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汽车,为什么卖不出去?给创业者老板们的两个启发
印度汽车巨头塔塔汽车公司,曾经信心满满地推出一款很便宜的汽车Nano。

考虑到印度国民的收入,塔塔公司将Nano定位为“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
但没想到,在很多地方无往而不利的价格牌,这次打错了。
在上市前,很多人猜测Nano会成为印度最受欢迎的汽车。
因为它的价格太便宜了,售价仅为2000美元到2500美元。
塔塔公司的营销团队投入了很多精力,向人们宣传Nano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

表面看,在一个对价格敏感的市场上,这样做似乎是合乎逻辑的。
Nano问世之初,公司接到了20万份预购订单,成绩非常不错。
但没想到几个月后,销量就开始走下坡路。
现在Nano已经停产,让塔塔汽车损失了数亿美元,还对品牌造成不小的影响。
问题出在哪儿呢?
有人说是因为追求价格,Nano在各方面省到了极致,影响了用户体验。
从动力性到配置,Nano都是省到了极致。
车内没有空调、没有助力转向、没有收音机和副驾一侧的反光镜,只有一个雨刮器……
但其实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对那些骑摩托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来说。
Nano绝对能提升他们的出行体验。
Nano在设计、燃油效率和重量等方面还赢得了许多奖项。
有人说是因为安全问题。
在Nano问世后的头几个月里,几辆车突然起火,在媒体的大肆报道下,Nano蒙上了安全性差的污点。
但汽车起火很多汽车品牌都遇到过。
比如特斯拉,虽然也有起火的案例,但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购买热情。
有人说问题就是出在Nano引以为豪的低价格上。
Nano定位为“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很好啊,谁不喜欢便宜啊。
但在印度,因为长期以来的种姓制度,印度人对阶层和地位比较敏感。
对很多印度消费者来说,拥有“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会被当做穷人。
而“穷人”在印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
汽车不仅是出行工具,还是移动的社交货币。

很多人会通过汽车来体现他们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都很常见。
比如国内最近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受到一定冲击。
但有意思的是,在汽车市场,受影响最大的是低价车品牌,豪车品牌的销量反而持续上涨。
有人分析说,这是因为最近国内股市大涨,很多人赚到了钱,所以可以换豪车。
我觉得片面了,在股市赚了钱换豪车的人肯定有,但一定不多。
因为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大多数赚钱的人,更倾向于加大投入,进股市再大赚一笔。
我觉得买豪车的人增多,是因为经济不好的原因。
正是因为生意不好做了,人们更需要购买豪车,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塔塔汽车在Nano定位上的失误。
虽然人人都喜欢便宜,但很多家庭用品,便宜一点也没人看到。
而汽车不同,汽车这种东西,天生就是要开着到处跑的。
换言之,汽车是最适合的社交货币。
Nano汽车正是因为太便宜,反而让那些经济不宽裕的人不愿意购买。
Nano汽车的惨痛教训,给创业者老板的两个启发。

一是务必要充分了解你的目标消费者。
塔塔公司以为人们喜欢的是最便宜的车。
但它没考虑到,人们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作穷人。
宁愿骑车也不愿买最便宜的汽车。
很多时候,创业者老板们容易自以为是。
很多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自以为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但这是用户的真实需求吗,用户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需求?
二是你的弱点可能藏在最强点背后。
Nano汽车最引以为豪的竞争力就是便宜的价格。
但没想到低价背后也藏着它最大的弱点。
不管公司还是个人,现在都提倡长板效应,
也就是要努力打造自己的长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我们要经常考虑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背后是否藏着相生相成的核心缺陷?
一个人的竞争力是有毅力,能坚持,是否意味着他有可能钻牛角尖,很固执,不听人劝?
一个人的竞争力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是否意味着他有可能没有主见,优柔寡断?
一家公司的竞争力是产品研发,是否有可能产品研发的优势掩盖了营销推广的不足?
这背后是福祸相依,正反辩证的哲学思辨。
厉害的人吃一堑长一智。
更厉害的人吃别人一堑,长自己一智。
从Nano的失败中,你有什么启发和思考吗?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有一家公司,投资 3200万美元,赚了1800亿美元,可能是人类投资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风险投资,你知道是哪家公司吗?
关注富日记公众号,后台回复“投资奇迹”四个字,了解这家公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