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军档案: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表现

2023-07-03 10:06 作者:DASTIGER  | 我要投稿

简介: “犀牛”自行反坦克炮是德军几款著名的搭载88mm Pak43火炮的车辆之一,曾取得过2600m正面击毁苏军IS-2坦克的战果。与黑豹坦克一样,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是它的首次登台表演,此役中,装备了“犀牛”的德军第655坦歼营战绩不俗,并于当年8月专门撰写了一份作战报告(即本文,下附有本人中文翻译),总结了其下辖的的第521坦歼连获得的宝贵作战经验。德军装甲兵总监对这份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对于日后的教学和人员培训意义重大。(下附本人中文翻译)

(资料来源:www.panzer-elmito.org

原文大意(限于个人德语水平,翻译如有错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

 

关于:第655重型坦克歼击营第521连在奥廖尔防御战中的作战经验报告

致装甲兵总监

 

A.总述:

       该连在第35军指挥部的指挥下自1943年7月11日至7月27日以4名军官、88名士官、188名士兵以及13辆胡蜂(译者注:即改名前的犀牛自行反坦克炮,此处遵照原文“Hornisse”翻译,下同)和3门四联装防空炮的兵力投入到奥廖尔以东的防御战中。

       7月27日,该连奉中央集团军群之命撤出奥廖尔战区。

      

       战果:摧毁敌1辆KV-2、19辆KV-1、1辆M3李、30辆T-34、1辆T-60、5辆T-70、1门坦克底盘搭载的多管火箭炮以及3辆卡车,1辆Mk II型失去移动能力,1门防空炮失去作战能力。

       损失:

全损:2辆胡蜂、1辆小型拖拉机和1辆Kfz.1

阵亡:1名中士(车长)、1名下士(炮手)

失踪:1名中士(车长)

负伤(在野战医院):1名军官(连长)、2名士官、13名士兵

负伤(仍在部队中):1名军官(排长),4名士官,7名士兵

 

B.该连的作战:

       该连曾被作为独立作战单位配属给步兵军,其下各排曾多次被拆分给不同的师。但出于下述原因,该连现在必须集中起来置于一个师内作战。

a)使用当前的F型无线电对讲设备时(通讯范围约3-4km),连长无法在更远距离上通过无线电指挥作战。

b)对于该连的编制来说,在大范围区域作战几乎无法进行补给。

c)大面积长距离作战时,车辆行驶技术状况会十分严峻,车辆修理和备件供应都将格外困难。一个坦歼连下辖维修部队的能力不足以支持此种作战。频繁出现的故障只能由坦歼营的维修部队来应对,因此人们甚至要求将坦歼营集中使用。大量的技术损失——即使是由轻微故障导致的——限制了坦歼部队的战斗力,这使得一个坦歼连就算集中作战也很少能同时出动超过6辆歼击车。在排级单位中,这些损失已经严重到人们只能迫于形势派出单辆歼击车参战,而在战术上这是不负责任的。

 

C.战术经验:

       步兵理所应当地会要求在我方战线前为他们提供装甲掩护。然而在开阔的地形下,装甲薄弱而又容易成为巨大目标的胡蜂往往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这也部分导致我们与步兵关系紧张。1943年7月11日和12日,该连原计划像坦克一样越过一片朝敌军倾斜的2km长的斜坡,对大约20-30辆停着的敌坦克发起攻击。但因为没有任何得到掩护的接近路径,如果前进,则歼击车们还未成功就会在敌军的火炮和坦克优势下被消灭,所以行动不得不取消。事实已经证明,以下作战方式在战术上是正确并能取得成功的:

       让敌军驶向伪装良好且尽可能得到掩护的阵地。必须让敌坦克动起来,而胡蜂待在阵地里(而不是像11日和12日那样反过来)。

       一支坦歼排在1943年7月13日的战斗可以作为范例,他们从精心伪装的阵地上——甚至就在最前线,但选择了有掩护的接近途径——在面对敌军一次得到攻击机支援的装甲进攻时击毁了12辆KV-1和4辆T-34,而己方无一损失。

       对付静止的、被作为火炮使用的敌坦克时,只有通过事先有掩护的徒步侦察、突然性的出击、快速的短时交火并最后撤退到掩体中才能取得胜利。这里以该连7月23日的作战为例,当时敌军坦克和步兵朝一个掷弹兵旅的侧翼和背面发起了一次十分危险的突破。该连于是转移到一片洼地中,在进行了细致的徒步侦察后,从阵地上击毁了一辆KV-1和一辆T-34,并通过持续地在坡地上短时出击和交火阻止了敌军的进一步推进,直至反击取得胜利。

