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学科语文考研经验 ——保姆级的333复习指导
文|孙ML/ 凯程网课学员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语文专业

在最开始准备的时候,我找到了我们学校的333真题,发现出题形式是常规的,基本没什么超纲,而且是那种背诵了就会写的,这就意味着对我来说没有重点,所有的内容最好都好背到。也建议大家在决定考一个学校的时候先把这所学校的真题找到,看一下出题形式以及内容适不适合自己。

一、我的时间轴
4-6月
看凯程基础班视频课,从准备的那一刻起,我就坚定地选择了凯程,也是从学姐那里搜集的经验,凯程是333权威的辅导机构,选择它是准没有错的。我买的是凯程三件套,刚开始没发货,我用的是去年的,后来到货了我就用的新版,心里总觉得新版会好点,而且徐影老师每年都会更新。
前期三个月因为有课也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所以每天听课的量不多。在这里奉劝各位不是听完视频课程就完事了,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课程看完了要善于总结归纳。凯程的上课模式是老师在黑板上手写,不是已经打好的PPT,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知道一节课的逻辑结构,更易于理解。
7-8月
背诵第一遍,根据凯程基础班我整理了一份自己的框架笔记,结合凯程解析,我开始了第一遍背诵,第一遍背诵很吃力,每天背四五个小时,大概也就背5张纸。第一遍背的时候不建议每天回顾完前面定位内容再继续后面的,这样需要太多时间,我建议第二天背诵时可以扫一下昨天背诵的,记住,不管昨天的有没有记住,一定要开始新的内容。几乎不可能有人第一遍就记住的。
8月下旬-9月初
听凯程强化班课程。背诵完第一遍之后有没有立即开始第二遍,而是我觉得脑中的框架有点乱,所以我就停下来没有继续背诵第二遍,而是看了强化班视频课,框架捋顺很重要,接下来背诵也轻松一点。这里我建议大家紧跟凯程的强化班视频课。
我以为听了课程自己理解了就行,其他全靠背,不是这样的,凯程的强化班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逻辑,能让你把几门课串起来,也会是适当地教你怎么背诵,要背诵的点在哪。所以在这我是走了弯路的,没有紧跟凯程强化班视频课,所以劝大家一定紧跟凯程的步伐。
9月初-10.7国庆节结束
第二遍背诵。看完强化班之后,感觉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逻辑思路清晰了,背起来也没有那么吃力,这时候我已经没有课了,而且在10月中旬以后我有实习,所以这一遍我是背的特别认真,每天上午都在外面背,我喜欢大声读着背,觉得这样不容易走神,我觉得上午背时间不够,晚上我还会继续背两个小时。所以我花在333上的时间很多。
10.7-10.31
第三遍背诵+做真题。这一遍背诵要快一点了,可能自己记得东西不多,但是背诵速度会加快。在这期间,我开始是把我考学校的历年真题拿出来了,研究真题很重要,可以知道在哪些地方出题比较多,我大概每天一套,没有全部都做,只是进行了些归类总结,看会不会背,尝试做了一些。
11.1-11.20
第四遍背诵+做题。这一遍这一遍背诵我会努力记忆,采取的也是网上流行的艾宾浩斯遗忘记忆法,不断地复习,这一遍背诵的时候也很考验心态,这一遍坚持下去了,后面就会很轻松。这一遍背诵期间我抽时间看了冲刺班的视频课,它是教你怎么答题的。然后中午我会抽空做一道题,简答或者论述,控制好时间和答题纸范围。
晚上我会拿出凯程的题库,我没有背这上面的每一题,而是把它作为自己背诵的检验,我就看它每一章开头的题,默背,能背的就给划掉,不能背的就记忆一遍,等下次再回头检验。
11.20-12.5
第五遍背诵+模拟,这时离考试就一个月了,时间比较紧,这遍背诵我用的还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背诵法,我觉得上两遍的背诵有效果,所以继续用了。而且着重记大点,大点下面的扩充毕竟前面已经背诵很多遍了,作为文科生,多多少少还是能扯出很多。这一遍背诵完几乎差不多能记住东西了。
在这期间,我抽了三个三个小时的时间模拟考试,用的是凯程的模拟卷,跟真题比较类似。做第一遍我在三小时内没做完,第二遍没算好一道题答多少,第三遍才差不多正式做完一张卷子。
12.5以后
“车轮背”。我也用了凯程的必背题,加做凯程的模拟试卷,这剩下的两个星期就一直不停背,大概开始一个星期一遍,然后四天一遍,后面越来越快。这两个星期就是不停的重复,反复背,自己特别熟的部分不用每天都背,最后过一遍就行。

