料审核结果,同时公布综合考核时间、地点、具体要求等。

(四)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由学部“综合考核小组”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组织实施,预计在 2022 年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进行。考核结束后,将在学部网站公布考核结果。

综合考核包括:专业素质考核、综合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1. 专业素质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成绩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长为 150 分钟。专业素质考核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60 分,未达到合格线者,不予录取。考试科目如下: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考试科目04010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040102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0401Z1农村教育农村教育0401Z5教育管理与政策教育管理与政策

2.综合素质考核:考核方式为面试,成绩满分为 100 分,其中外语 20 分,综合能力80 分。每人考核时长不少于 30 分钟。综合能力部分主要考核申请人的专业素养、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围绕研究计划考核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和创新潜质。外语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12 分,综合能力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48 分,未达到合格线者,不予录取。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方式为面试,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特别要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方面的情况。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作量化计入最终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成绩计算办法

最终成绩=专业素质考核成绩×40%+综合素质考核成绩×60%

(六)拟录取名单确定及公示

学部在综合评定申请人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基础上,在同一导师内按照申请人最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

全部考核工作完成后,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及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的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

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研究生院将对全校拟录取名单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 10 个工作日。

五、其他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和“对口支援”等专项计划考生参考本细则执行,

根据考生考核实际情况及有关要求统筹录取。

2.本细则由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真题回忆

是否能改变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促进教育均等化?

互联网+教育可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1)可以提供教育起点均衡。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保障教育起点公平的手段之一。缓解了贫困地区学校师资不足、师资力量弱等问题。高等教育领域,慕课、微课程等互联网教育模式,打破了大学围墙的界限,推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

(2)可以保障教育过程均衡。

互联网+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其个性化教育为教育过程均衡提供有力保障,是教师更好的面向学生精准教学,因材施教。

(3)面向教育结果均衡。

“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互联网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尝试,锻炼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4)“互联网+教育”追求优质化的教育教学。教学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即时呈现和及时反馈,实现了因材施教。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技能,不仅获得个性化的发展,而且更容易实现以知识建构为特征的深度学习。

(5)追求优质化的教育管理。互联网将教育管理引向了扁平化。校长及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掌握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第一手资料,进而能够快速调配资源,对学生或教师进行服务。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备考建议:

第一-阶段:学术简历、研究计划等资料撰写指导

指导院校、专业和导师选择,指导专家推荐信撰写以及如何联系导师,指导如何写作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和学术简历,研究成果和个人陈述的技术性处理等。这个阶段,一定要重视,尤其是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博士考试重点、范围及命题趋势讲解

讲解命题趋势与特点,掌握复习范围;讲解主要参考书目,建立知识理论体系框架并对重点知识章节和常见考点进行整合。其中,特别基础理论与模型、近一年的热点等,这是笔试每年考察的重点。


第三阶段:考博热点专题讲解

讲解如何阅读导师组论文,如何阅读报考学科最顶级学术期刊,这都是考博的重点,进而梳理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并结合前期所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提高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部分真题讲解与演练、答题技巧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真题的关联性,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指导学生如何答题。


第五阶段:全真模拟练习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结合最新的内部出题信息和导师信息进行高命中押题。


第六阶段:面试指导

指导学生撰写英文自我介绍、学科介绍等内容,针对往年常问的题目进行模拟练习。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解析、参考书、真题答疑、考博信息、面试、导师推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