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可称明君的仅两人而已!

2021-07-23 08:45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明朝自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一共传了16位皇帝。对于明清两朝的皇帝,想必大家除了听过易中天骂乾隆外,一定也听过高晓松说明朝,其中在网络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高晓松说明朝是一个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真的没有明君吗?这一期,小编就来说一说明朝的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没有明君!

编辑

我们先来笼统的说一说,明朝历代的皇帝都是怎么样的。

明太祖朱元璋,生于1328年,自幼家境贫寒,给地主放牛羊,要过饭,当过和尚。这样一个卑微的穷苦人,于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随即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1368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建立大明。

   建立政权之后,先后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并多次出兵北伐残元,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强大王朝。执政期间轻徭薄赋,节省民力,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惩治贪官,打压豪强,可以说是一位爱民如子的皇帝。诛杀丞相胡惟庸,废丞相,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当然,朱元璋也是一位嗜杀残忍的皇帝,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擅杀文人、重开殉葬制度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仅执政期间就杀戮了数十万人。

编辑

明惠帝朱允炆,是实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再三犹豫最终还是选择朱允炆作为继任者。为人过于仁慈,优柔寡断,实行重文轻武,登基没几年便被朱棣将皇位抢去,其下落不明。朱允炆在位期间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推行新政,深得文官的拥护,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建文帝朱允炆还是干得不错的,靖难之役后,投降朱棣的文臣只有24人,逃跑或者自杀的却有有上千人,一时间永乐朝竟无文官可用。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自幼随军征伐,受封为燕王,长期戍守北方,朱允炆当皇帝后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夺位登基。他巩固边防,五次亲征蒙古。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然而,跟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他也是一位多疑好杀,残忍成性的皇帝,在靖难之役后将不肯屈服的建文亲信诛杀灭门,把众多建文旧臣旧将及其亲属处死、迫害,下旨在其驾崩后将16妃和数百宫女生殉。

编辑

  明仁宗朱高炽,明代第四位皇帝,于1424年登基。生性沉稳,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跟朱允炆一样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在位期间推行新政,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确实配得上一个“仁”字。但可惜身形肥胖,体弱多病,登基8个月便驾崩了。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的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幼年就受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1411年被朱棣立为皇太孙,数次随驾出征蒙古。执政期间任用贤能,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这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仁宣”二帝的执政虽然只有11年,但“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执政中后期,宣宗迷恋斗蟋蟀,甚至有通过蟋蟀加官的传言,故而被戏称为"蟋蟀"皇帝。

编辑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9岁便即位。即位之初,由太皇太后以及“三杨”主持政务,由于继续推行“仁宣”时期的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张氏死后,三杨去位,英宗便宠信太监王振,朝堂上朋党错综复杂,一时间形成了王振专权。随后,北方蒙古瓦剌入犯,英宗听从王振之言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随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位,随即杀掉于谦。

编辑

明代宗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蒙古军大举南下,危急时刻朱祁钰继位,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在位期间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英宗放回后被其冷落对待,随后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朱祁钰废黜软禁而气死。

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经历过太子时期的废立,继位之初为于谦平冤,任用贤能,朝政清明,体谅民情,励精图治,明王朝在他的统治下开始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朱见深沉溺于后宫享乐,迷信方术,宠信宦官汪直等人后,明帝国开始妖邪横行、朝纲日渐败坏,到了朱见深执政后期,明朝已经发展到了奸佞当权,西厂横恣,腐败横行的情况。

编辑

  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嫡长子。朱厚照这位皇帝放眼中国整个封建历史都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在宫中另起新居——“豹房”,成天在里面和小太监、宫女们淫乐无度,一度被指为昏君。然而,又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的皇帝,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但是从他执政的明帝国可以看出,他登基之初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而他自己却因服丹药中毒而死。

编辑

  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他是明武宗朱厚照堂弟,兴献王朱佑杬嫡子,也是明朝在位第二长的皇帝。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这一时期可称“中兴时期”。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爆发“大礼议”之争,面对朝堂上一群“尔虞我诈”的臣僚,朱厚熜深感乏味厌烦。以至于后期疏于朝堂,迷信道教、炼丹,在发生“壬寅宫变”后不再理政。

编辑

明穆宗朱载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第三子。执政之初明王朝内忧外患,朝政腐败,致使朱载垕尤为关心朝局,明静、宽仁的性格也让一群又能力大臣一展抱负,实行新政。但由于他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致使了朝堂之上权力斗争加剧,而且到了后期他也沉迷媚药,不理朝政。

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他也是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10岁即位。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进行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援救朝鲜抗击倭寇。张居正死后开始不理朝政,经常罢朝。致使东北女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大败,明朝国力逐步下滑。

编辑

明光宗朱常洛,明代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万历帝长子,在位仅一个月。朱常洛是传奇色彩比较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加之万历的不喜欢,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熬了三十九年才等到继位。继位之后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罢除矿税,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官复原职。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短短的三十天使朝政有了些起色。但奈何朱常洛沉于酒色,纵欲过度,一个月便病倒去世。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朱常洛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被群臣拥立继位。他自幼也备受冷落。少文化而好木技。16岁即位,此时的明朝已经日薄西山,外有后金威胁,内有宦官干政。而朱由检在位七年却一心做木工,朝政交给魏忠贤,最后因意外落水成病,服用“仙药”而死,妥妥的昏君没说的。

编辑

明思宗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同父异母的兄弟,熹宗驾崩时没有子嗣便让他继位。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试图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看,但奈何此时明王朝已经积重难返;加之其缺乏大局观,难以控制文官集团,性格上又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在施政和用人方面屡屡出错,终于在1644年,弄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编辑

以上便是小编对明朝皇帝介绍,其实并不难看出,明朝是有明君的。

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虽然两个皇帝都是残忍好杀,但是他们的好杀是建立在维护帝国统治的前提下,在文治武功方面两位皇帝也足以青史留名。清朝的康熙皇帝曾给予了朱元璋和朱棣至高的评价:朱元璋“治隆唐宋”,朱棣“远迈汉唐”。 当然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以及明孝宗朱祐樘也算得上一代明君,多的不说能开创“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便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如果说朱元璋和朱棣是明朝明君的第一梯队,那么朱高炽、朱瞻基、朱祐樘完全算得上明朝明君当中的第二梯队,他们唯一的不足就是太“短命”。

编辑

但是除了以上的5位皇帝之外,其余的明朝皇帝就不止称不上明君了。从小编的细数不难看出从明宪宗朱见深之后,除去朱佑樘和朱由检之外明朝的皇帝就开始不怎么理朝政了。班固的《白虎通论》中写道:“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可以说帝国制中,皇帝的优劣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可以说明朝这些皇帝的怠政,也是明朝灭亡比较致命的一个原因。

但再怎么说朱元璋和朱棣的明君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大明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可称明君的仅两人而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