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机无数”谜底:奇特的“回旋镖”散热器们
时至今日,风冷市场已然成熟,但千篇一律的塔体外观有些让人审美疲劳。遥想十余年前,在那个散热厂商还没有充分了解“风道”概念的年代,消费者们也乐意让自己的电脑“霸气侧漏”,彼时的风冷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奇葩辈出。
本文中所介绍的散热器,它们或外观独特,令人印象深刻;抑或原理创新,令人眼前一黑;更有甚者,能够兼具二者之长,让人哭笑不得。本系列文章里,我们就将盘点那些在造型结构上创新的奇葩散热器们。
大镰刀 KAMA ANGLE
在此前的文章里,我们曾介绍了大镰刀Grand Kamacross对双塔散热器的创新。通过将两塔交错布局,Kamacross开创了独特的“下压式双塔”散热设计。

既然V型设计可以同下压式散热器相结合,为何不也将其用于塔式散热器之上呢?大镰刀当然没有放过这独特的想法,Kama Angle这一概念性产品由此诞生。

KamaAngle的最独特之处,当然在于其形似回旋镖的“V型”鳍片外观。KamaAngle的扣具设计在底座对角线上,因此在装入机箱内后,KamaAngle便会摇身一变,化为“L型”。

此外,同样得益于扣具设计,如俄罗斯方块一般,KamaAngle可以在机箱内以90°随意旋转,让“直角边”指向不同方向。

KamaAngle配有一把12cm风扇散去热量,最大转速仅为1200RPM,使用Sleeve含油轴承,主打静音。大镰刀还在两侧保留了风扇安装位置,以安装更多12cm风扇。
扣具并不只是KamaAngle的唯一精妙之处。如直角的“L型”布局,不仅让KamaAngle避开了内存、主板的散热片,更将自身置于机箱风扇的正前方。

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更大的迎风面积,KamaAngle能有效地利用机箱风扇进行散热。此举不仅降低了噪音,更能保证性能不落下风。与此同时,KamaAngle的体积仅相当于4热管散热器,显著地改善了兼容性。

也许是灵感所至,抑或是殊途同归,同为知名厂商的Zalman(思民/扎曼)也对V型设计有了想法。当然,KamaAngle只是一款紧凑的四热管散热器,完全不能满足Zalman的疯狂设想。
思民/扎曼 CNPS-11X Extreme
通过将这一“V型”思路进一步发挥,Zalman将这一设计灌注在旗舰产品上,特立独行的CNPS11X Extreme由此诞生。

Zalman历来的产品,向来在外观上独具特色。此前的CNPS9900、CNPS-10系列产品,无不以优秀的设计而被媒体盛赞为“艺术品”。
然而,CNPS-11X的诞生,想来是Zalman的设计风格进入了抽象流派的结果。而当这样的“杰作”出现在世人眼前时,“艺术品”转变为了“视觉冲击”。

乍看之下,CNPS-11X的外观平平无奇。一把12cm的风扇固定在塔体正面,转速范围为1000-1950转,支持PWM调速。风扇使用了双滚珠轴承,在运转时,轴心会发出幽蓝色的LED灯光。

CNPS-11的梯形的顶盖之上纂刻着散热器的型号。但更主要的用途,是引导气流的同时,遮挡奇特的鳍片外形——倘若你认为CNPS-11X仅仅只是将鳍片设计为“前宽后窄”的三角形或梯形结构,那就大错特错了。摘下风扇,后方的散热设计想必会令人大吃一惊。

CNPS-11X的双塔呈“V型”摆放,上下两端以饰板和顶盖封堵,以减少气流的泄露。塔体使用了穿Fin工艺,共有5条“复合热管”同鳍片相连。

ZALMAN宣称这些新型热管可提升50%性能,但看在这热管弯曲程度的份上,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一点。
Zalman特意将鳍片加厚,以创造出7600cm^2的惊人鳍片面积。据Zalman解释,由于风扇的有效风量多在扇叶边缘,V型结构对风扇的利用率更高,更能有效提高散热性能。

不过,CNPS-11X没有继承KamaAngle设计的精妙之处。Zalman对设计的改动,让CNPS-11X以“V型”安置在主板之上。不同于KamaAngle的“L型”,CNPS-11X无法配合机箱风扇“助攻”,还反而降低了兼容性。

尽管CNPS-11X有着巨大的鳍片面积,“新式复合热管”还号称提高了50%导热性能。然而,在实际交锋中,CNPS-11X的性能实在不尽人意。它不仅全面落败于鳍片面积更小的“变形金刚”,2000转的风扇都对这奇特的双塔无可奈何。

从表面上看,V型设计似乎拥有更高的效率。然而,中部的空缺显著压缩了鳍片的布局:倘若鳍片过疏,则散热面积受限,性能必然不及预期。CNPS-11X的鳍片又太过密集,无论如何封堵气流,风扇都难以吹透。巨大的鳍片面积并没有达到如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为性能的拖累。
V型设计唯一的优势,就是因效率提升而更轻盈的塔体。CNPS-11X仅重600g,而KamaAngle更是不足200g,与动辄800g甚至1kg的常规双塔们不可同日而语。
正是意识到“V型”无法充分发挥自身风扇的能力,大镰刀才仅为KamaAngle配备了低转速风扇,转而寻求与机箱风扇相配合。强行“力大砖飞”的CNPS-11X,最终没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尴尬的是,媒体们也不知道如何评价CNPS-11X这款性能一点也不“Extreme”的产品,只好用“轻盈”“美丽”来夸耀它的设计。然而,掩盖不住的事实是CNPS-11X在性能上的全面劣势,它有特色的地方也更多集中在外表。

相似的“V型”设计之下,KamaAngle与CNPS-11X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与机箱风扇的配合,KamaAngle以极轻盈的体型成就了更高的兼容性、更安静而高效的性能。而CNPS-11X则企图“力大砖飞”,最终折戟沉沙。
在我看来,以结构设计巧妙弥补先天不足,KamaAngle才是比CNPS-11X更为“力美结合”的产品。
今日的大镰刀依然活跃在市场上,“温柔台风”等知名风扇代理权成就了它的辉煌,甚至盖过了其在其他领域的成就。
而如今的ZALMAN,则早已不在散热舞台的中心。昔日经典的被动散热如今依然有售,但它往日的辉煌却隐去在了传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