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研途风景】在压力与成长之间反复横跳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研究生在读体验

2023-03-07 13:54 作者:初盟日语专业考研  | 我要投稿


前言:早春三月,一年之计初始之时。广东的春日更像是在秋季,枯叶黄灿灿的,又间杂着红白的落花铺满一地,行人踩过便沙沙作响;枝桠也光秃秃的,若和蓝白的天相映衬,没有一丝云彩,像幅水墨画似的。但总归是春天,也有树仍是茂密的绿叶,深浅不一,淡粉的灿黄的花开得四处都是。半城春色半城秋,倒也丝毫不突兀。


20年的三月,我还埋头于书桌前,等想起稍作歇息时,只瞧见窗外暗蓝的天空。


21年的三月,路过学校陈旧的校门,拦着一排水马,似是在修新的校门,只戴着口罩遥遥窥一眼,一枝玫红色的花已越过围墙探出头来。当时只把自己也想作是一株花,好探进那校园里去,融为一体。


22年的三月,我已坐在那教室里,不时地望向这种种景色,心中有万分庆幸,也有万分感慨。一晃三年过去,我而今是研二的学生了。那就在这里,向大家谈谈我这一年多里的诸多变化,供大家参考。


回想起研一新入学第一个星期,正是试听课的时候,好早些定下未来三年的学习方向和指导老师。因为自己没有格外感兴趣的方向,对广外的各个老师也一点不了解,就一股脑地全都去听了。


广外的日语语言文学分了许多小方向,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翻译、日本文化、日本经济等等,自然课也就分得多。听得越多,越是云里雾里。什么新感觉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啦,什么日本的儒教文化啦,什么功能翻译理论,只觉得这些课程似乎自己是一个也承受不来,怎的旁的同学全神贯注,倒像是颇有收获。最终也没拿准自己究竟在哪一个方面有天赋,或许是一个也没有,就选了最保险的一门——文学,毕竟我从小自诩“读书人”,想来也不难(问就是现在肠子悔青)。又选了一个极漂亮温柔的老师,好减轻我心里的压力(再次感谢老师的多次包容)。


所以选课这一块,也没有什么心得,只能劝大家开学之前就多读多看多了解,早早选定适合的方向,避免抽盲盒行为(我错了)。文学并不是一门如高考阅读理解一样简单明了的科目,其中的理论多而杂、晦涩难懂,相关的论文堆积如山,不是好应付的。当然读至研究生,没有哪一门是简单的,只是就我自己的了解浅谈一点对文学方向的想法。


选定方向和导师之后,就是选课了。广外日语学硕的规定是学位必修课程6学分(即3门),学位选修课程20学分(即10门),所以选择了自己方向的课后,还需要选一些其他方向的课才能修够学分。


除了文学,我还选过文化、民俗学、语言学、神话等方面的课,学起来也是很有趣的(语言学太难了除外[发怒]),总之只要不是学来写毕业论文的课总是有趣些(笑)。


课上不再像大学以老师授课为主,而是互相交流较多,提倡大家说出想法,提出异议。大多数课程都需要作发表,也就是presentation,毕竟广外人称CPU(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不同老师自有不同要求,也有些课人数较多,不要求发表,只作期末论文就好的。只是无论如何要谨记,选择各课程的发表时间时,一定要错开些,避免撞在一起。


我就不太幸运地,因为调课、放假课程延后、各课发表速度不同等种种原因,不得已一周做了8次发表(还活着)。至于期末论文,只能自己平时多看多感悟,具体的写作方法都要靠自己去学习。



除了日语的课,还要上些思政课,这倒不难,难的是还要上一门英语课。我原以为学日语的学生大多都一样,是学了日语就丢了英语,二者多半不能相容的。可是第一节英语课就把我吓得够呛,好几个同学能和老师全英对话、侃侃而谈,一些没有发言的同学也是一副了然神色,像是全听明白了。


实话说,我很是震惊,我不该认为人人都像我一般懒,没法两头顾。一节课下来,像是只有我一头雾水,脑子里尽是些“Does it mean……ですか”和“Englishわかりません”。研一一整年,我可谓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英语不及格,在此劝诫大家,不要步我后尘,学什么都不能忘了英语。


有关毕业论文,每个老师的风格不太相同,开组会的频率也不一致。但靠大家平时自己去启发灵感,建立“問題意識”,寻找自己的课题,这一点是大家都一样的。如果研一偷懒不看论文,研二上半年就要作开题答辩,很可能会赶不上交稿或是答辩不过关,一定要自己做好计划。


