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涨价”优衣库
有不少消费者最近发现,优衣库好像变贵了,599、399、299元一件的衣服占了绝大多数,以前149、199、249元的衣服占比越来越少。“囊中羞涩”的消费者感叹,“倒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不值了。”这些优衣库的铁粉,对商品价格变化比较敏感。是什么导致优衣库选择了“涨价”?
*优衣库“涨价”
受到疫情的影响,制造业各项成本在节节攀升,优衣库也不例外。优衣库的快时尚定位,凭借在全球的数千家门店,就是因消费者需求量大,反向在供应链端能很好的控制成本。但如今销售骤减,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传导到消费者端自然价格上涨。
此前,优衣库在2016年曾有一次明显的提价。涨价虽然弥补了日元贬值与原料成本增加的损失,但客流量却明显减少。最终财报显示,2016财年综合经营溢利较2015财年下滑了22 .6%。尝过苦头的优衣库,在近几年不仅不敢再明确提出涨价行为。如今,即便是“涨价”,优衣库也不敢大张旗鼓了。
*净利润大跌,中国市场加速开店
近日,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了截至8月底的2020财年全年业绩。其中,公司实现净利润903亿日元,同比跌44.4%。这也是迅销2017年以来首次全年业绩下降。其实,对比快时尚品牌们退出中国、出售业务、关店、裁员的消息,优衣库还算过得“安稳”。 在疫情得到缓解后,优衣库又加足马力、迅速扩张,截至8月底,中国门店数量已达到767家。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疫情都将成为制约优衣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由此可以推断,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将成为优衣库新的增长点。显然,优衣库从过去到现在,都要将大中华区牢牢握在手中。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它的性价比出色,且款式、版型和材质都不错。但随着优衣库涨价,“不值”可能将会成为其最新的印象标签。
*搬移代工厂,扩展新业务
对于不断上涨的成本,优衣库也是提前作出过布局。由于中国及东南亚等代工厂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优衣库此前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首个非洲生产基地。这里劳动力成本低,且出口到美国无需纳税,似乎是服装企业的好选择。不过,目前中国代工厂仍占较大比例。
此外,优衣库正在面临困境是,该品牌在全球一些市场陷入“停滞”和之前的审美疲劳,而优衣库固然坚守自己的品牌定位。快速零售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市场。在这个新兴经济体中,优衣库的居家服饰和偶尔流行的商品组合受到了巨大的欢迎。如果在涨价的过程中伤害了中国消费者,恐怕流失的速度比“圈粉”要快得多。毕竟,中国服饰市场不乏高性价比、简约的“快时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