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京吹”之魅:动画中的摄影元素分析

2019-04-16 21:22 作者:屋顶现视研  | 我要投稿

编者按:本文是知名动画社区r/anime用户njjgnuoy在reddit上发表的文章。全文主要通过构图法、框架、线条、景深、光线五个摄影元素分析《吹响吧!上低音号》的画面和镜头特点。图多杀猫,分析可信,不但解释了《京吹》的作画魅力,也向我们介绍了用摄影思维分析动画画面的基本分析方法。

英文原文发表于18年11月12号,今由Jumbohard翻译,唯一真实等校对,以飨读者。

原文地址:https://www.reddit.com/r/anime/comments/9w6e9f/exploring_cinematography_in_anime_with_hibike/

译者们询问后依据作者的信息,强调njjgnuoy的 authorship/credit,有意的朋友可追寻关注

(编者注:按编者的浅薄理解,本文中所涉及的“摄影”略有歧义,动画的摄影一般指后期合成上的制作,文中的“摄影”更接近于“镜头”


摄影(Cinematography)是在电影业界常常被谈论到的一个话题/术语。这门艺术用于组合电影中的各种视觉元素。我甚至可以说摄影是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当然,这话可不能传给任何编剧听。)但是,当制作动画时,摄影的重要性常常被它那更加光彩照人的表亲——动画(Animation)所掩盖。这可能要归咎于动画中并没有物理层面上的“摄影机”存在,而这一事实就会导致观众们认为动画是一种和真人电影大相径庭的媒介(艺术形式),并且进一步认为动画完全脱离了摄影的概念。但是我保证:“摄像机”这一概念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于动画中,而且在动画这一媒介中,优秀摄影的魅力也丝毫不减。


但是,优秀的摄影到底是什么呢?到头来,这个问题其实非常主观,也可以被简单的定义为“看起来好看”。但是,我们还是有些基础的方针来分辨摄影的好坏与否——你可以去选修几节相关的课程,就足以让你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了。倘若你恰好有空,并且不嫌弃的话,我很乐意给各位呈现一下摄影和构图的最基础的知识。我将用2015年的《京吹》——这部动画摄影中的教科书作品——来呈现我的观点。当看到这部剧第一眼,我就觉得非得拿《京吹》做例子不可了,监督石原立也和他的演出、分镜及作画团队,他们虽然拍的是动画,但他们对摄影把控堪称炉火纯青。其精湛的制作演绎出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而这些正是建立在摄影的基础之上,包括……


一、三分法,以及我如何被其限制,再突破它。

在影视制作或者摄影课程中最先教授的的往往就是三分法,因为它是正确构图的基础法则。一般来说,我们会将屏幕用四根平行线分割开来(两根水平两根垂直),以此来形成一个3*3的网格。

3*3的网格如图所示


这个法则认为:重要的对象(很多时候就是需要拍摄的对象),应该与这些辅助线齐平,或者位于它们的交点处。这样做会让观众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对象上,因为我们的眼睛天生就喜欢关注这些位置。其中,这些辅助线的交点们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们是整个画面的主要焦点。另外,当把主要物体放在偏离正中央的地方的时候,画面实际上相比物体居中的时候更加具有平衡感。这样做还有助于留下一些负空间(Negative Space,使整个画面具有一定的美学意味。

什么?你现在一头雾水?不要急。当你真正尝试过一两次之后,上述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想要忘记都很难了。我们来看看《京吹》ep1中的这一分镜头。

处于三分线交点的久美子


尽管久美子在画面中没有占据很大面积,但是她被稳稳当当地放在了第三根横线上,并且位于左下角方框的中心。因此,尽管她在画面里就是那么可怜的小小一坨,我们的注意力也会很自然地被吸引到她的身上。她周围的空白,除了让整个画面显得流光溢彩,也担上了平衡整个画面的重任。

又如:丽奈在大吉山顶的这个镜头 ,她也被放在了左边的第三格,注视着观众的同时,也让观众们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到她身上。这一分镜头也向我们说明了水平辅助线的等同重要性——丽奈周围的负空间中展现了她背后的地平线,其也放在第三根水平线上。  


