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文荒的经历中浅谈文艺作品中的感情戏以及个人忏

2023-07-08 01:11 作者:炫说  | 我要投稿

(只指bg类且本人把与男主谈恋爱的称为女主) (涉及大量剧透!!!) (以下均是个人感想,本人是一个普通的 情感经历较少的 刚刚毕业的男高,涉猎面较少) 假期将近去了一个月,收藏夹里多了十来本网文,没一本看了三分之一的,几乎全是看了两天就索然无味。本人找书习惯从那些打心底喜欢的书中汲取标签然后筛选,突然发觉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好作品都是感情线写的好的,所以去掉无女主的(诡秘之主除外),去掉开后宫的(四个及以上受不了,三个已经是能接受的极限了)剩下的也蛮多,但能打动我的仍是寥寥无几,于是咱便开始了思考🤔: 感情线在文艺作品中的作用不可谓不大,首先,它是部分言情类作品的核心(本人看的不多🙏)比如《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线,比如《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罗丝的爱情悲剧。也是党争类的大卖点,比如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赤坂明在《推子》漫画中开创露比赛道,甚至把动漫中帽皇正宫一指的热度挤了下去,引起了更大的热度与反响。 然后,对于男频作品,感情线是增强读者阅读体验甚至增强作者自己代入感的手段,既可以增加热度又可以直抒胸臆。许多人都曾是《龙族》的书迷,如果问他们哪一部印象最深刻,大多数都会回答第三部,如果问哪一个角色印象最深刻,大多数都会答绘梨衣。有up主说的好,江南塑造了一个温柔美丽,地位特殊,能力强且无条件信任路明非的形象,本身路明非的形象就很适合代入,几方面要素一合奏,一部绝妙的篇章就诞生了,至今也为书迷们津津乐道。 不过,有些作品中感情线纯属工具作用,有的是塑造人物形象,有的是推动情节发展,有的是为作品增添浪漫要素。我不喜欢看我吃西红柿的白文就是因为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多是花瓶(没有歧视的意思),而且喜欢写儿孙满堂。如《沧元图》中的柳七月,《吞噬星空》中的徐欣。感觉作用就是为主角生孩子显得主角家庭美满(这是能说的吗😭)而《三体》中罗辑与庄颜的感情线很值得说道,在这样一部科幻小说中,大刘加入庄颜这一角色无疑是成功的。她是罗辑梦想的现实表现,是罗辑前期行动的源动力,是罗辑成功建立威慑系统后的奖励(第二部最后的草原picnic满满是感动)是罗辑自愿做执剑人数十年,担任反抗军首领的精神支持,更是最后罗辑在找到蒙娜丽莎后留下热泪,给读者心灵震撼的伟大的女性。《三体》得到如今荣誉不是因为这些,但这一成功的感情线为《三体》添了一份浪漫色彩,对于作品来说绝对是有益的。 说到这里,那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感情线呢?我喜欢《宠魅》中楚暮与叶倾姿的爱情,喜欢《龙族》中明妃与绘梨衣的出逃,喜欢《大王饶命》中吕树带着卡洛尔挑翻欧洲的浪漫,喜欢《余烬之铳》中洛伦佐与塞琉的生死反转,喜欢《斩神》中林七夜与迦蓝的聚散。 可是,一些我理智上觉得很甜的,别人觉得好磕的感,并且以之为卖点的作品,却多半不能让我特别感动。如《九星之主》中宁陶陶与高凌薇的感情线,《我有一座恐怖屋》中陈歌与张雅的“形影不离”,《光明壁垒》中顾慎与褚灵的相互陪伴,《一代宗师》中楼成与严喆珂的甜蜜日常。面对这些,我知道他很甜,很好磕,但都不能让我印象深刻。 粗略分析,高凌薇是飒爽女武神,张雅是女鬼,褚灵是ai娘,严喆珂武艺不高(我看到的部分),然后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我喜欢某类女角色而不喜欢感情戏……才怪! 像先前所说的龙三,最刻骨铭心的无疑是绘梨衣死去的部分,像一个绚丽的泡影被狠辣戳破,只留下一点梦幻的水渍。《宠魅》中有三位女主,其实我心底只认叶倾姿一位,因为楚暮的两次极限救美(尤其是第二次两人相认的片段)堪称一绝。《大王饶命》无疑参考了龙三的出逃,将卡洛尔的生命倒计时摆在明面上写,又着重刻画这一期间的浪漫片段,将所有感情不断蓄势,到最后的婚礼将感情引爆,赚足了读者的眼泪(看过的都说这段写的好)。《余烬之铳》中读者都以为洛伦佐要把塞琉作为吸引劳伦斯的筹码并随时要杀死她,结果最后洛伦佐自己与劳伦斯“同归于尽”给予塞琉生的机会,这一生死反转让我拍案叫绝。《斩神》虽被众多网友吐槽,但迦蓝献祭后林七夜的魂不守舍、泪如雨下的一幕也让我记忆犹新。 看到这,估计你也发现了吧,上诉所列举的感情线,都有死亡或离别的情节与其中。在这种特殊的情节下,强烈的情感将会迸发,感动、爱慕与悲痛交织融合,我很喜欢YOASOBI的《安可》中的一句歌词: “明日世界は終わるんだって(明天世界就要终结) それならもう(那么索性) その時まで何度でもずっと(在这一刻到来前无所顾虑的) 好きな音を鳴らそう(奏响喜欢的旋律吧)” 或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经历小说中人物所经历的故事,但想象来源于现实,我们会遇到自然而然的离别,我们会遇到戛然而止的离别,我们会遇到在终点处的告别。每一次告别,或者每一次的重逢,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浸入一段时间的情绪思潮中,这些经历让我们铭记。而这些所能让我印象深刻的小说情节,其灵感本源即是现实中的离别与重逢的经历中。所以要想写好一个感情线,或许死一个情缘比写一大段狗粮更加深刻? 相反的,在男频网文大多是200万字的大部头的时代,其它日常陪伴系的虽然尝尝发糖,量大管饱,但将总体的糖平均分布到每一个情节,难免给人味同嚼蜡之敢。在这一点上,以恋爱为主题的言情类小说大多短小精悍而深刻隽永,值得读者反复阅读。所以最终得出结论: 我喜欢短暂而及其强烈的感情线,而不喜欢细水长流的日常线 想到这,我不由的反思自己的情感需求,如果没有意外,我将与未来另一半共同度过大半辈子,如果我仍持着这种情感倾向,难不成要成个渣男(ー_ー)!我为自己这种恬不知耻的思想忏悔🙏🙏🙏所以现在我更加明白结婚组建家庭并不能被冲动的爱情支配。 不过上诉思考是对完结的文艺作品的总结。而连载的作品在时间上作为另一种载体在感情这一论题上有额外的讨论空间。一般而言,如果你发自内心喜欢某一连载作品且不断追至最新,即使是日常甜蜜也能给予你较深印象 漫画与文学相比,也有所不同。文学里女主角的样貌只能依靠描述(有官设图就当漫画算),而漫画更为直观,你可以直接喜欢某一角色而忽略其感情线,比如国内最喜欢的各类白毛角色如希耶丝塔(小说《侦探已死》女主角,有同名改编动画)原作中她刚出场也没了,所以你既可以沉浸入故事中感受死情缘的情绪,又可以抛开一切只喜欢她的颜,全凭你个人喜好。 以上就是我的小总结啦!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

从文荒的经历中浅谈文艺作品中的感情戏以及个人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