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皆人生】筹建公安业余艺术团(杨柏年)
【秋思按】杨柏年老师,浙江镇海人,1933年出生于上海,2014年8月去世,享年81岁。1954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后,到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1960年调市局消防处后任防火监督员,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消防文艺宣传和消防影视片创作和摄制工作。1994年退休于上海市消防局。2003年,转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
杨老师生平热爱文艺、戏剧。系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并担任上海国际京剧票房副理事长和上海春秋京剧票友社总干事等社会职务。
杨老师生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文字集结成书《戏里戏外皆人生》,通过文字杨老师把自己毕生所学,对京剧麒派艺术的感悟,以及在票界多年的所见所闻做了很好的梳理与记录,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上海票界活动史料。因为是杨先生自费出版,印量不多,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精选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公众号展示,通过这些文字老戏迷们能回忆当年的过往,新戏迷们则能领略当年老先生的风采。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公安系统的文体活动逐渐展开,各基层也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各类球队。同时,各基层文艺交流汇演中也涌现了不少文艺人材,水平不低。在这基础之上,政治部按局领导的想法,开始筹划建立一支公安业余艺术团队。筹建策划定妥后,开始在全局系统招考,报名者有两千多人,经过各种考试挑选,定向招收了五百余位各个剧种、类别的人材。经局领导的审核批准,定名为“上海公安业余艺术团”,成为一个下设有合唱队、舞蹈队、民族乐器一队和二队、话剧队、京剧队、越剧队、曲艺一队和二队、魔术一队和二队及舞台美术队等十二个团队的较庞大的业余艺术团,与当时上海较著名的邮电、铁路位列前三甲。
平时,每个团队每周晚上均有一次活动。每逢周日,各团队利用一整天时间同时进行活动,并邀请了上海的专业老师进行辅导训练。我具体负责话剧、京剧、曲艺及舞台美术方面的团队,其中自然更偏重于京剧。
经过短时间的突击排练,终于在1956年的10月,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礼堂(市局机关对面)举行了“上海公安业余艺术团”成立大会。宣布了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林德明为顾问,消防处处长吴桐生为团长、政治部宣教处处长苏健为副团长。我和段圣仪两人就是这个业余艺术团的专职文艺干部。此后,艺术团的活动一直开展得规律而稳定。市局隔壁的原石油公司办公楼俗称209大厦,一至四楼均为治安部门的办公室,五楼的大型会场及地下室的许多房间,则为艺术团各团队活动场所。后来,为了更加丰富公安干警的业余文娱生活,就在五楼会议室搭建了一个小舞台,我和小段当然是具体操办人员。搭成后,各团队轮流在每周六、日正常演出,并经常参与市里各类业余文艺交流、调演。
当时,京剧队就邀请了三位固定教师,此外,还有临时因排剧需要而请的特邀老师。这个任务给京剧团的压力很大,也因为全市干警中北方人喜欢京剧的较多,市局干部、领导更有兴趣,希望京剧队多出一些节目。此后,基本上每月都有演出任务,对我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我不仅要多组织演出,而且自己的演出任务也随之加重,平时每天早上7点前就要到达汉口路的汽车队,里面有一个较宽阔的室内停车场,专门请了武功教师为我练基本功。同时,京剧队有位队员叫孙正英,擅长青衣、花旦,是梨园子女,幼年时曾搭班唱戏。她的大哥是在新民京剧团打武场面的;二哥孙鹏志是麒派老生、专业演员,常驻在西施乐园、大世界等京剧场子演出;三哥孙鹏麟也是常州市的文武老生演员。为了我的排戏需要,她特地请了她的二哥孙鹏志来局里辅导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