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六届天津直博会航展有感:蓄势待发
经过不懈的抢票,终于在2023年9月17日下午,我有幸如愿以偿拿到了通往2023年中国·天津直升机博览会的门票,参观了偌大的展厅,并和数不胜数的热情群众们一起欣赏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纵观2023年第六届直博会,总体而言,本届直博会在观众疏导,展区布置和飞行表演解说方面令我很满意,但并不如2019年第五届直博会那么震撼,一方面是主要展示的直10,直20,直19和直8L等在2019年就已经进行了地面展示,并接受了《军武零距离》频道的采访,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新鲜感;而另一方面,则是在我之前文章里所阐述的那样,在俄乌冲突暴露了直升机和无人机在当今战争中较大的缺陷后,目前在本届直博会上,并没有完全看到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全新解决方案。但是从各种参展的子系统看,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各大直升机厂商都在密切关注未来新的战场需求,静候新的风口,蓄势待发。
那就谈谈本届航展中那些让我有兴趣的东西吧。

1、我国陆军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正式公开


KVD002本次出现在直博会是一大亮点。虽然名为“直升机博览会”,但实际上却是中国陆军航空兵展示的舞台,因此陆军无人机出现在直博会也是很理所应当的事情。KVD002据报道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彩虹4无人机的国内装备代号,说明这款原先主攻出口市场的无人机已经成功“出口转内销”,成为陆军航空兵的一员。虽然KVD002/彩虹4作为活塞发动机的无人机,相比涡轮发动机的攻击2/翼龙2档次较低,载弹量和载荷量都较小,但是鉴于陆军无人机在陆军航空兵体系主要扮演的是前线持续空中监视和必要时协助武装直升机进行前线火力支援,本身对于“观察监视”的需求要大于携带导弹直接打击,而且参考俄乌战争双方惨重的无人机损失,陆军航空兵无人机的成本控制也算是较为严格的指标之一。
同时与之同台展出还有已经在大阅兵和多次央视报道中出镜过的KVD001型轻型无人机,这款无人机配备在合成旅一级,可以从卡车上以火箭发射出去,主要用于100公里半径内的前沿侦察和火力指示,同时具备数据中继能力,可以让两个单位在卫通信号和有线信号中断时继续保持联系,同时也可以为直升机发射的导弹进行末端制导,避免直升机深入敌方防空区的威胁。

2、俄罗斯展商的缺席
作为俄式直升机最大的海外用户,俄罗斯原本是中国历次航展的常客,虽然产品多年没有根本性的翻新,但凭借优势的价格,它一直在中国军民直升机市场有着一席之地。但是或许是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直升机出口产能大幅缩减,本次俄罗斯展台在2023年9月17日下午就已经基本没有人了,而带来的实机展示也仅有一架苏联遗产卡26直升机。这架怪异的直升机的展板上还赫然写着“用途适合: 陆航博物馆珍藏,科学院研发,改装无人机科谱教育,政府部门及单位展示”,就是“不具有实用价值”,不知这个用途是俄方人员自己要求这么写的,还是中方主办人员如此写的。


3、陆航武器系统的出口转内销

和彩虹4无人机赢得了官方KVD002的代号相似,一款早已名声大噪的产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直升机专用空对空导弹天燕90,原本也是主攻出口市场,本次航展也出现了它的制式代号:AKK-90A。这个代号一看就延续了AKD-10的命名规范,或许是为了区别空军的导弹代号,陆航的武器有A开头,即陆航的空对地导弹是AKD,空对空导弹是AKK,而空军的导弹则延续历史代号,如空军空对空导弹是经典的“霹雳”(PL)系列,空对地导弹则是“KD”系列。
与之同台出现的还有70mm通用火箭弹,有军事常识的朋友一看就知道,这是著名的北约九头蛇70火箭弹的标准口径。换句话说,中国本次出席航展的武装直升机,已经悄然从国内自有的90mm口径,转换成了70mm的北约口径。之所以产生这个转变,或许也是出自于“多快好省”的采购思路,由于70mm火箭弹早已为了出口市场研发了制导火箭型号,那么在如今直升机对地精确打击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直接采用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会大幅加快列装速度,同时有助于减少工厂产品线宽度,提升战时生产效率。与之类似的就是中国装备新一代狙击步枪时,直接引入了北约7.62口径的出口型高精度狙击步枪,并在新一轮中口径机枪招标时,直接引入了北约7.62口径体系,而不再恢复1980年代就停产的原苏联7.62*54R口径。

