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降临到你身边——美国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
(本专栏所采用的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当时列装的M41“华克猛犬”轻型坦克已无法应对新时期的作战需求,陆军装甲部队急需一款具备高机动、高火力和可空降的机动坦克。
为此,美国武器•坦克•机械化指挥部(OTAC)制定了相关战术指标,公开向各大军火公司进行招标,最终卡迪拉克公司的XM551成功获选。

1960年6月,XM551轻坦方案正式立项;
1961年8月,XM551被军方授予“M551”的正式军事编号;
同年12月,克里夫兰工厂成功制造出M551的试验车体;
1962年6月,气象条件样车设备安装完毕;
一个月后,可装备152mm两用火炮的特制炮塔研制完毕,在阿伯丁坦克试验场进行了射击试验后组装到M551试验车体上;
1965年4月,M551轻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即将结束,克利夫兰军工厂开始试生产;
1966年5月,M551轻型坦克开始批量生产;
1970年11月2日,M551停产。

在火力配置上,M551装备了一门152mm的两用火炮,其膛压较低,无法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只能发射M409E5式多用途破甲弹、榴霰弹和MGM-51反坦克导弹。
(主炮最大俯仰角为-8°~+19.5°)
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的同轴机枪,还有一挺12.7mm的M2HB重机枪用来防空。

在装甲防护上,M551车体及炮塔均采用了倾斜设计,装甲材料为7039型滚轧铝合金,同时采用了“强化塑料+聚苯乙炔泡沫板”结构的复合装甲,底部根据实战经验加装了钢板内夹铝合金结构的防地雷装甲组件(用螺栓固定)。
虽然铝合金的重量极轻,还能增加较多的装甲厚度,但面对大口径重机枪(如14.5mm的KPV高射机枪)的穿甲弹依旧十分吃力,深受士兵诟病。

在动力系统上,M551采用了一台通用汽车公司6V-53T型二冲程6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300马力),搭配阿里逊TG-250-1A型液力自动变速箱,公路极速可达69.2km/h,越野能力较好。
此外,该车具备浮渡能力,水上极速可达5.8km/h。

在电子设备上,M551使用着当时较为先进且复杂的火控系统,安装有红外夜视仪、方位测角仪、俯仰四分仪,标配双向稳定器,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不过发射反坦克导弹时依旧需要停车。
(70年代后,美国陆军又为M551“谢里登”加装了激光测距仪、数字化弹道计算机等设备,衍生型号M551A1还配备了炮长用热成像仪)

在实际作战中,M551首次被运用于越南战争,军队对它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
前线的大头兵开惯了装甲厚重的M48A3中型坦克,换成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后依旧“我行我素”,正面对战北越游击队,结果被后者的火箭筒、地雷给揍得满地找牙。
后方的指挥官对于这种部署方便、火力强大的机动坦克则十分欢迎,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效应对北越游击队的袭击。

总的来说,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虽然在实战中暴露出许多致命缺陷,但在那特殊时期中依旧是美国陆军最需要的支援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