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亚文化圈子之间交融的思考(2)
上接(对亚文圈子之间交融的思考(1))
今天例子又来一项,链接如下【卢姥爷2.5版本最新专武——⚡️电棍⚡️-哔哩哔哩】 https://b23.tv/J38SIhq。
作为最近风靡于年轻人中的游戏——原神,自然是制造了一个庞大的亚文化圈,玩家基数过大导致其中的流量和话题都是爆满。
一个普通的B站UP主(指不过多注重稿件的艺术化表达,而是顺其自然的呈现自己想要分享的快乐)发布了一个稿件,名字如上,其中的“电棍”映入了我的眼帘,加了两个⚡️ 更是让我不得不上钩。
果然没错!在惊叹完UP主的脑洞之后,评论区果然开始玩起了OTTO的梗——对于迪卢克这个角色于OTTO的相似之处进行解构,以获得共同关注和展现自己的攻击性与学识——对二者的共同理解。
因为“动物园”与“原U”的圈子其实差的挺远的,甚至更多时候算是针锋相对,这个稿件就拿到了流量密码,在一天之内获得了20W播放量,UP主只有不到三位数的粉丝,全是引流来的路人。
这下评论区可是炸开了锅——
“你是五星* C吗?”
“我觉得我是”……这些评论伴随着共同圈子的人员涌入而相视一笑地点赞之后被推到了前排,UP主自然是刻意“钓鱼”——本来像特斯拉线圈的东西被魔改成“电棍”,还乐呵呵地说了一句“叫做电棍真的好吗”?并且,最有节目效果的是,UP主给每个高赞的电棍相关言论点了赞👍 。
路人和常规“原U”就陷入了沉思,一些“动物园”成员秉承着一贯的攻击性发出言论:“查询成分中,标记为ylg,麻烦快点gun吧”等不善意言论 。
作为二者皆有涉猎的我本人来说,看的还是挺乐呵的,不过圈内的人都会吵起来,何况两个亚文化圈子相碰呢?
平时,很多作品底下评论区都少不了“原U”的“巡查”,说些不相关的东西,很惹人生厌。在这个作品中,主要的元素是UP主拿出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将一把武器的配色改成了另一把武器的配色,有一定的观赏性;然而,引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这个“⚡️ 电棍⚡️ ”。足够多的评论和点赞是蜀黍的机制捕捉到了这个稿件,又因为是“原神”相关,收了💰 的蜀黍自然是要推流,导致我这个一般不看绘画的路人也可以在个性化手机端首页看到这个稿件。
实话实说,绘画过程我是没有看的,光看人玩梗了,然而这也一遍一遍的给UP贡献播放量。
所以,在这个稿件下玩梗是合理之举,因为气氛已经被更具有侵略性的“动物园”言论拿下了,和另外一个稿件——【OTTO将要重回柏林!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暴龙属恐龙标本-哔哩哔哩】 https://b23.tv/onnQnGq如出一辙。
如果不是带有了“电棍”相关元素,这两个稿件是拿不到这个播放量的,并且气氛也已经被“动物园”占有,此时,抨击这种行为的路人或者理中客就会遭受营造这个氛围的成员的攻讦。
都说十个人欺负一个人叫霸凌,一万个人欺负一个人就叫正义。在互联网如此普及、信息如此爆炸的当下,到底什么样的联动才能让占有不同因素而被引进来的成员满意,需要一个详细而合理的规章制度。
个人积攒样本有限,个人思考也是很有局限性,如果有可以更加高维思考的大手子,降维打击的时候麻烦告诉我一声,让我也享受一下思维拔高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