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创业血泪教训:分钱模式谈不拢,散伙不可避免

分钱模式
来自该视频十年创业血泪教训:分钱模式谈不拢,散伙不可避免_哔哩哔哩_bilibili
果老板
- 分钱,一共分为两种方式。
- 分成制
分成制的方式就是我分你百分之比例,多少?
比方说利润的百分比或者营收的百分比
2. 底薪固定薪酬方式
底薪加绩效
分成制,为结果而付费,最终你要给到我一个交付结果,然后我给到你对应的分成比例
底薪加绩效,为过程而付费,我是买你的时间,你每天多少小时坐在这里,最后到底做没做出来,挣没挣钱,你不用管。
挣钱了反正都是我的,亏钱我也认。
而分成制如果没有底薪的话,意味着,一旦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无效过程,那就分不到钱的。
因为分成制他承担了更多的风险,所以他理应分到更多的钱。尤其是这件事情如果做大,他应该分到比底薪加绩效更多的钱。
而底薪加绩效,因为你没有承担什么太多的风险,所以你理应分到少一点的钱
有的老板很精,就算是给你底薪加绩效,
风险大也是你担,干得多钱还少。
稍微好点那也是有别人担风险,比如投资人啥的……
分成方式:
1. 合伙制
比方说,合伙做一个公司,你占70%的股份,我占30%的股份。
合伙制特点,大家一起投一笔钱,我们就共摊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的风险。然后把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成本全部刨除后,我们来共同分利润。(一块儿付出,一块儿摊风险解决问题,一块儿得利益)
例子:
比方说,一共赚了100块钱,30块是成本(发工资、产品、供应链),最后70的利润。
70块钱我占30%我拿21块钱
你占70%你拿49块钱
如果你这个小生意是一个单维度生意,就是你们只做这一件事,特别简单。整个过程也很丝滑,项目就是这一个项目,你用合伙制是非常非常没问题的
但是,
问题出现了:
一.你们在早期的时候,可能你占20%没问题,但是越到后期,可能你在里面干的活就越来越多,占的比重权重越来越高。而曾经的那个他虽然是老大,他曾经值得占70%。
但是在公司的现阶段,他不应该占那么多了。但是合伙制把这个事情固定死了。
而所谓的贡献比例,其实又很难扯清楚。矛盾就出现了。
如何解决?
周期性
如果本身你们的业务变化还挺多的,最好你们就签一个周期。比方说:你们七三分,一共维持两年或者一年。甚至有的行业动态变化很快,那你们就维持一个月或者三个月。按着周期来,大家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
在这个周期以内,都不要说“哎呀我想多分啊”,你没办法的,因为之前都认定了的“这段时间我们这么分。”人得负责。
等周期到了,再谈,这时候能谈的妥吗?(之前多拿的少拿了,少拿的多拿了之类的)。
这得看价值认定。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个人的价值认定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得这个人很有价值,有的人觉得这个人屁都不是。
同样一个行为,在不同人的眼中,其价值认定是不一样的。
那如果你们两个是合伙人,你们的价值认定没有很大的偏差。可能就个5%3%的偏差,那大家都还能包容。
但是如果你们偏差巨大,比方说你觉得你应该占80%,他觉得你应该占8%。
当大家有这种巨大的认知偏差,价值认定的这种偏差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其实就很难在一起干了。
说的好听一点叫做价值认定偏差,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他觉得你没用。
可能就是他欣赏不了你的价值,而你也欣赏不了他的价值 。
毕竟你多分的那部分,就是从他那里拿来的。
每个人眼中的自己,都是要比别人牛逼的。
那怎么办呢?各玩各的。
那在周期性里面,大家就要谈一个叫做退出机制。
优雅地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合作,给大家伙个面子,日后好相见!