校园生活总是很美好。

我不大爱去图书馆,总是自己窝在宿舍学习,自在、方便,要什么都在手边,发出什么声响都无须顾忌。学累了的时候,就走到阳台去,倚着栏杆看外面的树,偶尔能看到小松鼠窜来窜去,有时也观察路上的行人,幻想各人的故事什么的。


又有时在宿舍待腻了,就到教学楼去。在教室里难免碰上阿姨打扫,手忙脚乱地抱着自己的东西换到其他教室去,所以我更愿意到教学楼下去。教学楼的一层大多设有学习区,摆上些桌椅,但六教那一片上课的课室多,人来人往也多,我总是到七教那边去,更清静些。学累了就走到水池边,看看水里的落花,看看鱼群,时不时挥挥手假装撒饵,哄得他们一窝蜂地涌过来。



也不总是在学习,抽空逛逛学校,走走操场。北校(白云校区)不算大,从宿舍走去教学区也不过十来分钟,但逛逛校园也是够的,总能遇到成群结队的人,挽手聊天,或是约着打球回来,还有正在挥拍对打的。


我总是在晚上去寻丁达尔效应,看着光一条一条一片一片地散射开来,很是高兴。有时傍晚回宿舍,看夕阳照在地上、墙上,会觉得幸运。



操场和其他学校大差不差,有一种独属校园的、寻常的美。清晨走走,便看看日出,傍晚闲逛,就看落日晚霞,若是在晚上,跑步的人多,就看看漆黑透亮的天空中挂着或缺或圆的月亮,也看看云的形状。


遇上雨天也是美的,整个操场只有零星几个人,四处都是细雨蒙蒙,我只顾走,雨水打湿了衣袖,又被积水溅湿了裤脚,我反而觉得轻快起来。




学校里多的是球场,经常见有人打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和网球,我也觉得手痒痒,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打,但总没有机会。若是爱好运动的人,定会好好利用机会。


恰好有了去南校(大学城校区)上课的机会,总是在傍晚去,夜晚回。南校更大,路边的行道树也更有整齐划一的美,得空了去桥边看看流水,像是在公园里闲逛。





“研究生只有录取和毕业的时候才是开心的。”这话很有道理。


读研以前,我总是往优等生的头衔靠,不管身处什么环境,我都力争上游,从不自暴自弃,总觉得事在人为,努力就有回报。读研后我才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灵动鲜活的人,从口语到写作、思维逻辑再到种种才能,不止各有所长,更可谓全面发展。即便是入学成绩不甚理想的,我也总暗暗为对方的优秀折服。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像是垫底的。


正如前文所说,课堂上的内容也总是不大懂,这个理论适用于什么,这篇论文有什么不足之处,创新点何在,这句话又为何要这么说,我只能尽力去理解,搜索枯肠。旁的同学却总有深刻见解,我知道,这叫学术天赋。同伴压力折磨着我。


如此一来,论文也是没有头绪的。不愿多做赘述,总而言之,学业压力也折磨着我。


研一时,我躺在宿舍的床上,没有一天不谴责自己——你有什么资格躺在这里,享受学术资源?我没有一天不逼自己奋发向上,但仍忍不住悲观:“我好像触到了我的天花板”。悲观情绪是汹涌而来的,我开始觉得自己“不配读研究生”,听到他人的夸奖总是心虚不敢接受,不断怀疑自我,“我真的能够毕业吗?”,退学的想法一天天在我心里打转。一面逼迫自己:辛辛苦苦考上的研究生怎么能退学,一面又歇斯底里:这个学我真的上不下去了!(一键查询精神状态,笑)



直到现在,这种反复的情绪还在折磨着我。但我已经有了对抗的力量,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其实在遇到困难时,有情绪上的崩溃是再寻常不过的。重要的是,要正视情绪,合理宣泄。


高中时便学过,“不必妄自菲薄”。成长是有迹可循的,回眼望去,我确实成长不少,在初心作翻译、上课,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是成长的印记啊。难道只因为论文写不出,就要否定一路成长而来的自己吗?若能一路成长,又如何到不了写出论文的那一日呢?


再者,想来同伴压力,应该不止我一人有。只要想清楚,人活世上,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这条路无关他人,不管别人走的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径,我们终究只能自己走自己的路。无论旁人是升了高官还是买了豪宅,都与我无关,只要我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便是学有所成。“可拿他人做榜样,不可因他人自苦。”这句话,劝人也劝己。


时间稍纵即逝,但一切努力都会留有痕迹。能将校园生活延长三年,如何不美好呢?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愿大家都能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找到人生的方向,不断前行。


END

感谢安学姐来稿,分享研究生生活见闻,祝学姐事事顺心~


也欢迎其他在读研究生的同学给日语专业考研投稿,分享属于自己独特的研途风景。

【研途风景】在压力与成长之间反复横跳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研究生在读体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