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日本版东方蝾螈为何能成为明星爬宠?| 日本红腹蝾螈


「 说实话在国内很难见到日本红腹,但也不用失望,因为东方蝾螈就是中国版日本红腹,饲养方法习性外观完全一样,可能连它也有丰富多变的地域种的形式。只是生在两个不同的地区下,因为政策和爬圈文化不同,两个物种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by 达叔

日本红腹蝾螈 Cynops pyrrhogaster
科:蝾螈科 Pleurodelinae
属:蝾螈属 Cynops
分布:分布在日本本州、四国、九州等地。日本特有种
习性:夜行,水栖
体长:8 ~ 13 厘米
寿命:约 20 年
适宜温度:15.6 ~ 23.8 度
保育级别:非保育物种

它们都是蝾螈吗?
日本红腹蝾螈属于蝾螈科蝾螈属,日文称它们为赤腹井守 / アカハライモリ,有些资料会把它称做日本火腹蝾螈。这篇文章里就统一叫日本红腹(比较符合日本名赤腹井守的叫法)

说一点蝾螈的小知识,日本红腹所属的蝾螈科(或者是下一级的蝾螈属)和圈内说的蝾螈类是有很大区别的。圈内称的蝾螈类严格来说应该是有尾目。无论是蝾螈属还是蝾螈科也好,都只包含了其中的部分。

蝾螈科里常见的有火蝾螈 S. salamandra,它属于真螈属 Salamandra;金麒麟 Tylototriton shanjing,属于疣螈属 Tylototriton;理纹欧螈 Triturus marmoratus),属于欧螈属 Triturus。



虎纹蝾螈(Ambystoma tigrinum)关系就更远,它在钝口螈科 Ambystomatidae ,钝口螈属 Ambystoma。还有些资料会把鲵类(Andrias)也归到宠物蝾螈中,范围就更广了。

蝾螈属成员不多,基本分布区域集中在中国日本,国内有 5 种,日本有 2 种。日本除了日本红腹外,还有剑尾蝾螈。这个属被作为正经爬宠的情况不多,分布在日本的两种都算是蝾螈属中比较有人气的物种。
蝾螈属 Cynops Tschudi, 1838
呈贡蝾螈 - C. chenggongensis Kou and Xing, 1983,分布于云南(呈贡)
蓝尾蝾螈 - C. cyanurus Liu, Hu and Yang, 1962,分布于云南、
贵州剑尾蝾螈 - C. ensicauda (Hallowell, 1861),
日本东方蝾螈 - C. orientalis (David, 1873),
中国汕头蝾螈 - C. orphicus Risch, 1983,
中国红腹蝾螈 - C. pyrrhogaster (Boie, 1826),
日本滇螈 - C. wolterstorffi (Boulenger, 1905),中国

和日本红腹最相似的是东方蝾螈,国内野外随处可见的蝾螈(以前花鸟市场所谓的娃娃鱼都是它)。无论是外表还有习性,它们仿佛就像一对镜像物种,可以直接形容日本红腹为是日版东方蝾螈。(东方蝾螈英文俗名为 Chinese fire belly newt,日本红腹是 Japanese fire belly newt,看起来也好像是中国版和日版的差别)


这个两个极度相似的物种,却因为中日两国政策和氛围不同,面临不同的情况。
眼花缭乱的地域种
成年雄性日本红腹体长 8 ~ 10 厘米,雌性 10 ~ 13 厘米,前肢四趾后肢五趾。在蝾螈中属于中等大小(东方蝾螈平均体长只有 5.5 ~ 10 厘米 )。
日本红腹遍布日本本州,四国,九州和周围的岛屿。最初在北海道和伊豆群岛上没有分布,现在可能是因为人为原因,那里也有出现。它们生活在日本野外的各种水生和半水生栖息地中。在没有湍急水流的稻田、路边沟渠、池塘、水坑和缓慢流动的河流,都能发现踪迹。

俯看日本红腹,它们就是平平无奇的黑色"四脚鱼";只有翻到蝾螈的腹部才能明白这个物种 80% 的有趣之处。根据栖息地的不同,日本红腹被分成了 5 到 6 种地理模式(或者称为地理种群),而这些地域种最容易区分就是腹部红橙黑图案各不相同。

做好准备把这一堆蝾螈翻过来看看了吗?

