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像素画
历史发展、概念定义 像素画诞生还不到一个世纪,相对于其他艺术,像素画非常年轻,像素画社区同样也非常年轻,从诞生至今,社区上下的跨度只有三四世代,在这样一个社区里,我经常萌生出这样的疑问,像素画是怎样诞生的,像素画的定义是什么?像素画的边界在哪里?我也经常能在社区中看到围绕这样的问题的讨论甚至是争吵,看到新人入坑像素画也被这些问题所困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全面的认识像素画,而全面认识像素画就要先从认识像素画的历史发展开始。 像素画从哪里来?
很多人对像素画起源的认识停留在古早游戏上,甚至把它与马赛克画所混淆,而实际上像素画的诞生,依赖于整个计算机行业,特别是家用计算机兴起的时期。 在早期的家用计算机游戏设备上,由于机能的限制,数据储存显示技术等,人们不得不在
低分辨率和颜色限制
的极端条件下,完成对计算机界面和游戏美术等方面的设计,同时在这种条件下出现了抖动,手工抗锯齿等像素画的特殊技巧。 至此,像素画的雏形以一种妥协的姿态诞生了,低分辨率和颜色限制一直伴随到像素画走出对计算机以及游戏行业的高度依赖,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美术设计不再像像素画那样承受着极端的限制,新兴的数码艺术有着更深厚的应用基础和更广的受众,像素画自然而然"被淘汰了"。但也是从这时起,像素画才真正的诞生了,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数码艺术。可以说像素画诞生的过程是一个去依赖化的过程,它以一门独立的数码艺术的姿态被人们重新发现,并获得了像其他艺术一样的,以它为中心的创作社区(这也要得益于数码绘图工具的进步),例如1997年成立至今,依然运营的德国像素画社区eboy。
而在随后的几年像素画乘着互联网的巨浪传入中国,并在本世纪掀起过多次复古浪潮,但是随着圈子的扩张和绘画条件的进步,社区与社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越来越大,围绕"什么是像素画"这一根本问题而引发的关于"传统像素画与新像素画"判别标准的观点冲突甚至是派别斗争越来越激烈。走过了像素画开始独立发展的时代,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像素画多元发展,但社区矛盾达到新高峰的时代,所以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像素画,像素画边界在哪里,和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像素画发展的价值取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像素画?
直接利用像素点的高度概括性是像素画唯一的本质属性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各式各样的画风中,亦或是各个画师对像素画提出的经验总结当中,我们总是能窥见像素画最基本的一个特质。 像素画的高度概括是以像素点为重要基础的概括,了解这一属性,我们首先要了解以像素点为基础,从先前了解的像素画历史来看,像素画属于数码艺术,本质上是储存在数据中的视觉信息,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像素画只存在于电子显示的媒介上,但我们通常把平面的拼豆,以及在其他媒介上的,给人带来与像素画相同视觉感受的作品都宽泛的称作"像素画",这是一个极其普遍的错误,这一类事物应该被划分为像素画的派生物。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
像素画本质上有且只有一种媒介,即电子显示的媒介
。 像素画的高度概括是以像素点为重要基础的概括。了解这一属性,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概括,在绘画中的概括是对表达信息保留识别特征的简化。概括的加强必然会导致细节的损失,也必然会促进特征的放大。通常概括表现为化繁为简,对具体事物的进行抽象加工并放大特征的过程。
就好比上图的素描静物胡萝卜和简笔胡萝卜,简笔胡萝卜的概括程度是比另者的大了不少,但人们大多都可以从两幅图中获得"胡萝卜"的信息,可以说概括是一种对信息的加工手段,而这一手段被普遍运用于各种绘画风格中,如何区分出像素画的高度概括性关键在于像素点。 像素人的直觉不是空穴来风
上面两幅图均为PNG格式的图片文件,且都运用了概括,但放大看上幅像素画的明显是直接使用像素点表达"土豆"的信息,任意像素点在组成点线面方面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这也说明像素画的绘制和概括是在像素尺度上进行的。而在同样尺度下,下幅即使在关闭线性过滤的情况下,也无法找到太多像素尺度的概括,事实上在右幅图的尺度下,像素尺度的概括是不必要的。而在上幅像素画中如果不利用像素尺度的概括,则无法正常的表达信息,这种概括对于像素画是必要的。
再看上图,两幅图都为PNG格式的图片文件,且分辨率相同,区别是上幅图运用了以直接利用像素点为基础的概括,下幅没有,表达的信息相同,都是土豆,但右幅不能算作像素画,这一结果可能是反直觉的,在两幅同样分辨率的画中,以像素点为基础的高度概括失去了其必要性。
那么判别是否为像素画,就要看是否主动使用以像素点为基础的高度概括。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与像素画诞生的条件有关,在当时的机能下,计算机只能显示少的可怜的像素数量,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表意需要的概括方式——以像素点为基础的高度概括应运而生,由此也奠定了像素画的风格基础,是我们创作像素画不能不传承的创作方式。
像素画以最直接的方式利用像素点进行创作,由于每个像素即对应一个图片中的像素,像素画不可能出现"半个像素点","更小(大)的像素点"等情况。
但在比例放大的"像素画"(因为像素画受抗锯齿的线性过滤功能而被模糊,我们通常选择放大后观赏,也有部分软件自带关闭线性过滤的功能,放大后的像素画,并不是真正的像素画)中,这些情况是可能被变相表现出来的,通常使用比例放大后的"像素点"作画就能够在视觉上绕过单元格的部分限制作用,给这些情况的变相表现留下空间,如下图。
而这些经过除比例放大以外的"特殊"处理的画,不能被算作像素画或放大的像素画。 毫无疑问,像素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在与众不同的诞生条件下,像素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属性即像素画具有以像素点为基础的高度概括性,这是创作像素画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对像素画创作具有最根本的指导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特点都是由于早期技术限制而诞生的,那现在没有这些限制了,为什么还要遵守这些原理呢?客观来看,像素画的条条框框,诚然带来了许多"创作自由"上的不便,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对于像素化创作原理体系的基础构筑作用,通俗的讲,这些条条框框是像素画的基石,它不可避免的存在有局限性,但它也因此而存在独特性,接受它的规则自由,才得以在框架内实现。 像素画该去哪儿?
了解了像素画的历史发展及其概念定义,我们把眼光放到当下和未来。厘清像素画的定义是解决社区中姓不姓"像"的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像素画的边界直接就清晰明了的划在某处了吗?并不完全是,上文提到我们进入了像素画的多元发展的时代,很多继承了古典像素画经营的新画风,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但由于像素画知识缺少普及,也出现了许多打着"新像素画画风"旗号的非像素画出现。如下图的"涂鸦像素画画风"和某些疣体像素圈的"像素画"。
根据上文的像素画定义可以推论,这些新画风并不能算作像素画,但是这些新画风难道就一无是处吗?我否认它们是像素画,但并不否认画本身的价值,这些"新画风"具有关乎像素画多元发展的借鉴意义。如果运用像素画定义去对他们加以改造,将充分释放他们对于像素画的潜力,正由于这些"新画风"对于像素画的进步性和价值,我们把这些边界上的花朵们称为"实验像素画",秉承着这种科学看待方法和对像素画的真正理解,我们才能够真正解决社区争端。 写在后面
二编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下旬了,小论文在六月末就已成型,又在画世界社区投入社区管理实践两个月,在此期间已经看到哔站两位up也和我方向相同,这才结束了自我怀疑,文章论证粗糙,但经过自我推翻和实践证明,文章提出的关于像素画的基本规律已经接近可能符合实际规律,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