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庭抗礼》

2021-01-29 18:20 作者:BainKin王豳  | 我要投稿

一,

最早听清楚分庭抗礼的本义,

还是在百家讲坛,

鲍鹏山讲子贡出使。

说,子贡在做外事工作,他出使所至,各国国君无不与之分庭抗礼,

就是平起平坐啊。

没在意,孔子同时代,一位隐士也有这种不俗的表现。

看来时代的人才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啊。

春秋时期,

孔子与弟子在树林中弹琴,一个白发老翁专心倾听,老翁向子路、子贡打听孔子的情况。老翁说孔子偏行仁爱。孔子十分虚心接受,并恭送老翁,子路看到老师这样折节,很没有面子,质问他,孔子说,遇到贤人必须真诚礼遇,不能分庭抗礼,那就失礼了。

二,

下面这段话则更加详细地点出了一个道理,

是不知名网友编辑的。

我觉得很有意思,摘来放下。

渔夫听孔丘弹琴: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

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

一曲未了,

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

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

坐在树林的另一头,

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

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

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

“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

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

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

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

渔夫正要划船离岸,

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

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

走下船对孔子说

“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

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

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

强怒者虽严而不威,

强亲者虽笑而不和。

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

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

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

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

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

事奉亲人则慈孝,

事奉君主则忠贞,

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

“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

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

《分庭抗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