密恐慎看!野外捕获的蝾螈腹部合辑,



即使是同一个地区的个体,腹部花纹的区别也不小


可能就是这种体色上反差且多变的特质,让它从原来市场上的默默无闻到后来让爱好者趋之若鹜。(除了地域种外,它还有令人惊叹的基因变异,放在下文细说)

带毒的寿星
日本红腹皮肤上带有与河豚相同的被称为河豚毒素的毒物,腹部醒目的红黑斑点被认为是警告颜色“我可是剧毒,不怕死的就过来”。

当陆地上受到强烈身体刺激时,它们会侧身倒下并弯曲,显示出红色的腹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养它们或者用手去触碰它们是高危行为,日本红腹轻易并不会分泌毒素。和普通的东方蝾螈或者蟾蜍一样,每次接触它们之前之后,记得仔细清洗即可。

它带毒的特性影响最大的是 —— 不适合与其他物种混养(不过它还是适合群养的,照样不寂寞)。
日本火腹拥有有尾目的断肢再生能力和长寿属性,只要饲养得当,平均寿命约为 25 年甚至更长。

从被捐赠(到 2020.9.27 )已经被饲养了 27 年

从小学时候被捕获开始饲养(到2020.2.5),已经饲养了 26 年

从被捐赠(到 2020.9.21 )已经被饲养了 23 年
27 年、26 年、23 年还只是饲养时间,可以推断它们当下的年纪很可能超过 30 岁了。能拥有一只长寿的宠物很酷,但同时意味着责任和负担,这是你在饲养前就要想好的。
饲养注意两点
饲养上,日本红腹算是最容易的那一档,注意两点即可。
首先是温度,大多蝾螈都很怕高温,而它对高温耐受力远胜其他蝾螈。日本红腹适宜的温度在 15.6 度到 23 度,高过 24 度及以上的温度,它是无法长时间生存的。而当温度降低到 10 度以下,日本红腹会进入冬眠。如果它们是在人工环境中冬眠,饲养者需要保证垫材足够厚/潮湿,环境黑暗,以及 5 度左右的境温。

第二就是防逃逸,日本红腹可能是仅次于蛇的逃逸大师。它们的手指虽然没有吸盘功能,但分泌的粘液提供了部分飞檐走壁的能力。如果你不想养几天就收获一具干尸的话,布置好环境后,别给它们留下一丝空隙。
环境布置上,无论是陆地环境放大水盆,还是水域环境布置陆地都可以。在野外它在水域的时间多得多,个人推荐后者。


日本红腹非常活跃,可能是占着带毒体型又不小,在原产地横行无忌。个体间非常融洽,很排斥其他物种。

购入一群日本红腹,养在足够大的水族缸里或者生态缸里是非常好玩的。




上面看到的都是比较复杂的环境,最简单的环境不需要照明(日本红腹是夜行动物,照明主要为环境中的植物服务),不需要水生植物,不需要过滤(定时换水)。
*日本红腹不喜欢快速流动的水,在选过滤的时候要考虑这点。

是否要加沙石垫材?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议的。一些较大的砾石被蝾螈吃食时误食是有致命风险的。反方观点,野外环境中也必定存在这种沙石。现在一般以展示为目的的饲养环境会加;而以培育为目的的饲养,一般不会采取沙石垫材。
活食死食来者不拒
食物方面,活食死食来者不拒。比较常用的应该是一些蚯蚓红虫类的食物,无论切碎还是解冻的都可以,像面包虫蟋蟀之类的爬宠活体饲料也可以喂食,但面包虫的几丁质外壳比较难消化要少喂。此外,像是鱼肉虾肉只要是新鲜的也可以作为食物成年蝾螈。每周 2 ~ 3 次喂.