换个更加直观的例子:这个风景图镜头中,地平线被放在了更低的那根辅助线上。这也让画面更加平衡,也避免画面被地平线一分为二、从而让画面显得了无生趣的问题。

地平线靠近下三分线处,画面更有层次感


话虽如此,我们也要明白,三分法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它只是优秀构图们的一个共性。有时通过打破三分法,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画面,来更有效率地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者讲述故事。就拿另一个丽奈在大吉山上的镜头来说。丽奈并没有被放在三条线中的任意一条,而是四平八稳地同时处于观众和久美子的视线中心。


同样的,这里有一张久美子在Sunrise Festival的图。这里,她被大胆地放在了画面的中央,置于苍穹之下而成为一个孑然的身影。


她的两侧空白量几乎相等,而画面上方则是大片留白。这一构图十分有趣,因为它将我们的目光放纵到主体之外,而非聚焦于其之上。如此,观众们也能与这静谧而至于冥想的气氛融为一体。我们和久美子一起幻想着苍穹之上无限的可能性。诚然,三分法绵延数载而依然香火不绝;但能独具匠心、不泥于古制,则是一名伟大摄影师的能力之一。


二、好的框架胜过千言万语

构筑框架则是摄影术的另一基础。“画中画”这一手法更是被几乎所有电影人所使用。这一技巧,需要让已经被画面这一框架本身所包围的对象,再被另一个画面中的框架包裹一次。框架的构筑有许多方式,包括利用建筑,自然景物乃至人物以及许多其他事物来框住你的对象。框架的这一特点使其成为摄影术中最多变的一个方面。但是,为什么要把对象框起来呢?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符合美学原理的吸引注意力的方式。我们生活中都见过相框,框架们就好比是一个个相框,里面就放着对象(一幅画或者一张照片)。框架的另一作用则是通过将画面分割成无数小块,并借此,同样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这一帧画面里,夏纪被置于中央的窗户所构成的框架之中。在她旁边的则是久美子——本场景次要的对象。她也被属于自己的那扇窗户紧紧地包围住。

不同画框内的人物对视相映成趣


请注意,这一帧也没有严格遵守三分法,而是将久美子和夏纪都放在了画面中央。但是通过窗框构筑框架这一手法,这两个女孩也依然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并且,通过将窗沿放在水平三分线上,整个画面依然显得十分融洽。

框架同样也是画面叙事的一个有力工具。也正如构筑框架的方式各不相同,一个框架能传达的情感也数不胜数。在《京吹》中,一个反复出现的构图手法便是将对象放在杆子之间或者之后,来表现沮丧、失望抑或是被生活所困的无力。

排列的铁杆如同牢房


久美子躺在床上的这一镜头也是这一手法的典型表现。久美子躺在床上,被自己床的框架环绕着,像极了狱中的囚人。这一幕表现了她因为自己吹奏上低音号的能力难以提升所带来的沮丧心情。


在下一幕中,她打破了“牢笼“——她试着向自己的姐姐解释,并且由此完成了自我认知与实现:她就是喜欢吹奏上低音号,而这就够了。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姐姐同样也被门廊框了起来,暗示观众们:她同样是这一场景中的重要角色。


当然,这些都是此剧中俯拾皆是的框架法的活用中的沧海一粟。夏纪被乐器架框住的这一幕压抑而幽闭,反映出了她此时因去年的表演所感到的罪恶与压力;


叶月的这一幕则有着敞开的框架结构,使她位于画面的侧边,以此表现当她被秀一拒绝后二人心理上的疏离与叶月心中的孤独;


而我个人最喜欢的场景之一——久美子和她的姐姐一起的这一幕,通过将角色们巧妙地用建筑结构分隔开到各自独立的框架之中,同时又将两个角色置于对立的两个“三分格“中,借此表现这对姐妹之间的隔阂。画面中央是一幅河流的画作,再次增强了画面对这隔阂的表现力。同样,这无可置疑的标准框架结构也再次决定了观众的注意位置。

两人的隔阂泾渭分明


石原监督和他的团队在创建每个场景的框架的时候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对细节的追求。这时,动画这一媒介的优势便展现了出来:当人们想要创建一个富有创意的框架构图的时候,可以说是“毫不费力“。草叶之间或者利用窗户的反射这一类富有创意的做法,虽然在现实中也非完全不可行,但是无疑动画相对更容易实现。


