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手风琴(5):《钢的琴》

电影里的手风琴:《钢的琴》
大家好!在电影里的手风琴系列开始前,我最初想到的就是《钢的琴》这部电影,但因为不知如何介绍,反而把这部电影搁置了,最近在整理电影里的手风琴的影单时,又重新回顾了一下这部电影。
“没有敢想敢拼的精神,那不是我们工人干的事!”
“你看,这孩子学琴你找我吧!偷琴你还找我吧,你现在造钢琴这么有激情的事,我不来那能行吗?”
“成功了,就是一道风景线;失败了,就是美好回忆。”

电影大致剧情:东北的一个工业城市,下岗的钢厂工人陈桂林依靠婚丧事做着红白乐队。或许因为日子苦,他的妻子离开了他,跟了一个卖假药的有钱商人。在回来与陈桂林离婚时,要求拥有女儿小元的抚养权。小元喜欢钢琴,陈桂林努力的供养着小元学习钢琴,希望将小元培养成一名优秀的钢琴家。女儿说谁能给她一台钢琴她跟谁生活,这让生活本就窘迫的陈桂林陷入了难境。他先是忍住各方压力借钱,希望为女儿买一台钢琴;四处受挫借不到钱的他决定铤而走险,伙同女友淑娴以及钢厂的好哥们,夜晚去学校偷钢琴,当然是没有偷出,反而被抓进公安局。


电影的开头就简单的介绍了陈桂林和妻子小菊要离婚的情况,也展现了陈桂林的工作情况。两首歌,一首《三套车》悲伤沉重、一首《步步高》欢快,悲剧与喜剧的交融出的黑色幽默。两首歌也好似暗喻陈桂林与妻子小菊,一个依旧步伐沉重,一个却已经步步高升。
工厂的大烟囱终究成了时代的废弃物,可是对于不同的人它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工人们想要保留下这两个烟囱,就像想留下相交多年的好友。
电影的结尾,烟囱没能保住,陈桂林也让妻子小菊带走了女儿小元。只是众人还有着一股激情,完成了最后这台“钢的琴”。也结束了这荒诞不羁的故事。
主线的情感很明显,陈桂林对女儿小元的爱,深沉不刻意流露,却也在全片处处显露:“孩子想学,就一定得让她学了。”他对小元的生气,更多的 是在对自己的无能为力自嘲。《钢的琴》是在辽宁鞍山拍的,讲述的就是当年的重工业厂经历改革,而最大程度承受了改革之痛的就是这些产业工人。片中有个小情节也很有意思,两方工人因为地盘挖到了一块废铁而打架,在工厂还存在的时候,又有谁在乎一块废铁呢? “没有敢想敢拼的精神,那不是我们工人干的事!”工人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体,却也逃不过没落。但电影中一次次展现着他们的凝聚力、创造力、想象力。因为造琴之事再一次用心各尽其力,也是他们对时代洪流的一次小小反抗,只是石子掀起的波澜,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最终两只大烟囱也没有能保留住,小元也没有在弹完钢琴和抱着爸爸说我不走了,我要和你在一起,甚至带领大家造琴的陈桂林,也让小元跟着妈妈走了,也说出过琴不打算继续再造了。 在看之前我曾以为这是部励志的故事,但看到影片的最后,虽然众人完成了钢琴,但没有任何喜悦的场景,没有任何欢呼与雀跃。陈桂林面对女儿问的:“爸你想听什么?”也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越简单越好。”伴随着女儿的钢琴声慢慢的结束了这部电影。他依旧是勤勤恳恳的陈桂林,和他的哥们一样,都是原钢厂工人,他们不愿做卖假药的勾当,他们只希望生活能够“越简单越好。”纵然这改革是他们难以承受的浩劫,但他们依旧会勤勤恳恳的熬过艰苦的时光。只是可能,在以后喝酒的时候,会偶尔想起那消失的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