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10+个学校拒绝后,牛津大学,收留了我!

个人背景
本科:电子科技大学
GPA: 90.72
GRE: 151+170+3.5
IELTS: 7.5(7)
准备与选校
本科:未来要出国深造这个目标,是从我一进入本科就定下来的,并且这一路上,我也从来没有犹疑过,所以我对于出国的准备从大一就开始了。本科四年我都有很好地努力地保持自己的gpa,并且及时地开始准备语言考试。唯一有让我后悔的就是gre,大二的时候很偷懒,想着不一定去美国,就想偷懒不考,一直拖到了大三,为了欧陆学校的申请,还是考了gre,并且被疫情影响,把战线拖得很长。这里真心建议学弟学妹们,一旦觉得自己未来有一点可能用上gre,都早点考掉,前面偷懒只会给后面增加工作量,建议在大二可以考掉,这样如果读硕,有效期还能够到申请phd。
ms:心里清楚自己一定会读博,所以毫无疑问,在 ic 的头等大事是一个好成绩。所以我在ic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上,最终如愿拿了distinction的成绩.
选校:对于phd,我内心不想给自己留任何遗憾,所以我基本申请了所有我可以申请的学校。我主申欧洲,因为ms是在英国读的,所以在申请上可以帮助到我。同时连带申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的学校。
科研
我其实没有什么非常牛的顶会发表,只有两篇水会。我自忖无法同时平衡好 gpa和科研,所以选择在该弄好gpa的时候全力弄好gpa,以避免出现鱼和熊掌全部丧失的情况。在我看来,一方面科研这种软背景是可以花时间补充的(eg. 可以透过gap year 增加),但是gpa 是无法回头修改的,并且很多老师其实非常看重gpa,另一方面,本科顶会的发表,其实也非常看组,因为极少数本科生可以做出独立一作的顶会文章,所以好的导师,好的mentor非常重要,本人在本科时没有那么幸运,遇到这样的组,所以没有疑问,我把gpa放在首位。
在ms毕业之后,我在新加坡找到了一份ra,全职做,来补足我的软背景。当然,我很幸运,虽然科研成果还没出,但是ox已经录取了我。
心路历程
一路走来,真的在心态上成长了许多。
在ic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去到很远的陌生国家学习,没有朋友,没有任何熟悉的人,有些课程也会有些陌生,并且在冷漠的伦敦,甚至连来自同学们的善意都少得可怜。我曾经无数次遇到不知所措,但是身边没有一个人帮助我,对我表露出善意的情况,我也无数次从噩梦中惊醒,拿着电话,却因为时差没有拨通,只一个人无声地对着窗外发呆。好在,到最后,我的努力都获得了回报,我如愿在ic拿到了 distinction。
22年1月,是我最为焦虑的时候,没有顶会,ic的考试也还没有考,不知道自己gpa会怎样,不知道未来是怎样,不知道前途在何方。我焦虑地每天都在投找ra的邮件,应该有投了不下100封。最后只收到了3封回信,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我在9月来到了新加坡。
新加坡的生活我适应很快,社会非常友好,会稍微多一些归属感。我有交到一些朋友,甚至还有一个本地朋友,整个人相对放松了一些。但是我的日程确还是那样,几乎每天都很满。白天忙实验室的项目,晚上要做选校,写文书,写 rp,套瓷。无数个日夜,我处在崩溃的边缘,整个作息状态也非常乱,通宵甚至变成了一个常事。我写了30封文书,套了50多个老师,收到了无数封拒信。
在1月底,我很开心地收到了ox的面试。可是命运跟我开了一个玩笑,那个联系好的老师本来都打算录我了,可是最后我在panel 的面试没有通过,遗憾被拒。那时我的心态特别崩溃,想着说连套上的老师我都没有能面上,更别提别的项目了。但是,我很幸运的在 2 月中收到了ox梦想项目的面试,一共面试了3 轮,我每一轮都尽全力准备,最后幸运上岸了。现在回想来,还真的是惊险。
世毕盟(GGU)
最后感谢世毕盟在申请路上的帮助,在文书修改和面试上给予了我许多帮助。
尤其感谢培训师赵老师,和我一起度过了那段煎熬的申请季,帮我改文书,给我申请建议,甚至在夜晚听我的emo。那段时间我的心理压力很大,白天需要兼顾科研,晚上还需要面对所有的申请事务,整个人处在崩溃边缘。赵老师真的帮助了我许多。
也感谢世毕盟给力的面试辅导,希望世毕盟越来越好!
最后的最后,我想对那个四处投cv的我,努力准备考试的我,拼命做项目的我,熬夜写文书的我,努力准备面试的我说,谢谢你,还好没放弃。命运会眷顾有准备的人的,感谢你一直坚信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