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节,节,节!

2020-05-08 23:20 作者:KILLERJACK4  | 我要投稿


  过节这件事情,在现代人眼里大概是没有什么仪式感了。就在疫情期间,我就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正式还是不正式的节日,完全没有一点感受。但节反而没有变少,还愈发增加了。


  有人说现在绝大多数的节日都是资本和商家制造的“购物节”。我对此也非常赞同,从“双11”节开始,这样的节日就不断充斥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的广告牌上。而且不管哪一次,好像都能赚到一笔天文数字。这种节日除了本身将购物看做节日的内涵,也有将传统节日裹挟在其中的情况。对于这种节日,我确实感觉有很大忧患,但是还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他,因为我本身也很乐意看到一些商品在特定节日上打折。关于消费主义这个名字,也是到处泛滥了,我对这方面知识不多,所以不敢多说了。只是想到了某部历史剧中的一句话,做点改编放上来可能是我这种人的感受:“买1件就是爱国主义,买10件就是消费主义。”当然,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标准,我也不想以我的标准来评判别人。


  第二种节日,就是广大 patriots 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在一般的观念中,传统节日是一种不变的,有深厚底蕴的,可以用于修生养性的活动。也是许多人用以对抗“购物节”用的口号。我是比较不学无术,所以对此有一点微言。现在很多地方都打着“弘扬”的名号来振兴传统节日和习俗。我当然是非常支持的,这至少是试图弥补历史上那笔糊涂账,但是我还是觉得:一个东西如果已经要依靠官方公权力介入,说明它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就以端午节为例,我看到的说法就是它先是用来纪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到了东汉又变成了纪念一位廉洁的官员陈临,还有纪念越王勾践的,这就不能说传统节日是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说是修生养性的话。我还知道端午节的前身有一个名为"寒食节"的节日,那节日不能起锅子,得一整天吃不了热食,后来的这节日就被清明节盖过凤头,那天也变成扫墓,踏青这样的轻松活动了,我不敢说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修身养性"也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是对抗购物,我前几年就一直听说有"华服"这种东西,大概是一种对于古代服饰现代改造的产物。这些衣服自然不会从自己家里来,那么是从哪里来的呢?点开网络购物平台,你大概在首页能看到这东西,这样一来和购物其实界限也不怎么明显了。就我看来,传统节日和现在的购物节还是有区别的,在于传统节日来自于古代帝王与习俗,而购物节来自于现代资本和消费者,古代帝王再怎么厉害也管不了现代的事,但是现代资本可以把古代帝王印在自家产品上。对于一个哑巴和一个乌鸦嘴,大家大概是更加讨厌后者的。


  但最近还出现了一些节日,不说传统,也不是宣传买东西。比如前一阵还算话题的“5.5断更节”,还有7,8号似乎是为了反对广告政策而发动的“停用Weibo节”。这些节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反对一种现象,或者抵制一种产品,来达到捍卫自己的权利或者找回安全感的目的。实际上这不能算是节日,而是社会运动。但是在国内特殊环境下,做这种事情必须步步为营,把她包装成一种自发的“节日”算是聪明的举动。对于这些节日,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我不算网文(无论付费免费)的读者,也很长时间不在weibo发言了。对于那些人所说的“末日之景”“资本阴谋”我也只能是半信半疑。但是我不会对此产生恶意。既然有让人开心的节日,肯定就有表达不满的节日,节日本身就是一种树立的图腾,图腾不总是代表善良的东西。只要读历史就会觉得,节日记载的都是一些好人好事,难免有一些不真实感。处在这种“另类”的节日中,感受一下在日常语境中被边缘化,被排斥攻击的话题和群体,是作为一个理性个体,一个独立citizen的难得体验。虽然绝大多数这种节日都不会持续很久,而且几乎不会留在历史的记录中。但是我还是有那么一种感受:要故作深沉,还不如当一台调取历史资料的电脑算了;活在世上,就是有悲欢离合,也免不得要为自己的行为与选择付出代价。


  节日还是在越变越多,尤其是在最近的疫情期间。我看节日,无论动机是什么,其中心都是:靠一个图腾或者思想钢印来聚集起一批有相似经历,或者至少有共同观点的人,并有意无意达成一些目的。如果在一个群体中不断出现新兴的节日,就说明旧的体系或者规则很难聚集起人们的同理心和凝聚力了。现在世界各处都出现了这种“造节”行为。在可见的未来,我们的生活肯定会被大大小小,正式不正式的节日给塞满,或许有一天,我们会一个人或者和朋友聚在一起,庆祝一天名为“没有节日节”的特殊日子.......


  算了,还是抓紧时间享受一下没有节日的日子吧!


节,节,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