4、陆航直升机的反导对抗日益强化
俄乌冲突中,双方直升机都有大量被敌方便携式防空导弹、雷达防空导弹击落的记录。由于直升机执行任务时,通常采用超低空进入的轨迹,这使得面对导弹伏击时难以规避,同时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概率大增。因此,本次航展展出的一款反潜直升机的模型上,就包括了三种用于对抗地空导弹的设备。

由这个图片可知,中国为直升机的反导自卫提出了主被动多模式复合探测+主动干扰+干扰物投放的复合对抗措施,其中激光主被动探测主要针对“星光”激光制导对空导弹和激光半主动/驾束制导的反坦克导弹的来袭,原理是激光雷达和激光告警的结合,同时也能够探测到来袭的其他防空导弹;红外定向干扰设备主要是应对“毒刺”“针”这样的便携式红外制导防空导弹,它可以使用红外激光照射导弹导引头,将其致盲,从而让防空导弹失去目标;雷达告警和雷达干扰机主要应对”山毛榉“、S-300、爱国者、道尔M1这样的雷达防空导弹,这些导弹通常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对飞行高度较大,处于巡航高度的直升机有极大威胁,因此需要装备雷达对抗装备;而最后的箔条/热焰弹发射器则是最一般的对抗手段,最早在二战时期就广泛利用箔条干扰了,但这种手段仍然行之有效,是其他有源干扰设备不好使的时候最后的保障。
由这些图片可见,中国已经深入研究了最近各种战争中直升机和防空武器的交手数据,未来将更重视直升机在现代防空手段下的生存性和突防能力建设。

5、琳琅满目的体系化机载电子设备





本次航展还系统性展示了国产新一代直升机的全数字化机载飞控系统。在过去,飞机上的电子设备往往被认为是“飞机的配件”,其受关注程度远低于飞机发动机、飞机起飞重量等“硬件”,但随着飞控技术的迅速提高,以及飞机搭载的信息化武器越来越多,如今电子设备的总价值已经远超飞机结构件,并且为提升飞机飞行手感,统一操控武器和动力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同时更令我兴奋的是,这次飞控计算机已经展现出其同一总线下的高可扩展性和模块化水平。过去的战机电子系统往往是分立式的结构(甚至俄罗斯苏-35仍是这样),其控制系统和数据系统并不完全汇总在一台计算机上,在任务完成后需要导出数据进行评估时仍需要分别导出数据,分别汇总;但是在整体式的飞控系统中,所有的数据以统一总线传输到中央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不但大幅加快了飞火发一体化,更是让飞机可以实现如同家用电脑的“一键启机”“一键自检”及飞行数据“一键导出”,同时飞控系统的软件化更是可以让飞机升级飞控电脑可以直接插入数据线升级,而不再需要更换实体的硬件设备,这让飞机更快速的实现匹配新系统,更新飞行驾驶数据,加快了战斗力的提升效率。

6、混合动力系统即将批量走上前台

传统机械发动机受制于最佳燃料燃烧工况和发动机实际输出工况的不匹配,很难实现最优燃油效率和实时输出效果的匹配,同时,如今日益增加的飞机、导弹、无人机的电子设备,也使得若按照传统方式分别安装发电机(可见上面的直升机综合电气系统里的布置图),则可能显著导致空重上升,进而进一步恶化油耗水平。因此,如同地面车辆的混合动力潮流,飞行器也掀起了混合动力的风潮,通过混合电推进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飞行器(尤其是耗电量占比较大,且对于总质量敏感的飞行器)的整体重量分配,优化油耗水平,并保证设备用电的充分供应。
当然,本届航展也展出了中国军队列装的首个混合动力车辆——轻型6*6高机动车。相比之前的山猫系列高机动车,这种混动6*6高机动车不但是机动性更进一步提升,油耗更进一步优化,而且随着混动技术带来的对外发电量增加优势,使得这种底盘具备潜在的承载高耗电设备(如炮兵定位雷达、卫通天线、无人机控制基站等)的能力。由此可见,军用装备的混合动力化时代,已经越来越近了。


结语 新的时代曙光初现,各大厂商蓄势待发
虽然本届航展并未如2019年首次地面展示直20和诸多独特飞行器那样令我震撼,但是其展示的各种体系化产品和新锐的混合动力技术仍然让我印象深刻。这就像俄乌冲突中暴露出现有技战术系统面对21世纪战争的优势和缺陷并存一样,直升机系统面对现代环境也处于一个新的时代的门口,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只有保证技术领先,并密切关注世界变化,才能让国产直升机在新时代时期,登上新一代飞行技术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