       因为整体形势和敌军的优势,人们无法再始终遵守胡蜂坦克歼击车不能到最前线和敌军火炮的覆盖区内作战这条原则和命令。我方步兵的超负荷作战往往要求装甲武器和反装甲武器也待在最前方,来为他们提供精神上和实质上的支持,并阻止敌军在我军撤退时发动的袭击。88mm高爆弹的威力巨大,每次都能阻遏或逼退敌军步兵,但因为胡蜂在倒车时机动性较差且弹药设备只能携带少量炮弹,这种形式的作战非常受限并只有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倘若要彻底放弃这种战斗,那么很多情况下有计划的撤退行动就将受阻,这对那些浴血奋战的步兵而言也是不负责任的。

       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各级指挥官事先进行徒步侦察至关重要。该连在损失极小的情况下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种侦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选出最佳的前进路径并立即进入最理想的阵地,而不是等到临敌之际才不得不匆忙寻找它们。

       在战斗中,指挥官步行指挥火炮往往比起待在歼击车上指挥更好。这样坦歼指挥官能更早地一览地形和战场势态,并为他的歼击车提供准确的指示,同时往往能更好地从侧面观察射击效果。不过前提条件是,他必须与歼击车保持目视和无线电联络。

       苏军坦克部队尽管会大量出现,但却往往分散成小规模的战斗群。它们之间的协同很明显做得不好。该连的大部分击毁战果因此都是在面对小股苏军坦克群的袭击时取得的。这些或许是被派出用于暴力侦察的坦克群遭到击毁几乎总是能使更大股的敌军部队退却。

       1943年7月13日,该连与一支有25-30辆坦克的敌军进攻部队发生交战。这些苏军坦克的射击效果总体上欠佳。但与之相反,他们的坦克、炮兵和空中部队之间的协同倒做得不错。一开始要求的将胡蜂部署在固定阵地上的做法因其狭窄的射界和高大的车身被从原则上放弃,人们仅仅考虑将它们投入机动作战。不过有一点做得很好的是,该连迅速在每个准备阵地上的歼击车底下挖了掩体洞穴。如果仅仅趴在坦克歼击车下方是无法获得针对炮弹破片的充足防护的。

       该连战术指挥上的不足之处体现在连内的无线电联络不足。一旦胡蜂指挥车损失(该车在行动之初就已经损失),与其他装甲部队的无线电通讯就无法实现,因为这些部队是要用10瓦超短波电台作战的。应该将所有作战单位的装备标准化、统一化。由于恶劣天气下的路况,通过摩托车通信兵保持联络几乎做不到。

       部队的小型拖拉机还未配备无线电设备也是一个缺点。胡蜂较少的备弹量使这些弹药运输车必须寸步不离地跟着作战车辆,而这往往需要通过无线电指挥。为了让运输车能更紧密地跟随战斗车辆,它们还得另外配备装甲防护,就像在斐迪南坦克歼击车身边一样。

 

D.武器技术经验:

       这款88mm Pak43/41自行反坦克炮表现优秀。在很远处它们就能开火,其穿透力在任何距离上对于出现的敌坦克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曾有辆T-34在4200m外被击毁。远距离射击时炮口制退器产生的巨大烟尘则对观察射击不利,射击效果也因此变差。不过由于弹药量不足,在这种距离上开火是不提倡的。

       在长时间行驶后和多次射击后出现的精度下降现象微不足道。炮组在作战前或者在准备阵地中就地校准火炮是一种好的做法。

 

 

抄件

对第655“胡蜂”坦克歼击营第521连于1943年8月27日撰写的作战报告的意见:

 

1)这份报告清楚地表明,胡蜂坦克歼击车的特点、作战性能和由此得到的用于其作战的结论已经被正确认识并加以应用。

      该连基于作战所获得的经验已经包含了47b/36号指南“1943年7月1日版自行反坦克炮连的作战和使用规定”(下文用“指南”代指)所列出的基本原则。

       一个连17天内击毁57辆坦克是其正确作战的佐证和可喜的战果。

       这份报告非常适合教学评估和培训。

2)对于以下几点我有如下单独意见:

对于B.该连的作战:

       出于技术维护和补给原因,原则上要求做到至少将连级兵力集中投入战斗。

对于C.战术经验:

       a)这里所要求的作战方式是正确并且符合胡蜂坦克歼击车特点的(见“指南”第I章第4行):

       “坚定的进攻意志、熟练的指挥、对有利形势的快速把握、机动和开火是这款自行反坦克炮战斗方式的特点

        在相互的火力支援和对地形的充分利用之下,这种自行反坦克炮要悄悄逼近敌军坦克,使它们有利地侧对着经过射击阵地并出其不意地开火袭击它们”

 

全文完,感谢阅读(注:封面、头图为网上下载图片,非档案原件,仅为美观之用)



德军档案: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表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