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Day1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引言:
为什么要学?
答:系统思考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种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管理、适应复杂的挑战,把握新的机会。
第一章:系统之基础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定义: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
一堆要素没有连接没有功能,那么就不构成所谓的系统
构成: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系统可以包含多个子系统,并嵌入到其他更大的系统中。
对系统来说,如果改变了其中的要素,系统就被改变了
系统的特点: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具有适应性、动态性、目的性并可以自组织、自我保护与演进。
系统既有外在的整体性,也有一套内在的机制来保持其整体性。
系统会产生各种变化,对各种事件做出反应,对各种错误或不足进行修补、改善和调整,以实现其目标,并生机勃勃地生存下去,尽管很多系统本身可能是由各种无生命的要素构成的。
系统可以自组织,并且常能通过局部的瓦解来进行自我修复
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很多系统还可以自我进化、演变,生成另外一些全新的系统。
2.从关注要素到透视游戏规则
为什么要透视游戏规则?
加入1+1中1是要素,那么+就是游戏规则,只知道要素而忽视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是远远不够的
构成系统的要素:比较容易发现的
因为它们多数是可见、有形的事物。
例如,树是由树根、树干、树枝、树叶这些要素构成的。如果更仔细地观察,你还会发现其中有一些更小、更具体的单元,如流动着液体的叶脉以及叶绿体等。
要素并不一定是有形的事物,一些无形的事物也可以是系统的要素。
比如在一所大学中,学校的声誉和学术能力就是该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要素
但是罗列出一个系统中的所有要素是几乎不可能的
为避免这种情况,你应该从细究要素转向探寻系统内在的连接关系,即研究那些把要素如何整合、
如何才能知道你观察的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堆材料的集合?
1)你能够识别出各个部分吗?
2)这些部分相互之间有联系吗?
3)这些部分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影响和它们整合在一起时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吗?
4)这些影响和长期的行为在各种环境中都是固定不变的吗
连接
系统中的很多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信息使系统整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1.系统中的某些连接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流,例如树干中的水分
2.还有很多连接是信息流,也就是系统中影响决策和行动的各种信号
功能或目标
想判断系统的目标可以通过观察系统的实际行为而不是表面
总的来说,“功能”一词常用于非人类系统,而“目标”一词则用于用于人类系统。但它们之间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系统兼具人类和非人类要素
但是
系统的目标不一定符合人们的初衷,或系统中某个个体的意愿。在很多情况下,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并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系统整体行为产生影响。最后,系统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很有可能事与愿违,谁都不满意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各要素目标与系统目标的矛盾
系统中嵌套着系统,所以目标中还会有其他目标。
因此
一个成功的系统,应该能够实现个体目标和系统总目标的一致性
总之
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是它的功能或目标,而这常常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1.只要不触动系统的内在连接和总目标,即使替换掉所有的要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者只是发生缓慢的变化
2.功能或目标的改变也会对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显然,目标的变化会极大地改变一个系统,即使其中的要素和内在连接都保持不变
系统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一个系统来说,要素、内在连接和目标,所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各司其职。
1.一般来说,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即功能或目标,才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2.内在连接也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改变了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打乱系统的目的;
3.尽管要素是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系统部分,但它对于定义系统的特点通常是最不重要的
除非是某个要素的改变也能导致连接或目标的改变。
明显程度:要素>内在连接>目标
对系统的重要程度:要素<内在连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