这个退出机制,其实就是为了大家在干活的时候,不要有太多顾虑,反正都界定好了,如果是实在不适合,那我们就换一种方式。
2. 责任分包制
可以理解为,我们就是规定一下,比方说我是做短视频流量的,那我一共给你做出来多少流量,我拿50%的钱或者60%的钱。那你呢是负责接广告的啊,我不管你是让谁接找谁接,给了谁多少回扣返点,这些我不管,你反正只分40%,所有的东西成本你自己承担,我把这个责任分包给你了。
且这种责任分包制,你还可以单独成立公司,他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们还可以长期的合作。
责任分包制其实是在果老板看来,特别特别适合现在的很多创业者在早期的时候使用的,包括很多老板也好包括很多员工也好,其实你都可以尝试用责任分包制。
如果是员工的话,通过这个作为你的第一桶金,作为你人生不止打工的第一桶金。
如果是老板的话,你可以通过责任分包制
一.降低你的风险
二.可以提高员工,或者说提高做事情的这个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激励
因为责任分包制的本质其实就是,他就是一个小公司,他自己就是一个小公司,他要为结果负责,如果他能找到底下的人帮他干,那这个成本就会进一步的缩减,他就可以赚到里面的复利,他就可以不用干活赚到里面的利润(中介?)。
那这对很多人来讲,他就愿意给你走这个责任分包制,也就是说,他也是个小老板了,他也是个管理层了,他不用每天只做执行这件事情了。虽然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是因为这件事情相对来讲确定性高,且风险更大头在你。所以很多人是愿意走责任分包制的。
好处:早期时,你不用有那么多的管理的复杂性,你就直接外包给别人,相当于外包给了别人。只是这个别人,可能是你曾经的一个员工,或者是一个你的曾经的合伙人或者合作伙伴。你外包给了他,你不用去管他里面的人怎么分钱的,他们那些杂七杂八的事。
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把控。其次这个人肯定是好好给你干活的,因为你要问他要结果的,我责任都分包给你了。
缺点:一旦做起来了,这个钱你肯定也是要多分的,因为责任分包制,他肯定会想要更多的利润。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责任分包制整体来讲,会比你自己去招聘员工所带来的风险,会更低,但是收益也会相对来讲更低一些。但他省心啊。
再一个例子:
比方说果老板就把他们公司的内部的这样的一个销售,原来是一个销售部门,然后是一个销售总监带着一堆销售,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比方说,有的销售想涨薪。有的销售也想当销售总监。
有的销售想要转岗,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你的提成该怎么制定,你的每个项目的提成该怎么制定。
如果你并不想管到这些事情。而如果他的职位只是一个销售总监的话,可能他的责任意识又没有那么的强,因为他们本身不是只有单一维度的销售,我们可能是n多个业务的销售。
那跟那个销售总监谈谈吧,我们搞责任分包制
通过这个责任分包制,可以很好的减轻老板管理的活。而下属也能有机会当老板
3. 岗位提成制
比方说刚刚提到的销售就是这种,低底薪,但是会有一个相对来讲,更高一点的提成。
但只要你是一个岗位,相对来讲,你的分成跟提成,会被压得很死的。
看似有提成,但老板本身还是在按过程而付费。你本身所担的风险还是太少,在岗位提成制里面,你甚至都不需要投钱。一旦你不需要投钱,不需要担任何风险,那你能获得的收益当然也就那点。
责任跟权力一定要对等,谁有这个权力,谁就要背这口锅。
同样,因为他有了相应的权力,他也要扛相应的风险跟收益。
很多公司有个问题,就是看似权力在他,责任也在他,但是这哥们却不用摊任何的风险。但是做好了,也没有任何的收益。那谁好好干啊?
因为说是说,责任在我,权力在我,但是我也不用摊风险,我也不用摊收益,那责任其实还是不在我呀,还是在老板本身身上啊。
所以这就没有达到所谓的责任分包制。
责任分包制的本身,其实就是你要把它裂变出去,让他成为一个小的团队。他要为这个团队自负盈亏,为这个项目去承担成本,同样他也要拿取更大的收益。
所以,责任跟权力一定要对等,风险跟收益一定要对等。
那普通人能做什么?就是我们要尽可能降低我们自己的风险,同时拿到更高的收益,怎么做?
本质其实就是把你的时间,作为风险承担的一部分。
很多人觉得有些人很蠢,不要钱的去给谁干活。你得仔细想想,他并不蠢。人家肯定想明白了自己到底要什么,
就是有人有一些战略性的项目。
他甚至不收服务费,他也要去给对方办事,
为什么?一、因为他要去对方那里学东西,二、对方公司真的牛逼,所以他要这个背书,他要对外去宣称“我曾是谁谁谁的服务商”“谁谁谁是我的客户”,因为这个人的势能远比他大很多,所以他要免费给这个人办事。为的就是打案例,为的就是要背书,为的就是学东西。
人家是精得很的。
像有的这个项目本身它很简单,而且它重投资的这种,就比较适合合伙制。比如说开店。
比方说,这个业务本身拆分起来比较简单,你可以拆分成很多个部分,有的人专门负责产品,有的人专门负责营销,有的人专门负责流量。而每一个部分的价值认定的比例,其实相对来讲在社会上是有共识了。比方说,品牌可能占20%,产品可能占30%。
他有类似这样的认定,那这个时候他就很适合责任分包制
那如果你这个人本身你没有太多本金,你没有办法承担任何的风险,那你就只能走第三种方式,岗位提成制,好让你有那么一点点的杠杆。
0底薪的方式尽可能去提高分成比例。
但有可能,明明你是一个岗位提成制,你是不占这个资产里面的任何的一部分的。
但老板却要你注资。
相当于,你只是个服务员,但是老板却要你往这个餐厅里投钱。说会给你点股份什么的。这种里面可能有深坑。
很多实体店是这样,让员工入股,但实际上,入的股本身是分不到什么钱的。看似你占了个1%,0.1%的股份,但是他不是按股份比例分的,
他给你画的饼是“啊,那个,额,只要你入了股,未来公司上市了,你就能拿到什么什么了”
点来了,如果这个饼是有实现概率的,或者至少比中彩票的概率高一点儿。也还能接受。
但如果是一个理发店说,“你入点股,未来等公司上市了,你就能分到很多很多钱”感觉还不如去买彩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