二、答题思路
我建议大家在准备的时候,每一个知识点都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记忆。这样遇到一道题目就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去答,以及答哪些内容。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分值是最低的,一般5分左右。在名词解释上大家要做到点到为止、善于取舍。一般5、6行左右就可以了。
名词解释显然是对这个名词进行解释,主要回答“是什么”。不用把自己背的都往上堆,除非这个名词解释你不会,你就把你所知道的都往上推。不然的话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
比如解释一个人“杜威”,大家肯定都拿论述准备的,一看杜威心里肯定很激动,觉得自己有话说,一激动把想写的都写上去了。到头来写的虽然多,但是乱还是得不到高分。答人物:哪个国家,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思想(不需要拓展),有哪些影响 。达到这些就行了。
答具体一种思想(方法):是哪个人提出的(属于什么类),具体含义,影响。名词解释基本都是这种思路,大家初期在看视频或笔记的时候就要留意可能会出名词解释的地方,最好自己按自己的思路给整理出来,也方便后期背诵。
简答题
既然是简答,就不要答那么多,虽然是简答,也不是写了要点就可以。我的简答题答题思路是“总-分-总”,答简答题不仅要答到“是什么”,还要解释“为什么”。拿到一道简答题,先总写一两行对这道简答的解释,然后分点罗列所要答的点,每个点下面要有一些拓展的内容。(所答的要点最好是背诵准确,和你背诵的资料上最好一样,下面拓展的内容能背尽量背,不能背诵全部就记一些关键词,到时候用自己的话串也是可以的)。答完之后再写一两行总结的话,一道简答题就完成了。
论述题
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和简答题是一样的,但是论述题不仅要答到“是什么”“为什么”,还要答到“怎么样”,即答完一点之后不仅要解释,还要说说有什么作用/意义/影响,最好还能举个例子加以补充说明。例子一般都是结合当下热点的,就是说,平时不能死背书,也需要关注热点信息。
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是一样的,基本材料都是当下热点话题,让你结合教育原理作答,所以答题思路都是一样的,要记住的就是在拓展的部分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所以,大家平时可以关注一些关于教育的公众号,所搜集一些例子,多关注一点教育热点新闻。

三、关于背诵的一些小建议
1、坚持背诵很重要。不可能背一两遍就记住了,后期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也不要放弃,因为背完一遍的时间在缩短,说明你还是记住了的。
2、后期背诵,大概11月后,要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背是最重要。没有两种资料的表达方式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也没有准确的标准答案。重点是逻辑,最好是大点要记住。后面全靠自己理解着去写没问题,因为在考场上后面内容基本也都是自己平时积累的,不会和你背诵时一模一样。
3、回顾很重要,但回顾不是不昨天背诵的内容今天再重新背诵一遍,这样根本没时间。而是在每天开始新的内容之前把昨天背诵的要点回顾一遍。
4、不要和别人比进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诵习惯和方法,重点不是背了几遍,而是记住了就行。不要因为别人背的比你快就有心里压力 ,指不定他还没你记住的多。
5、选择一本资料跟到底。每本资料的内容是一样的,选择一本资料以后就要跟到底,不能第一遍背诵这个资料,第二遍又背诵那种,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跟到底,其他的作为补充。比如我背到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背我自己整理的有点乱,后来我觉得沿途晴朗写的更好,更容易记忆,我就把这部分撕下来贴在我的笔记本上了。其他资料只能作为你背诵资料的辅助。
6、框架很重要,尤其是中教史和教育学,中教史一定要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着去背,理解着背会轻松很多。外教史的教育家很多,一定不能搞混。
7、背和写要结合起来。毕竟考试是要求你写在纸上,所以后期要进行适当的练习,控制时间,做好自己的答题格式,以及每一道题所占的篇幅。
8、真题很重要,不能忽视真题。拿到题目后不是对着笔记把抄下来,就算一题完成了。而是那真题检验自己的背诵情况,每一年真题都拿来模考也不现实,可以对着真题口述,看自己会不会写。最好是能对真题进行分类,找到自己院校的出题规律,会有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