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有何窍门?
目录
一、考试的套路二、备考第一步应该是什么三、资料在精不在多四、放大招:世界级记忆大师用的方法,我拿来背题。
一,考试的套路
自考说到底就是一门考试而已。而考试的套路就是考什么,你就学什么。所以我了解自考一定是从试卷开始,看他考什么,怎么考,我再决定怎么学。研究试卷,就是我了解考试的第一站。考试会出不同的题型,那都只是形式,内容是差不多的。说白了,翻来覆去就那点玩意,就看你记没记住。所以自考文科类的东西,核心就是背。而背什么?怎么背?背了怎么用上?才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有的人和我说,我参加这个也是为了学到东西,不仅是拿个文凭而已。那我问你,你把书读了一遍,到头来没考过,你学到什么知识了?如果你学到了,不会没考过,也不会在这看这个问题。再说,我教你考试又不是卖给你答案,不影响你学知识。事实证明,这样反而越到更多记得更牢,因为你能输出才是真正的学到,考试,就是最简单的考验你输出的方式。
二,备考第一步
备考就是要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先来解决背什么的问题,了解了这个,你已经成功一半了。该背什么?
考什么背什么呗!
考什么我怎么知道?
你知道的。前面说了,考试的逻辑就是从试卷入手,分析完试卷,你就知道该背什么了。下面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分析一份试卷。
1,了解试卷构成首先拿出一份真题卷,看题目部分,会写什么题型,各占多少分,记下来。知道这个干嘛?知道哪个题拿分高,就着重复习,准没错。基本也就是六七个到头了,比较常见的是选择,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偶尔会有写作相关的题型。2,各题型准备方法/解题套路在这些题型中,多选,简答,论述我统称为大题,在很多试卷中大题就是拿分题,这些题分值加起来已经超过60了,所以复习好它们,其他随便看看就过了。这种题型的诀窍就是背,而背的诀窍我会在第四部分讲到。接着还有选择题,一般20分吧,有的简单的科目选择题50分,那是你走运。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就是刷题,但不是拿到题直接做,而是把答案直接圈出来,读题的时候带进去读。相信我,这个方法比你自己做来的快!准!狠!因为选择题只需要我们看到题目知道哪个对就行了,你把正确答案直接带进去读,考试的时候看正确答案肯定眼熟,看别的都生,选它准没错。如果你自己选半天还选错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也不一定全记得住,更容易错。写作题型就是送分题,靠模式➕素材取胜。素材也没啥,就是背点好句子,点睛之笔,然后放在该放的地方。写作第二步,多了解一下你考的这门写作什么格式,最好能找到个范文,总结一下模式,不出错就行,加上上面的素材,字数别太少,字写好看点,分就到手了。名词解释,也是个背诵题,但是这题吃力不讨好,分又低,又难背,我一般不管,最后有时间集中看看就行,照着理解的写,能拿几分拿几分。
看完上面这些,知道该背什么了吧,大题,分值高的题,给我往死背!选择,写作,按套路来。
经过我实际观察,自考的考试重点重复率很高,所以也没那么多要背的,别怕。有一回我有一门没来得及复习,考前最后一天晚上背了文库上随便搜的一个笔记总结的前几页,第二天考到了三道大题,若干选择,我直接78分过了。所以我这种懒癌晚期,没写过什么思维导图,也没用书自己总结过笔记,因为对于自考来说这基本是无用功。明明有更简单的方法,为什么不用。明明别人有写好的,背了就能过,我为什么不用?非要花那么长时间自己从书上啃。我认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不应该用在这种低效率的工作上。我始终相信,重点在于背,而不是总结,背会能答上来的才拿分,笔记做的再漂亮,再全面,改卷老师又不会看。所以在看书总结上花费大量精力是跟愚蠢的,尤其对于自制力本来就不太好的学生,太折磨了,长时间看不到效果,会打击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做笔记和看书画重点,其实就是为了逃避背不下来带来的焦虑,给自己制造“我在学习”的假象,心理安慰罢了,别闹。
三、资料在精不在多
鉴于上面那两段(主要还有我太懒),所以我选择的自考资料一般都很少,就买一套一套通的真题卷,然后从文库直接打印资料。为什么这么少?不怕不够吗?