当然,这样的优势也需要一个艺术家的头脑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每一镜头都被无懈可击的框架结构包裹起来,这正是我对《京吹》背后的团队抱有如此崇高敬意的原因。我可以这么说:《京吹》的每一帧都是一幅画。


三、线条,以及引导线

对于线条的利用则是摄影术中非常微妙的一个方面。但是依然是构筑一个优美画面所不可或缺的。引导线(Leading Line)是一张图片中用于引导观众注意力的线条。与框架相似,创造引导线的方式不胜枚举,完全取决于摄影师(校对注:动画师)的创造力。

在这张晴香和香织在室外站在一起的图片中,亮红的栏杆充当了引导线指向两人,与后面的门框一起,用一种极其优雅的方式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两位女孩这里。

另外,两人也近似位于左三分线上


再举一个可能不是那么传统的例子:来看这张鸽子们从雕塑上方飞过的图片,引导线此时就是雕塑本身。它的身体和它伸展出的双手一起构成了一条指向鸽子们的线条。


当要拍摄的对象有些含混不清或者正在离开画面之时,引导线也有奇效。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尝试规避此类构图,但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构图者则能利用这一般不被看好的构图来为自己的叙事助力。例如这张泷升老师在职员室独自站立的镜头:


这样的构图其实很容易让他沉没于物件喧嚣的海洋中,但是,桌子,吊灯以及前景的书本以及他身后的百叶窗都是指向他本人的引导线。构图者此时就能利用这杂乱的场景来表现一名学生退出给他带来的后悔与困惑,使其“失落“于杂物中,却又不让画面的重点迷失。

除此之外,这一个低音部的镜头同样是对这一技巧的诠释:角色们都被放在背景中,而且在框架中都显得十分渺小。

物品排列出的透视效果也是一种引导线


夏纪,作为画面的主要对象,也同样就处于框架的中央,却没有处于任何一根”三分线“上。尽管如此,由她前面一排桌子,窗户,乃至后面的黑板都让她仍然是画面的焦点,并同时展现出了她冷淡而疏离的人格。这类“背景聚焦法”(?)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视觉工具,同样也在《京吹》中立下奇功。既然都说到这了,那就不妨谈谈下面这点…


四、背景与前景的碰撞

在最基本的意义上,电影与动画也不过是一系列扁平的二维图片而已。然而,一名优秀的构图是却能通过将这些图片(flat)不断叠加而给一个画面带来景深和沉浸感。给图片带来这类景深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种摄影上的特质。其构建出丰满且充满层次的世界,使观者沉浸其中。当然,景深在动画中就更重要了,毕竟动画不像实拍电影能够捕捉真实生活中的事物,动画中的一切事物都会被默认为人造物。然而,通过给画面加上深度感和具象感,一部动画就能跨越人造感的障碍并且达到让观众完全沉浸的境界。

这种“景深“摄影法相比之前提到的基础法则更加广泛,毕竟若是没有它,前景和背景之类的概念都无从谈起。为了更好的说明我的观点,我们来看看夏纪一个人坐着的这一幕。


和上个实例相似,夏纪被放在了镜头远处。为了保持其画面焦点的地位,她被放在左三分格,并且有几条指向她的引导线。当具备了这些基础元素之后,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作者们就能够通过将背景活用为”第二前景“来赋予这一画面景深感,同时又不会损失构图本身的重点。制作组并没有绘制一幅将夏纪放在前景的毫无景深也十分无趣的图片,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符合透视而富于层次,贴近真实空间的图景。画面中对象所在的场景或者说环境是可以置信的,至少感觉上很真实。而这,便是这类沉浸的构图法意欲达到的终极目标了。

实际上,整个《京吹》的世界都让人感到鲜活无比,并且,很少有前景和背景没有被好好利用起来的场景。更进一步的是,他们还采用了许多手法,来让这种构图法不落窠臼。有时一个场景的前景中会有一个抢眼的虚焦物件,例如这个秀一和久美子居中而被剩下的乐团成员框起来的场景。


而这一张久美子和她姐姐的图片也采用了相似的手法。久美子处于背景中央,而处于前景的姐姐则遭到了虚焦的待遇。这也同时造成观众们的目光“顺流而下“而”落“在了久美子身上,而不是简单的从左到右,从而创造出一个高度沉浸的场景。