比较推荐的还有龟粮或者蝾螈粮(像六角恐龙粮)。食物种类非常多,饲养者可以定期变化食谱。吃的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唯一要小心的是吃完后要及时清理食物残渣,避免降低水质。

所以对什么都吃的日本红腹来说,混养的物种如果体型不大,简直就是给它上了开胃菜。而如果体型远大于它,又是给那物种放了个毒苹果。
繁殖之舞
日本红腹的公母非常容易分辨,除了成年雌性体型大于雄性外,雄性的尾尖会突然变窄,雌性的尾尖是逐渐变窄。

此外,雄性泄殖腔膨大,非常明显。当繁殖季节来临,雄性泄殖腔会继续膨胀,还会出现婚姻色。







经历从水生阶段到陆地阶段,
再到水边阶段的过程,
整个过程可能长达 3 年
变异之路已然开启
除了体色多变,日本火腹还发现了很多基因变异类型。这些个体很多都是在野外发现的,而且日本爬友会把发现个体直接挂到拍卖网站上。(对刚刚经历了新冠的我们来说,这种直接把野生动物挂网站上卖的情况,简直就是作死行为)



能猜出这样一只色素红变要多少钱吗?

欣赏下其他的色素红变,很多都是动物园爬宠馆的藏品。


收藏的红变个体





接着看还有什么其他变异,



这样一只多少钱呢?

目前还没人下手
卡其色背部,橙线,橙腹。这个系列有些会带黑点,有些黑点全部和谐掉。


差不多人民币一万一只




标价 12 万日元
差不多人民币 7700+
黑点分布漂不漂亮,是不是 CB 个体,对价格影响很大。




挂价 10 万日元
差不多人民币 6500


标价 35800 日元







已经开始 CB 化,且有一定的稳定产量
提到变异自然少不了经典的红眼白化和嵌合体


看完是不是心痒想养?其实国内的部分爬宠如果开放饲养,也应该是这个结果,甚至可能宠物化更快。但反面来看,也可能因为人工繁殖乏力,导致野外种群受到重大影响。
文中列出了部分变异的价格,大家应该会注意到相对国内爬宠变异来说,价格都偏高,这其实是托了开放市场的福,能让这些稀少的变异个体展示给足够多的爱好者知道,并参与充分竞争。
它在美国的宠物历史
(附带介绍美国蝾螈禁令)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也就是几十年前,日本红腹就被作为一种偏水族的爬宠在美国市场上随处可见(那时候所谓的爬宠还是一次性宠物的概念,具体情况可以参见以前达叔写的老汤姆繁殖场的文章 —— 传道还是杀戮,从事爬虫40年,他的生涯比的这个市场的历史都长 | 达叔讲传奇)。
那时的任何一家水族店都能看见一个装了一半水的玻璃缸,一些装饰性岩石,水草。里面会出现日本红腹、东方蝾螈、大眼鲷、东方铃蟾,偶尔还会有粗皮渍螈被放进去。这还不够,里面必混着一到两种招潮蟹。截止到现在,国内的花鸟市场里可能还可以见到这样的荒唐场面。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这段时间内日本红腹的进口大幅下降,直到 2016 年美国蝾螈禁令基本杜绝进口之前,美国的水族爬宠店里已经很少能见到它们了。而中国的东方蝾螈开始取代了日本红腹的位置,开始成为最常进口的蝾螈。
美国蝾螈禁令:自 2016 年 1 月 28 日起,美国鱼类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局颁布了 201 种蝾螈物种的进口和州际运输禁令,包括所有种类的蝾螈。禁令背后的理由是为了禁止蝾螈壶菌、蛙壶菌进入美国并传播,影响美国本土两栖动物种群。(肆养周报报道过这两种真菌的厉害,不了解的可以翻翻以前的周报)
最初,遭到了蝾螈爱好者的强烈反对,因为这项新法律扼杀了当时实行的大部分贸易。一年后,法律进行了修订,允许跨州运输人工繁殖的物种。在禁令颁布之前的人工繁殖种群,成了美国日本红腹的最后火种。美国繁殖者探索稳定合法繁殖后代,以反哺本土的蝾螈爱好者市场。
编写丨达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