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回 濑名夺回作战【背景干货&感想】

① 味噌田乐

串烧豆腐,并涂以味噌。这一料理在永禄年间非常流行,符合本集的时间点。
“田乐”本是神职人员祈祷丰收的舞蹈。
舞蹈时,穿白衣、踩高跷,与豆腐串的形象相近,因此,这类的食品就借用了“田乐”一词。
大家熟悉的“关东煮(おでん)”也是由“田乐”一词而来。
② 久松长家的孩子们

看不懂这一3男3女的配置。
这一时间点,久松长家能带来的应为4男2女。
1.久松信俊;
2.一色诠胜妻;
3.久松胜元(松平康元);
4.久松胜俊(松平康俊);
5.多劫姬;
6.长福丸(松平定胜);
③ 大久保忠世推荐本多正信

关于两家的关系,在大久保家的传承中:
你叛变,我家照顾你家人;
你出逃,我家把你捞回来;
你复归后缺衣少粮,我家给你出;
你是个无能小人 ;
你最后不得好死。
然而,
没有决定性证据证明搞大久保家的是本多家;
本多家没说过大久保家的不是;
大久保家出事后,本多家还在积极联系大久保家。
④ 家康:“本多正信?”
众人:“打咩!!!”

本多忠真:“他和我们本多家八竿子打不着!”
本多忠胜:“他是个假本多!大皮炎子!”

2个本多家的关系:本多正信的“太爷爷的太爷爷”和本多忠真的“太爷爷的太爷爷”是亲兄弟。
酒井忠次:“大高城运粮战前一天,这货说他腿摔折了……”

《佐久间军记》的说法是,本多正信在跟随家康进攻丸根砦时膝盖受伤,从此落下了病根儿。

但并无其它史料佐证。
⑤ “鸡匠”本多正信

给家康养鹰是此后复归时的事儿,这里用养鸡先“垫”一下。
⑥ 服部半蔵正成

・ 服部半藏正成不是忍者,他爹服部半三正种也不是。他父辈那一代的领地贫瘠,经济不好,因此领民多靠“鸡鸣狗盗”讨生活;
・ 通说服部正成的父亲为服部保长,又名服部正种。但服部保长和服部正种应是两个服部家的当主。家康一开始重用的是服部保长这一支,成为冈崎之主后,服部正种的这一支开始抬头,服部正成与“大树寺”关系匪浅,推测重用服部正成与家康得到了大树寺势力支持有关;
・ 按《宽政重修诸家谱》等,服部正成的初阵是1557年率伊贺众六、七十人攻陷了宇土城(上之乡城),凭此战功获得家康赠枪,“枪半藏”的名号由此而来(后为区分渡边守纲,世间多称其为“鬼半藏”)。但1557年打上之乡是“我打我自己”,且这一过程与后面甲贺众的操作如出一辙。因此,甲贺、伊贺都参与了1562年“上之乡城之战”的说法很早之前就存在,并非本剧原创。
・ 没有任何可信凭的史料能证明服部半藏会忍术,但他是枪术达人、铁炮小能手。
⑦ 本多正信:“利用水野家海运势力,我们在师崎附近接人。”

古泽编剧想强调织德联盟已成,因此要把水野信元卷进来。剧本此处留给平山优先生一处括号——“利用水野家海运势力,我们在( )附近接人。”
这里非常考验历史顾问的基本功。
平山优先生给制作团队提供了“师崎”这一选项。
选择师崎上陆可以完美的避开吉良余部、鹈殿部的势力。
此时的师崎一带由千贺家控制,展开说就会扯到千贺海军,略了。
另,师崎一带也是明货“走私”的一大入口。明朝货物由水路或陆路进越南,再从越南的会安发船前往师崎。
⑧ 鹈殿长照父子

通说鹈殿长照的母亲为义元之妹,但黑田基树老师指出这一说法始于《宽政重修诸家谱》,此前的《宽永诸家系图传》里并无此说。
在同期史料《土佐国蠹简集残篇》中,明确的记载了今川氏亲育有4女,分别为吉良妻、中御门宣纲妻、北条氏康妻、濑名贞纲妻。
(以今川氏亲那羸弱的小身板儿,传下4儿4女,已经很努力了。)
所以,鹈殿长照的母亲最多只能是今川家旁支的女儿或氏亲的养女。
长照的两个儿子最终投靠了德川家。
哥哥氏长一直战到大阪夏之阵,善终。
弟弟氏次死于关原前哨战的“伏见城之战”。
⑨ 家康的署名

密信的落款只署了“元”。
估计还是大石泰史老师的“日常发功”。很合理、很到位。
并无家康以“元”署名的信函存世。但是,家康在写给侧室的信函中,有两封的署名为“家”。
⑩ 棒手里剑上的心形孔

