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cy的思生活_致那些高敏感的人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是个真性情的人,细腻敏感,我一直以为是后天的经历和境遇造成了自己这样的性格,直到接触到“高敏感”这个词,我才明白原来我天生就这样。
那么什么是高敏感呢?网上是这么说的。
“(1)深度处理
高敏人群处理各种信息会比旁人更加深入,而且更反思,同时也需要花更长时间来做一个决定。
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无意识或直觉的产生,HSP人群都会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
(2)过度兴奋
在同样的情况或环境中,HSP人群会比别人注意到更多的细节,包括情绪、周遭环境的噪音、以及味道等。
这个特质在特定情况下是有益处的,但这也会导致一个人过度兴奋,或患上慢性压力。
(3)情绪强度或者同理心
在面对一系列快乐和疼痛的刺激时,高敏人群会体会到更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这既提升了ta们对于感觉的敏感度,也让ta们更具有同理心。
(4)感官敏感性
高敏人群会注意到环境中常人不会注意的微小刺激,这会保护ta们远离一些不可见的危险源素。但是对食物、药品、疼痛、噪音和光线的过度敏感,也为ta们造成了一些困扰。 ”
总之,我们就是足够强大到有能力超级爱大家,但也超级玻璃心。
在成人社会里混久了,我们就会开始讨厌自己因为周遭的 事情和人深度感受和内耗的状态,羡慕那些云淡风轻的人。想要酷酷地处事,但经常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不通,睡不着,掉眼泪。
我们经常会体会很多很多额外的喜悦,就是那种小确幸,比别人更容易开心,比如油管上那种感人视频,我们会看一次哭一次,哭得比主人公还狠;然而,我们也更能感受别人身上不好的能量,感受到额外的伤害,遇到说话很冲的人,我们会不自觉的难受,甚至莫名其妙想哭;当被亲近的人伤害,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我们会在那段时间有种时不时有人把自己的心脏拿出来在搓板上反复摩擦的感觉。
朋友开解我们的时候,总是把不值得、不要在乎挂在嘴边,我们也每每告诫自己不要在乎太多,不要太重感情,但每次都做不到。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出息,不像一个大人。逐渐地,我们当中一部分人也开始变得不那么热情,为人处事犹犹豫豫,最终失去了很多快乐。
这几年我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循环,感受到了对自己深深的无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越活越倒退,没有小时候的洒脱,也没有成熟大人的淡然。然而最近我迎来了一个aha moment (顿悟时刻),就突然想明白了,就好像很多年前突然有一天不再因为自己的黑皮肤自卑了一样。
我突然在想,如果我们真的有一天学会了云淡风轻,那会不会血液里也多了很多麻木和虚伪,感受不到太多真实了?如果我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去真实地与人相处,我们一定会缺少真实的情绪感受吧?那在这样的平静之下,若隐若现的麻木一定会让我们失去生命力的,你们懂吧?就是那种灵气和张力。
这个想法一出现,我身上的一切不合理就合理了。我觉得我不用改变自己,我只需要了解“我” 的生长习性,为自己选精神上的一块风水宝地就好了。大概就像无花果只有在新疆最甜,那每一颗无花果都应该做精神新疆人。
我们都或多或少生活在水泥丛林里,夏天建筑里刺骨的冷气让我们冷,出门夹杂着空调外机热风的那种热又让我们无所适从。More often than not, 在节奏快的原子化社会,不符合道德及礼仪的事情不会被过分追究,哪怕不是高敏感体质,我们也会有很多机会感到失望,难过和沮丧,无论是来自大环境,还是一个戾气深重的陌生人,又或者是或远或近的亲戚朋友,以及总是合不来的同事和邻居,就真人生处处是荆棘,你不知道下一秒你会因为什么事情做情绪劳动。
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你永远有权利决定让什么样的人出现在你的身边,选择那些真实阳光的人吧,做一做周边整理,简化社交~
当然人都是有局限的,不能事事觉得自己是对的,不停地做周边整理,这样你的人际环境很快就不够宽松了,所以我们也要调整自己。
对于高敏感人群,我认为调整就是要努力降低自己对人的需求,不要本能地要求人给你情绪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大摊事儿,顾不到你是很正常的,要适当地为别人开脱,毕竟你也狠不下心做出什么绝情的事情。但如果屡次因为一些人难受,你也要提醒自己或许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了解身边的人,或许TA们确实没有像你对待TA们一样认真对待你,这种还是要做周边整理的,少来往吧。
如果孤单了,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能量过多的小狗,想办法把会不自觉放在人身上的注意力先用其他方式耗掉。你可以去做运动,看电影,听音乐,或者像我一样,写点不值钱的小文章。这样你会好很多,既不会情绪枯竭而缺少自己的灵气,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多很多无聊的烦恼。