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迪18.65 亿偿债方案搁置,破产重组后如何扭亏?

业绩下滑、被银行追债,加上流动性危机,科迪集团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作者丨啾一
来源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曾因“小白奶”产品声名大噪的科迪乳业(002770.SZ),近来可谓是多事之秋。
1月27日,科迪集团控股的科迪乳业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补充披露科迪集团目前财务和经营状况、科迪集团非经营性占用科迪乳业资金等情况。
科迪乳业称科迪集团正在筹划采取现金、以资抵债、承债等多种方式足额偿还对其的18.65 亿债务。
不过,偿还方案计划实施时被暂时搁置。实际上,这只是科迪面临的困境之一,业绩下滑、被银行追债,加上流动性危机,科迪集团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破产重组待解
1月27日,科迪乳业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其控股股东、已进入破产重整阶段的科迪集团主要资产约18.31亿元,主要负债约47.34亿元,旗下速冻食品、面制品业务生产经营正常,不存在逃废债务的行为。
科迪集团正在多方筹划解除资产受限状态,尽快用资产、现金、承债等方式全部完成对公司债务的清偿。
事件缘起于去年6月,科迪乳业公告称控股股东科迪集团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18.65亿元的情形,占上市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18.26%,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且未进行信披,影响了财务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信用减值损失等相关科目的列报认定。
对于为何科迪集团会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科迪乳业表示,报告期内,受金融大环境及股票大幅缩水等因素影响,科迪集团出现流动性危机,从而形成非经营性借用公司资金。
同时公司承认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方面尚存在不足,表示在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加快相关问题整改,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近年来,在乳企巨头的挤压下,区域乳企压力不断增大。科迪乳业的问题逐步累积形成。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从资本端、政策端、产业端、渠道端以及消费端来看,科迪乳业的认可度在逐步削弱。
就在去年12月,科迪乳业发布科迪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的提示性公告,称债权人魏均平以科迪集团“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仍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破产重整申请书。
科迪乳业认为,科迪集团破产重整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科迪集团如果成功实施破产重整,将有利于改善控股股东资产负债结构,有利于为科迪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有利于ST科迪稳定健康发展。
“科迪集团的重组,应该是有人接盘。毕竟乳业板块比较受资本青睐,所以重组难度不算太大。”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鳌头财经分析道。
业绩如何扭亏
科迪集团创建于1985年,主导产品有乳制品、速冻食品、面制品、天然饮用水等系列2000多个品种。
科迪乳业则成立于2005年,主营乳制品、乳饮料、饮料的生产与销售,奶牛的养殖、繁育及销售。2015年,公司登陆深交所上市。
好景不长,2019年起,科迪乳业的业绩表现急剧下滑,财务数据显示,当年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减少55.99%;利润总额亏损2.1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1.90%;货币资金2019年年末余额较2018年年末余额减少16.44亿元,同比减少98.40%。
科迪乳业对此表示,主要为控股股东借本公司款项所致,科迪乳业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
根据科迪乳业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15万元–1751.48万元,扭亏为盈。
业内人士指出,科迪乳业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是终端动销差,加上科迪的产品创新乏力、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同样是在2019年,科迪乳业陆续被媒体报道拖欠奶农奶款及员工工资1.4亿元。
2018年年末,科迪乳业账上有16.72亿元货币资金,在2019年7月还曾派发现金红利2080万元,但却拿不出钱来还奶款,ST科迪被质疑有挪用资金的嫌疑,还招来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2019年8月,ST科迪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至今未有结果。
不仅如此,截止目前,据统计,科迪乳业被执行人信息共5 条,被执行总金额约 3.79 亿元,其中包括欠兴业银行郑州分行的2.57亿元,欠郑州银行管城支行的1.02亿元。
此次在回应深交所时,科迪乳业强调“被纳入被执行人事项尚未对公司造成明显影响”,“科迪乳业目前正在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压缩非生产性费用,增强了造血功能和持续经营能力。
朱丹蓬指出,对于科迪来说,关键问题在于它的整个的内部股权结构,包括产品、渠道、团队和客户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短时间内要去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高。就算有投资人进来,也是要给到一定的时间,最少两年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