这一形状在日本的专有名称为“猪目”。
但见过猪的都知道猪眼睛不长这样,叫猪鼻子倒更靠谱些。虽不乏其出现在武器上的例子,但更多的,还是出现在建筑和法器上。

至于这个图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猪目”,日本仍旧莫衷一是,但普遍认为此为日本原创。
但是……千言万语,不如直接上图↓



至于为什么日本称其为“猪目”?
老刘倾向这是中国阴阳五行理论影响下的产物。
猪为亥,十二地支中,子、亥主水,但亥为阴水主静。
即此图案出现在建筑上,可镇火,出现在法器上,可驱火。
“猪目”并非猪眼,而是“亥水之泉眼”。
⑪ 田鹤

关于田鹤的结局,大致有2个版本:
1.夫妻二人开无双,死磕氏真,力竭身亡;
2.寡妇孤儿齐上阵,死磕家康,全军覆没;
田鹤的关键词:死后封神(椿姬观音)、女武神、女城主、巴御前再临、战国第一烈女。
⑫ 伴与七郎“公示”甲贺发音

正信和半藏称“甲贺”为“KOUGA”,伴与七郎委婉地纠正了自己是“KOUKA忍者”。
“甲贺”的语源为“鹿深(KAFUKA)”,意指甲贺一带是“能隐约听到鹿鸣的深山”。
经历了发音演变后KAFUKA就变成了KOUKA,而KOUGA是误读。
⑬ 伴与七郎&甲贺众

伴与七郎在“上之乡城之战”后去向不明,从他家的系谱来看,伴与七郎之子后来出仕了长束正家。
和伴与七郎一起参与“上之乡城之战”的其他伴氏亲族,一部分归附了织田信长,有人死于本能寺,也有人成功逃出京都,赶赴安土城解救出了松平竹千代(家康与阿龟之子)。
除了“上之乡城之战”,负责协助家康“伊贺穿越”也是甲贺众,但并非伴氏这一支。至于服部半藏,他只是家康的随行人员之一,并无他组织伊贺众守护家康的证据。

⑭ 於大的语源小课堂

主流说法,“米”与“注入”、“投入”同音,可能源于古时将米放入容器中用于祭祀。
但这一说法的硬伤是,奈良时代日本还在把“米”叫“YONE”,平安时代就变成了“KOME”。
老刘倾向日本改称“米”为“KOME”或受我国吴语影响。
⑮ 神原康政的“无”字旗印

神原康政的旗印为“”日轮一无字”,这里直接综合“日轮”和“无”字两个元素,给他做了个低配版。

康政为何使用篆书“无”字的原因不详。

通说康政用“无字”代表“我将无我,甘当德川家一无名之辈”……
这太扯了些。
用“无”字还是源于康政的净土宗信仰。
另,神原康政的初阵应该在1年后,镇压一向一揆。
⑯ 神原康政与本多忠胜的关系

二人同龄,基本上各忙各的。
没有二人关系要好的任何史料。
难得的是,连后世的逸话也没有说二人交好的,当然也没有说交恶的。
⑰ 上之乡城之战

按《宽政重修诸家谱》及竹谷松平家的传承,负责前线指挥,并最终攻陷上之乡城的是松平清善、松平清宗父子。
⑱ 鹈殿长照之死

随着家康亲笔感状的曝光,现在已经能确定鹈殿长照死于伴与七郎之手。

今度鵜殿藤太郎其方被討捕候、近比御高名無比類候、我等別而彼者年来無沙汰候、散心霧弥祝着申候、委細左近・雅楽助可申入候、恐々謹言
二月五日 松平元康御書判 伴与七郎 参
这封感状也透露出了伴与七郎的起用确实与松井忠次有关。
难得《改正三河后风土记》在这件事儿上没骗人。
⑲ 冈部元信

让冈部元信以押解官的身份出场……一开始还觉得这是暴殄天物。
后来才发现,古泽编剧想让石川数正成为“预言家”。
一个最终叛逃的“大逆”,对一位疑似叛逃过的“大忠”打心理战。这出戏有点儿意思。

⑳ 今川氏真亲征三河

平山优先生试图用1562年2月15日氏真向小坂井八幡神社下发的禁制,来证明这一时间氏真为接上之乡城之围亲征了三河。
但这里面“空白”过多。氏真有没有亲征,亲征是不是这一时间点,亲征的目的是什么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另,即便此时他真的在三河现场,进驻的也是牛久保城,而并非剧中所说的吉田城。
㉑ 人质交换

关于这次人质交换,如剧中所示,家康方的负责人为石川数正,这点并无异议。
耐人寻味的是,今川方面并非剧中描述的氏真亲力亲为,而是由关口氏纯的弟弟关口氏次全权负责。
另,无论是鹈殿长照家还是伴与七郎家都只提到了交换的是信康,并未提及筑山殿和龟姬。
这也从侧面佐证了筑山殿和龟姬一早就在家康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