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考研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试卷一并装入试卷袋内。
模拟题说明:
育明教育考研各专业模拟题是结合历年真题、参考书范围、考试重难点以及课堂延伸知识整理而成。
1.可以帮助考生充分掌握课堂讲解内容,巩固知识点。
2.可以帮助考生了解重点,明确复习方向。
3.可以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及时调整重心。
4.可以帮助考生了解出题风格,培养做题敏感度。
5.可以帮助考生体会命题思路,有效规避出题陷阱。
在考研准备过程中,具备自己的知识体系无比重要,否则就是分散混杂的一团乱麻,而模拟题会发挥这一作用,使考生对知识点有完整的、系统性的理解。高频考点重者恒重,只有不断练习,形成知识逻辑,才能应对自如。
考生要合理利用模拟题,整理易错知识点,不浪费每一题。
导演构思:《女人的一生》第三幕
扫一扫关注更多的考研信息
一、名词解释
▶总分总结构
一般来说,把一个名词解释清楚,你需要用到"总分总"结构:开头第一句话开门见山,对这一名词给出一句概括性解释,截止了当地告诉阅卷老师,这是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对这个名词展开具体论述,往往是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来,可能涉及的方面有时间、背景、内容、特点、性质、原因等,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最后要有概括提升的结尾句,一般涉及该名字的意义、价值、影响等,既算是一个总结,也算是一种拔高。这三部分,完整连贯,缺一不可。
▶5~6分钟,150~200字
正如前文所述,名词解释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于论述和分析,无需长篇大论。根据测算,一般一个名词解释用时5~6分钟,篇幅150~200字最为合适。利用上文所提到的总分总结构,一段答下来即可,无需再分段。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合理规划考场上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名词解释考查的就是考生的概括能力,以简洁为上,答得事无巨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反而违背了设置这一题型的初衷。
▶踩点给分
同所有的主观题一样,名词解释也是踩点给分的。一般来说,"总分总"结构的三段论基本能保证答题结构的完整,但在"分"的部分,要答的点比较多,可能会有遗漏,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整理、全面记忆。此外,话语要简洁明了,每一句话都说得明确,说在点上,切忌模棱两可、重复啰嗦。
▶整理与积累
要想答好名词解释,除了掌握考场上技巧外,还需在平时复习过程中注意整理和积累。一般来说,容易出名词解释的考点都是比较好判断的:首先必须得是名词,动词或其他词不会拿来出题;其次都是重点,比如重要的人物、事件、作品、制度、原理、法规等;其次是有话可说的,如果一个词书上只是提了一提,并没有展开论述,一般不会考,因为"无话可说"。通过以上三个特征的判断,你基本能做到对本学科的名词解释心中有数,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就有意识地积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整理并记忆,到了考场上就会轻松许多。
答好名词解释,既是考场上拿分的关键,又是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和记忆,是文科类考研专业课必过的一关。希望小伙伴们都能重视起来,把名词解释的分稳稳握在手里,专业课妥妥通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