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刀、太刀与刀

2023-03-20 19:16 作者:灰岚十业  | 我要投稿

首先说下太刀、打刀名称的由来 对于太刀普遍认为是延袭国内的习惯对“大刀”一词的改称。 但同样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太刀”(tachi)一词是源于动词“切割”(tachikiru),也就是可以理解为由于斩切的刀,如果真是如此则恰与“打刀”相对应,所以这也是更让我相信的说法。 而对打刀和太刀的区分,一直是困扰着大家的问题,所以我下面便由浅入深的与大家讨论一下打刀和太刀的区分

一、佩戴方式不同

这应该是区分打刀、太刀最方便的方法,一般来说太刀与打刀的拵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佩戴方式

这张以上的图片中有这明确的体现。太刀是悬挂式佩法的理由大概是受中国影响而产生,但因后来对携带的便携度和拔刀速度的要求而逐渐尔逐渐被打刀替代。

从以上两张图片中,各位也可以看出,太刀和打刀的拵在整体结构、金具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其摆放上多数情况下也遵循佩戴时的,太刀刃向下、打刀刃向上的准则。 特例:偶尔会有打刀太刀刀拵的情况, 2、刀铭的方向常不同

太刀与打刀的铭都是在刀的表侧,但🦑佩戴方式不同,其所指的表侧方向也不同。太刀铭在佩表,即悬挂佩戴时向外的一面;打刀铭通常在差表,即刃向上插入角带时向外的一面。

(太刀的铭)

(打刀的铭) 特例:很多时候我们会见到无铭刀,极少数刀匠也有在打刀甚至协差上刻太刀铭的习惯,故看铭的方法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 三、刀姿的分别

不同时代的刀姿之间有着很大的分别,不同流派地区也有不小的差异,所以很多情况下通过刀姿也可以进行判断,比如踏张等有着明显太刀特点的刀姿和宽文新刀这样有着明显打刀特点的刀姿。 特例:但也有些刀的刀姿,没有明显特点,或者后世的刀,有却仿古风格之类,便又为由刀姿判断刀的种类增添了困难,尤其对新入门的爱好者来说相当不友好。 四、流行的时代不同

这一点是最核心的,但也是对大多数懒于详细了解日本刀,只求一眼能看出打刀和太刀的区别的人而言不太需要了解的 关于太刀的产生,之前我在讲毛拔刀的专栏中有提过,这里不详细介绍,太刀流行的时代,大概是从平安时代期到室町前后,而在此之后逐渐被打刀替代,成了权贵的礼仪性佩刀。 打刀的产生有着不同的说法,和打刀相同佩法的腰刀其实在平安末便有,但是逐渐演变成真正的“打刀”大概是在室町后期,具体的演化过程我没有见过太权威可信的说法,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打刀是寸延短刀的进一步延伸和变体。打刀在安土时代后大规模流行,打刀与协差配合的“大小一腰”渐成了武士的标配。 所以说,时代也是判断打刀和太刀的重要标准。 刀的概念

尤其在日刀保的判定标准中,太刀就是一种仅出现在古刀期的刀,在此之后便仅是礼仪佩刀,所以后世的“太刀”只属于仿制,就现代人做出的“汉剑”即使形制材料等都正确也只是复原的“汉剑”或谓仿“汉剑”,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剑”,所以同理后世的“太刀”无法归类,不仅如此,江户初德川家康的刀狩令使得大量太刀极大的失去了原本的形态而无法称之为太刀,但也绝无法称为打刀,所以在鉴定中,通常把打刀与一些无法归类的刀直接称之为“刀” 总结:

从正常交流角度而言

1、有拵便通过拵判断 2、有铭通过铭判断 3、都没有直接称“那振刀”便好了,用不着细看 对于严谨些的情况

可以通过刀的作风判断时代、流派等,从而判断其种类

打刀、太刀与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