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农业新突破路径
品牌农业新突破路径
摘要:以农业品牌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牌农产品建设中,要发挥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和生产基础设施;通过品牌培育和宣传,增强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我省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形成、农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在品牌农业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规模效益不明显。由于品牌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少数特色农产品上,整体规模较小,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二是技术创新滞后。由于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力度不够,导致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三是品牌宣传不够。
一些农产品虽已注册商标但受宣传不足及营销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制约而未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产品营销渠道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五是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农业企业经营不规范等原因致使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缺乏发展动力。
实施品牌战略,让农产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品牌农业就是要创造一个能够使消费者产生联想、产生共鸣的品牌,从而提升产品质量,让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记住农产品的品牌。因此,首先要实施品牌战略,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的同时,要实施“农业+”战略。通过构建一个有特色、高质量、好价格、多效益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形成一个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营销等综合功能强大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真正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其次,要按照“三品一标”要求进行申报,通过培育创建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实现品牌农业发展的目标。
强化质量安全,让农产品从“能不能”向“优不优”转变。
近年来,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但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相比,仍存在监管体制不健全、部门协调不畅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入手,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构建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制度化、质量可追溯的现代农业。要注重标准化生产与全程监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实施品牌营销,让农产品从“卖得掉”向“卖得好”转变。
近年来,我省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必须深入实施农业品牌营销战略,让农产品从“卖得掉”向“卖得好”转变。
强化科技支撑,让农产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强化加工技术装备支撑;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畅通农产品供需信息渠道;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同时要大力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与推广。
强化品牌建设,让农产品从“无人知晓”向“人人知晓”转变。
一要做好品牌规划。围绕我省农业特色优势,科学布局农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发展各具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二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通过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三要强化宣传推介。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推介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让消费者真正了解品牌、认可品牌,让农产品从“无人知晓”向“人人知晓”转变。
四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开展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傍名牌”侵权行为,坚决打击不法商贩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