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UL运营中的陆海之争:技术测试派vs.偶像企划派,兼论前者的“鸟巢叙事”(草稿)
说明
本文是我6月9日的动态里提到的那篇文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未能将其完成,因此显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只是单纯地罗列句子,而没有串联句子间的逻辑。

不过我还是将我想表达的观点简要罗列一下:
1. A-SOUL运营内部分为技术测试派和偶像企划派,技术测试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朝夕光年),偶像企划派的代表人物是杨沐、张依(杭州艺方),至于杭州看潮我无法确定其归属;
2. 因为资源(经费、预算)是有限的,因此两派需要争取资源以确保自身的发展,然而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技术测试派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因为A-SOUL自立项之初就定位为一个技术探索项目,何况朝夕光年本身的主营业务是手游,在偶像运营方面更是属于外行;
3. A-SOUL招聘时打着偶像企划的旗号,对外包装成偶像企划,粉丝们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她们五个姑娘是偶像,她们五个女孩子也以偶像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她们本质上还是“技术测试员”,因此所谓的“偶像职业道德”无法在她们身上适用;
4. 不存在什么“竞业协议”,最多只有“保密协议”,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很难想象一个技术企划会给一个技术测试员、“幕后演员”上竞业协议;第二,成员在任职期间可以以别的身份发布露脸跳舞视频,离职后反而不能发了,这完全不符合逻辑(强化观点4的是一个5月11日的舞蹈视频);
5. 所谓的“鸟巢梦”是工具、是幌子,不过现在有更好的凝聚人心的手段——把一切和企划作对的人打成敌对势力。
上述观点的大前提是“A-SOUL运营内部分为技术测试派和偶像企划派”,所有描述性主张均有论据加以佐证,绝大部分观点形成于5月底。
现在估计全文也难以完成了,即使完成,也很难说具备时效性,所以只是发出来留个档而已。

A-SOUL运营中的陆海之争:技术测试派 vs. 偶像企划派,兼论技术测试派视角下的“鸟巢叙事”(草稿)
前言
本文是作者关于A-SOUL运营方向的一些想法的总结,前两部分为基本史实/事实,后两部分为作者的主观看法,其中最后一部分重点讨论了技术测试派视角下的“鸟巢”叙事。

引入 旧日本的陆海军之争
二战史

第一节 A-SOUL企划内部派别之争的体现
本节将列举出可归属于两派的一些事实,而且不进行价值判断。
一、技术测试派
技术是有目共睹的,动捕、模型、衣服、场景、交互、模型迭代、力反馈手套等,现在再加上pico直播。
不过最正式说法应该参照5月11日的苏轼公开信:(1)“主要希望做更多美术/技术上的探索,包括渲染技术、动捕技术、直播交互技术等等”(【立项之初】),(2)“进一步让我们意识到了对中之人和粉丝的尊重是企划的基石”(【当A-SOUL爆火起来】),以及(3)“过于关注新技术的持续迭代提升而忽视了打基本功和内容质量”(【今年发生的问题】)。
二、偶像企划派
邀请到方文山、许嵩、金莎等大咖进行联动,接各种工商,举办各种线下活动,官号的b站小闪电认证是“虚拟偶像团体A-SOUL”,五位成员的认证是“虚拟偶像团体A-SOUL 所属艺人”,情人节女友营业,仿效娱乐圈的雪藏行为,5月11日晚买热搜的行为等等。

第二节 两派之间的矛盾及技术测试派的核心地位
一、两派矛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各公司之间的关系和相关信息,并将此作为讨论的前提。