够了,多了我看不完。选资料的原则是要精准,首选拿分多的题型,按分值高低排序。其次尽量选的时候就算清楚,全都要背下来。起码也要背个七八分。所以资料不能太多,收藏没有用,打印一大堆读一遍也没用,我要的是背。到这里就会发现,看似这方法投机取巧,但其实是实打实的在学习,付出的努力绝不比你上课少,只是对于外部这些杂七杂八做了一次断舍离。所以我准备的资料足够用了,有时候就这点东西,我也没全背,卷子我也没做完,照样不影响我考过。我的逻辑是,选最重要的学,然后把学的都学精。这是效率最高的方法。资料要精选,多的不要,背也要精背,必须在考卷上可以一条不落写下来的那种才行。真题卷是用来学之前分析,和学之后检验成果的,不是拿来抄满答案找成就感的,而资料是拿来背的,不是拿来划重点的。记住这两点,好好地实施,就够了。文库资料你就根据上面分析的试卷,分题型来下。比如大题多的,就下几个优质的大题合集,简答,论述什么的,自己看一下去一下重复,排列到一起就可以打出来用了。选择题多的就选选择题总结之类的,基本都能搜到。搜不到的话就搜笔记,重点,考点之类的关键词,看着总结就可以了。总结下来的这些资料,一定打印出来,因为电子版你肯定背不下来。也别太多,控制在每科十页a4左右就可以了。我的是比较密的,具体你们自己掌握,原则是你觉得能背下来,就行。
四、终极大招—如何背下所有资料?
直接说方法,我用的记忆宫殿。关于这个方法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常用于一些脑力竞技,比如我小时候看的最强大脑。它的原理我理解就是用脑海中熟悉的画面,把不熟悉的东西关联起来,提取记忆的时候就能轻松联想到。以前学的时候老师说图像和声音都比文字记忆效率高,遗忘的更慢,所以在脑海中想出画面,比直接用文字要记得清楚的多。当然我学的太久了,现在只记得皮毛,于是大多数时候我是把联想,定点桩,谐音等等方法混合来用。效果好就行,谁管他何门何派。
这么说太抽象了,举个例子吧。



在应付更多的题时有更大的想象画面。比如这道题只是描述一个人身上的画面,这一章可能有10道这样的大题,我把它每个编一个小画面,这10个画面共同在-个公园里。 我只要记住这个公园的图,在脑海中,这章的内容一考 到我就会从公园地图开始搜索背过的题,然后顺藤摸瓜的从脑中揪出答案。记忆的重点现在不是记,而是提取。我敢肯定你背过的东西你都知道,下次看到肯定熟悉, 但你差的是提取的过程,是把这些散的点在脑中连成片的本领。思维导图本质上也是一个个的联想,但对普通人来说我觉得更适合扩展思维,而不适合记忆。例子是冰山一角,我所有的大题,都是用这种近乎奇葩的方式背的,也就是用这种方式,我每次复习都集中在考前10天,有时候打印完准考证在开始复习。(因为打准考证顺便把资料打出来, 但是不推荐这种极端的方法)有一门不说人话的课叫文学概论,考过的人应该都知道,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我硬是用了14小时的背记,73分考过。这是我复习中用时最长的一门课。用方法背过之后,也要复习和检验,查漏补缺,这样才放心。所以以下:最后一步,背完资料后怎么检验?还是要用最懒的方法,我能不写就不写。实际上,我强烈建议,不要在卷子上写,第一浪费时间,第二越写下来,忘的越快。打开试卷,直接翻到大题,看题目,在脑子里过一遍关键词, 画面,然后扩展出句子,觉得能答上来的题就过,一定要一条不差。.如果卡了,答不上来的题就勾一下,重新去过一遍,再合上资料答一遍,到能过为止。当然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都背了再复习,我是用一考通试卷前的三四张单元测试,一般有几张我就分几天背资料。一般我整理的资料也是顺序的, 比如第一张卷子考一二三章,我就一天把重点资料背到第三章,然后用这张卷子后面的大题去验,资料上没有的题目,就去查一下补进去。
然后继续翻后面的卷子,后面是交叉考的,所以我背过的我就验一下,没背的先跳过去,下次背到在看。
用这种方式,规划合理的话, -科大概四天,大题第一遍就能背完。 剩下时间复习,刷选择,复习,查漏补缺。
这是最省时间,省物,也容易得到成就感的方法。
都背会,比你记多少笔记心里都踏实。
告别焦虑,从背会做起。
我复习时是上班的,不是全日制,天下班三小时学习,一次报3到4科,考前10天,30小时时间足够,基本用不完。上次三科规划了30小时,实际只去了18小时,全过了。
这是给大家一个参考的复习时间,建议每天高效学习两到三小时足够,不需要全天备考。关键是学习效率和专注度。
简单来说:
1,通过分析试卷得知最拿分的题目
2,通过特殊的记忆方法和题型应对方法,短时间内突破。
3,合理复习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