同样的效果也可见诸久美子和葵同框的这一幕。这里久美子被放在前景也就是左半框,而葵则在”中景“中,而背景则一路延伸到右半框的尽头,并且始终保持着虚焦。镜头最主要的焦点还是放在了前景。


这依然是景深构图的重要体现:我们的目光首先遇到久美子,随即被引导而沿路前行直到右半框,并与石墙构筑的引导线以及道路一起指向构图内部。多维度构图使这幅图有非同一般的复杂程度。它利用起了前景与背景,还有常常被遗忘的”中景“,来创造了一个有实感的场景,仿佛观者能够真的走入场景沿路前行一般。能够创造出如此场景,的确是超凡构图能力的体现。


五、灯光,摄影机,以及更多的灯光!

要是我在聊摄影术的时候不谈到灯光的作用的话,一定会被人骂的。灯光是摄影的核心元素,而且毫无疑问具有改天换地的能力,能够将任何平庸的作品变成杰作。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影片们就因为它们对光影的超凡利用而扬名四海。而动画也是如此。(尽管我认为这个手法对于休闲观众们应该是无关紧要的:毕竟,动画中并没有真正的光照。)但是,正确的“光照“在动画中也会对最终成品产生长远的影响。


《京吹》便是如此的一个成功案例,并且它看起来真的很美妙。尤其是当这部作品大量利用了“黄金时段“,即日落前后的那一小段时间,来让整个场景都沐浴在华彩的金色光芒中。对于真人电影来说,”黄金时段“是摄制最合适的时机之一,因为它提供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光照。动画则幸运得多,毕竟制作组可以创设出一天的任何时间而不用在意真实的时间。《京吹》就最大程度利用了这一点:大量的户外场景都发生于”黄金时段“中,产生了一些令我最为赞叹的视觉享受。


除了简单的让屏幕上的一切看起来更加艳丽,光照因为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照亮一个场景以描绘不同的故事和情感,而同样成为了视觉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来看这个演奏会的场景:通过大量模仿自然中的霞光,这幅画面为整个系列最高潮情节之一增添了不少神圣感。


与之相反,在一个角色的失落之时,光照便黯淡了下来。而阴影也匍匐而至,展现出角色的焦虑,抑郁,怀疑和无助。


强烈的光照则可以表现出不适,例如这个场景中光照好似炙热的骄阳。


也可以用作一种风格化的技巧来表现一个人物豁然开朗的启发性时机。


柔光照明则创设出一个私密而舒适的氛围,用于表现沉思,或来表现年轻人之间怒放的爱情。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与光明相伴而生的阴影,它善于制造高对比带来视觉冲击。例如用忧郁的蓝色、紫色灯光来加强情绪,或者通过将角色掩盖在阴影中,来表现无来由的悲伤,抑或是敌对、恐惧、悲伤等等等等......


阴影和光照一样重要。光与影一起在如《京吹》的作品中描绘出美丽而又富于深意的表现。感谢制作组对视觉叙事和艺术性令人景仰的付出。


总结一下

这篇文章几近结束,但是也只是介绍了摄影的一点点皮毛。我很愿意再继续介绍色彩、角度、对焦、动作、特写、广角、甚至是这类媒介中和摄影术不那么相关的一些技巧(例如指导和剪辑),但那是后话了。现在,我想给各位看个东西:这是我在此剧中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它巧妙地将上述所有手法组合在了一起,让整个画面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匠心独运。我希望你们从此能够理解并欣赏创造出如此杰作的匠心。当下一次类似的场景在你欣赏动画时出现,你能想起它属于一个叫做“摄影术“的视觉语言。

 

参考&引用

Every Frame a Painting: Wolf Children (2012) - The Lateral Tracking Shot and Satoshi Kon - Editing Time & Space. Check out the rest of the channel for more excellent, concise videos on cinematography, editing, and everything filmmaking.

RCAnime: Cinematography (in anime)

The Nerdwriter: AKIRA: How To Animate Light

Washi’s Blog: Depth in Anime: Photography, Compositing and Animation


润色:伦勃朗

校对:子厚

编者按:虽然本文的一些摄影术语让人有点头晕,但它把镜头语言元素介绍运用于欣赏京吹的样子真的很靓仔。

近期文章

参考视频:



“京吹”之魅:动画中的摄影元素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