手游与偶像
模型与台本
新模型迭代对提升直播观感并没有显著影响,而且很多时候反而不如旧模型,不过运营倒是非常热衷于此。台本、节目对提升直播观感有显著影响,但运营似乎志不在此
很明显,运营的重心在技术方面(硬件)而不是节目效果方面(软件)
朝夕光年的主营业务是手游,在偶像运营属于外行,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沾边。如果拿她们五个来测试动作捕捉技术,以便将来能够运用到游戏领域,那么手游带来的收入可比虚拟偶像多多了,至于什么偶像、梦想、真情实感,表示完全没听说过
(朝夕光年公众号文章)
A-SOUL的定位是模糊不清,或者说本质上的定位和表面上看起来的定位是不同的
两派的之间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毫无疑问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嘉然100万粉丝纪念的台本,两部分割裂严重
周边价格就不说了,二次元周边有溢价很正常,质量问题。现在看下来感觉就是运营看粉丝需要周边的呼声太高了,就随便找个厂应付一下得了,突出一个无所谓
成员夹在两派中间生存,以偶像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技术测试派的核心地位
苏轼公开信已经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技术导向一直是重头,中间可能程度稍微降低了一点点。
“进一步让我们意识到了对中之人和粉丝的尊重是企划的基石”,言下之意就是说之前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尊重中之人和粉丝的重要性。
“唯技术至上、漠视人的存在”,奉行技术导向的思维方式,最终导致了血色新春、力反馈事件中的一意孤行、BW主持人、5.10等一系列事件。
杭州市滨江区人社局披露的《艺人签约合同》中的合同相对人是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一个互联网公司搞偶像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如果以技术测试派的视角来分析,那么很多事情是都是说得通的,可以解释不在乎粉丝,无所谓风评,背刺工商,面对成员个人信息、个人隐私泄露而无所作为。
杭州艺方
以杨沐、张依为首的偶像企划派(证据为张依的两篇论文)失败,丧失话语权,话语权被更高级别的以苏轼为首的技术测试派剥夺,所以杨沐才会在4月份的硬盘事故中背p1事故,而且5.10的时候也不出来说话。
经费、预算
向偶像企划方向迈进就意味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包括人员、宣发。互联网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公司需要节衣缩食,更不可能将资金、预算投入到非主营业务上。
1. 成员曾经在直播中坦言:没想到还要直播(《“有没有后悔过成为A-SOUL”》,BV1544y1g72g)
贝拉:“我以为就是,我就是来唱跳的,没想到还要直播,没想到还要跟大家讲话”(4分30秒)
珈乐:“我可能之前会计划自己是跟……跟大家我们会是在舞台上遇见,然后现在是以直播的形式遇见”(6分30秒)
钵钵鸡啊啊啊啊啊啊
2. 永远修不好的电流麦,反而衬托出运营更重视舞蹈动作在动作捕捉技术上的功用;
3. 5月11日的一个舞蹈视频。
可能没有什么竞业协议,最多只有保密协议,而且保密协议的内容基本上是“你不能说你是xx角色的扮演者”。
以上讨论对于现状之发展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对于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也许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节 技术测试派视角下的“鸟巢叙事”
换句话说,如果把A-SOUL看做仅仅只是一个技术测试项目,那么很多诡谲的问题就容易解释了。
企划能存续多久是运营说了算的,因此/因为很多东西它是不在乎的,偶像、粉丝、梦想、氛围、工商、前景。
不幸的是,A-SOUL在运营眼里永远只是一个技术测试,粉丝数狂跌、背刺工商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成员信息疯狂泄露运营也不管不问,突出一个无所谓的,突出一个问心无愧。
也就是说,这个企划能活多久、能不能去鸟巢都不是她们和我们粉丝说得算,而是在运营或者更高级的管理层的支配之下,它可以说去,也可以干脆明天就把这个项目关停了。
说直白点,在运营眼中,“鸟巢梦”只是一个工具,是挂在驴前面的胡萝卜,只有有利可图和无利可图两种选项,什么真情实感、舞台梦想、个人努力、双向奔赴等情感因素完全不在它的考虑范围之内。
它大手一挥,喊“上”,那她们拼了老命也要上;它自知上鸟巢划不来(经济意义上),那她们就上不了,继续现在风雨飘摇的直播活动。

结论
1. 技术测试派主导,偶像企划派反哺。
2. 姑娘们是“技术测试员”,而非“偶像”。
3. “鸟巢”是工具,是幌子。

这篇残缺不全的专栏我就不往外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